隐形开锁式防伪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801966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4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隐形开锁式防伪方法,包括:S1.在防伪设计软件中制作隐含有开锁防伪信息的文件;S2.采用脱机直接制版CTP设备输出含有开锁防伪信息的文件到印版;S3.在印刷设备的某一色组上安装S2中的印版,并采用隐形油墨印刷;S4.在S3的操作后得到含有隐形开锁防伪信息的印刷半成品;S5.印后工艺处理印刷半成品从而形成含有隐形开锁防伪信息的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结合运用开锁防伪技术和隐性油墨的防伪特性,利用专业读取设备才能识别防伪信息,增加其防伪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隐形开锁式防伪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伪
,具体涉及隐形开锁式防伪方法。
技术介绍
开锁防伪技术是利用光线的干涉原理,通过线条的变化来隐藏嵌入的防伪元素(如文字、图像等信息),加上特殊制作的开锁膜片后,稍稍调整开锁膜片的角度即可使隐藏信息显现出来的一种防伪技术。现行的开锁防伪技术应用都是在使用有色油墨印刷的情况下。有色油墨应用普遍,采用该油墨印刷的普通标志,文字等信息容易被人复制,隐蔽性较差,防伪性能降低。开锁膜片是根据与防伪元素构成部份的参数(如线或网的大小间距)制作并输出的胶片,在实用中裁成适当大小易于携带的胶片块。使用时,将开锁膜片叠加到带有隐藏信息的图案部位,在正常的视觉观察时,根本看不到这些嵌入的防伪元素,通过开锁膜片后才能看到。但目前的开锁防伪技术一般就只能显示出一个图形即网点一重开锁,容易被破解。虽然采用线条可以做到六重开锁,但采用线条组成的图形印刷后颜色太深,应用面窄,较易被仿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了隐形开锁式防伪方法,解决了有色油墨隐蔽性较差、防伪性能降低的问题;同时进一步解决了开锁防伪技术一般就只能显示出一个图形即网点一重开锁,容易被破解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隐形开锁式防伪方法,包括:S1,在防伪设计软件中制作隐含有开锁防伪信息的文件;S2,采用CTP设备(CTP:Computer-to-plate,脱机直接制版)输出含有开锁防伪信息的文件到印版;S3,在印刷设备的某一色组上安装S2中的印版,并采用隐形油墨印刷;S4,在S3的操作后得到含有隐形开锁防伪信息的印刷半成品;S5,印后工艺处理印刷半成品从而形成含有隐形开锁防伪信息的成品。进一步,在步骤S3中,以胶印的方式将隐形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进一步,在步骤S1中S11,在印刷用防伪设计软件里生成设有矢量方向且包括若干个网点的点阵图A;S12,制定用于第一重开锁所得到的第一图案,将点阵图A和第一图案叠加一起,并将点阵图A中处于第一图案轮廓内的网点沿着与矢量方向成角度m的方向作第一次网点形变,然后删去第一图案;S13,制定用于第二重开锁所得到的第二图案,第二图案相对于第一图案旋转角度p后与点阵图A叠加;将点阵图A中处于第二图案轮廓内的网点沿着与矢量方向成角度n的方向作第二次网点形变,然后删去第二图案;S14,将经过上述处理后的点阵图A为隐含有开锁防伪信息的文件。进一步,在步骤S11中,矢量方向包括第一矢量方向和第二矢量方向;在步骤S12中,m为0,点阵图A中处于第一图案轮廓内的网点沿着第一矢量方向作第一次网点形变;在步骤S13中,n为0,点阵图A中处于第二图案轮廓内的网点沿着第二矢量方向作第二次网点形变。进一步,在步骤S12中,第一图案包括图形B,点阵图A中处于图形B轮廓内的网点沿着第一矢量方向作第一次网点形变b。进一步,在步骤S12中,第一图案还包括图像E,点阵图A中处于图像E轮廓内的网点I沿着第一矢量方向作第一次网点形变i,网点I的色阶为v,图像E中色阶最大的网点的形变量imax和第一次形变量i满足i=imax×v。进一步,在步骤S13中,第二图案包括图形C,点阵图A中处于图形C轮廓内的网点沿着第二矢量方向作第二次网点形变c。进一步,在步骤S13中,第二图案还包括图像F,点阵图A中处于图像F轮廓内的网点G沿着第二矢量方向作第二次网点形变g,网点G的色阶为q,图像F中色阶最大的网点的形变量gmax和第二次形变量g满足g=gmax×q。进一步,还包括步骤S6,在紫外灯光照射下,将开锁膜片以合适的角度叠加在S5的成品上,透过开锁膜片看出第一图案和第二图案。进一步,还包括步骤S6,在紫外灯光照射下,使用解锁膜片解锁开锁防伪信息。本专利技术中的网点形变指的是:点阵图A中处于第一图案轮廓内的网点沿着与矢量方向成角度m的方向上产生一定的拉伸或压缩,使其网点形状与未形变的网点有一定的形状差异。本专利技术中的形变量指的是:网点发生拉伸或压缩形变时的变化大小,形变量的大小由第一图案中图像E中色阶的大小决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完全可以防止彩色复印,隐形图文设计图文不能被彩色复印机或其他直接印刷设备复制;2、具有极好的多面性—它可以在任何一种安全产品上使用,也可以把任何一种图像作成隐形图文设计标记,如数字、条形码、文章、照片、图像;3、具有极高的独立性—每个用户都能拥有与其开锁膜片一致的独有的隐形图文设计频率,因此这些图文不能被其它的开锁膜片识别;4、具有极低的器具成本—不需要另外的投资和特殊原材料,印制完成过程中也没有增加操作和费用;5、不必改变原来的设计—隐形图文设计图文标记的制作不会给原来的设计和产品外观带来明显的视觉影响;6、在发送和传递上,隐形图文设计图文标记可以菲林片形式传送或电子邮件传送;7、在印刷操作上,数字化隐形图文设计标记可以完全适应用户的印刷技术和精度,而不影响原有工作印制流程。本专利技术结合运用开锁防伪技术和隐性油墨的防伪特性,利用专业读取设备才能识别防伪信息,增加其防伪性能。使用此项技术后,开锁防伪的印刷信息需要在紫外或红外灯光下才能显示出来,再利用专用的解锁膜片解锁出开锁防伪区里的加密信息,达到双重防伪的目的,以增加其防伪性能。本专利技术中的隐形油墨(例如无色荧光油墨,无色红外油墨)防伪是利用紫外或红外光照射隐形油墨印制区后显示特定颜色的防伪油墨。本专利技术开锁防伪技术成本较低,具有隐形性,肉眼不可见性。通过专业配制的解锁片能看到印刷内容。使用简单,且成本较低。解锁后一看都是看到中英文,人物头像,图像,公司标识,标志。适合票据、标签、包装、证卡、有价证券,门票等防伪领域的应用。制版解锁原理是干涉原理,其最显著特点就是防扫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隐形开锁式防伪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压缩形变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拉伸形变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实施例隐形开锁式防伪方法,包括:S1,在防伪设计软件中制作隐含有开锁防伪信息的文件;S2,采用CTP设备输出含有开锁防伪信息的文件到印版;S3,在印刷设备的某一色组上安装S2中的印版,并采用隐形油墨印刷;以胶印的方式将隐形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S4,在S3的操作后得到含有隐形开锁防伪信息的印刷半成品;S5,印后工艺处理印刷半成品从而形成含有隐形开锁防伪信息的成品。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在步骤S1中:S11,在印刷用防伪设计软件里生成设有矢量方向且包括若干个网点的点阵图A;S12,制定用于第一重开锁所得到的第一图案,将点阵图A和第一图案叠加一起,并将点阵图A中处于第一图案轮廓内的网点沿着与矢量方向成角度m的方向作第一次网点形变,然后删去第一图案;S13,制定用于第二重开锁所得到的第二图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隐形开锁式防伪方法

【技术保护点】
隐形开锁式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在防伪设计软件中制作隐含有开锁防伪信息的文件;S2,采用脱机直接制版CTP设备输出含有开锁防伪信息的文件到印版;S3,在印刷设备的某一色组上安装S2中的印版,并采用隐形油墨印刷;S4,在S3的操作后得到含有隐形开锁防伪信息的印刷半成品;S5,印后工艺处理印刷半成品从而形成含有隐形开锁防伪信息的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1.隐形开锁式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在防伪设计软件中制作隐含有开锁防伪信息的文件;S2,采用脱机直接制版CTP设备输出含有开锁防伪信息的文件到印版;S3,在印刷设备的某一色组上安装S2中的印版,并采用隐形油墨印刷;S4,在S3的操作后得到含有隐形开锁防伪信息的印刷半成品;S5,印后工艺处理印刷半成品从而形成含有隐形开锁防伪信息的成品;在步骤S1中S11,在印刷用防伪设计软件里生成设有矢量方向且包括若干个网点的点阵图A;S12,制定用于第一重开锁所得到的第一图案,将点阵图A和第一图案叠加一起,并将点阵图A中处于第一图案轮廓内的网点沿着与矢量方向成角度m的方向作第一次网点形变,然后删去第一图案;S13,制定用于第二重开锁所得到的第二图案,第二图案相对于第一图案旋转角度p后与点阵图A叠加;将点阵图A中处于第二图案轮廓内的网点沿着与矢量方向成角度n的方向作第二次网点形变,然后删去第二图案;S14,将经过上述处理后的点阵图A为隐含有开锁防伪信息的文件;在步骤S12中,第一图案包括图形B,点阵图A中处于图形B轮廓内的网点沿着第一矢量方向作第一次网点形变b;在步骤S12中,第一图案还包括图像E,点阵图A中处于图像E轮廓内的网点I沿着第一矢量方向作第一次网点形变i,网点I的色阶为v,图像E中色阶最大的网点的形变量i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志雄胡垚坚陈秋红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人民印刷厂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