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98470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0 0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沥青瓦,为多层结构,自上至下由上表面的矿物粒料层、玻纤毡、玻纤毡两面具有改性沥青涂层、下表面的隔离材料层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沥青瓦具有优异的矿物粒料粘附性能、耐老化性能和阻燃性能,可用于各种建筑物屋顶,特别是民用住宅和别墅的坡屋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浙青瓦,为多层结构,自上至下由上表面的矿物粒料层、玻纤毡、玻纤毡两面具有改性浙青涂层、下表面的隔离材料层组成。本技术的浙青瓦具有优异的矿物粒料粘附性能、耐老化性能和阻燃性能,可用于各种建筑物屋顶,特别是民用住宅和别墅的坡屋面。【专利说明】 —种沥青瓦
本技术涉及一种浙青瓦,属于建筑材料领域。
技术介绍
浙青瓦具有装饰和防水双重功能,能在短周期内完成房屋的装修工作,因此受到了广泛欢迎。在国内,浙青瓦从八十年代开始得到推广应用,由于其具有装饰、防水、环保、轻便、施工便捷等特点,受到众多建筑商和居民的认可。但已有的石油浙青易老化,导致产品表面的矿物粒料容易脱落,耐老化性能差,使用寿命短,影响着浙青瓦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浙青瓦,通过结构改进,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耐老化性能,并且矿物粒料具有良好的粘附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浙青瓦,为多层结构,自上至下由上表面的矿物粒料层、玻纤毡、玻纤毡两面具有改性浙青涂层、下表面的隔离材料层组成。 上述的浙青瓦,以玻纤毡为胎基,在胎基的两侧浸涂改性浙青涂层,从而使得上表面覆盖矿物粒料层和下表面覆盖隔离材料层。 其中,矿物粒料层优选采用不同颜色的彩色矿物粒料,优选玄武岩粒料。 其中,隔离材料层通常采用具有防粘结特性的隔离膜,如PET隔离膜、LDPE隔离膜、PP隔离膜等。 其中,改性浙青涂层是复配改性浙青涂层,市场上已有的复配改性浙青均可用于本技术,也可采用复合改性浙青一体机制备。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1,本技术的浙青瓦,自上至下由上表面的矿物粒料层1、玻纤毡2、玻纤毡两面具有改性浙青涂层21、22、下表面的隔离材料层3组成。 其中,矿物粒料层I厚度为1.0-1.5mm,玻纤毡2厚度为0.-1.0mm,改性浙青涂层21,22厚度均为0.5-1.5mm,隔离材料层3厚度为0.02-0.1_。【权利要求】1.一种浙青瓦,其特征在于为多层结构,自上至下由上表面的矿物粒料层、玻纤毡、玻纤毡两面具有改性浙青涂层、下表面的隔离材料层组成;其中,所述改性浙青涂层是复配改性浙青涂层,所述矿物粒料层为彩色矿物粒料,所述隔离材料层为隔离膜,其中,矿物粒料层厚度为1.ο-1.5mm,玻纤毡厚度为0-1.0mm,改性浙青涂层厚度为0.5-1.5mm,隔离材料层厚度为 0.02-0.1mm。2.根据权利要求1的浙青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物粒料层为玄武岩粒料。3.根据权利要求1的浙青瓦,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膜为PET隔离膜、LDPE隔离膜、PP隔离膜。【文档编号】E04D1/28GK204023901SQ201420090339【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8日 【专利技术者】刘金景, 段文锋, 李文志 申请人: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沥青瓦,其特征在于为多层结构,自上至下由上表面的矿物粒料层、玻纤毡、玻纤毡两面具有改性沥青涂层、下表面的隔离材料层组成;其中,所述改性沥青涂层是复配改性沥青涂层,所述矿物粒料层为彩色矿物粒料,所述隔离材料层为隔离膜,其中,矿物粒料层厚度为1.0‑1.5mm,玻纤毡厚度为0‑1.0mm,改性沥青涂层厚度为0.5‑1.5mm,隔离材料层厚度为0.02‑0.1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景段文锋李文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