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车的轮距可变车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9643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内侧车轴相对于外侧车轴自由进退状态下,轮距可变的车轴中,在实现阻止内侧车轴的回转的同时,不需要车辆定位用的花键,此外,实现增大轮距的加宽量等的拖车的轮距可变车轴。具有:位于轴向两端附近、通过板簧(10)支持于车体上的异型断面筒状的外侧车轴(16)、成伸缩筒状且在轴线方向可自由滑动且不能绕轴线回转地支持于该外侧车轴(16)内、同时在从前述外侧车轴(16)的轴向两端突出的端部上可自由回转地支持着车轮的内侧车轴(20),安装于包含前述外侧车轴(16)的车体侧、将前述内侧车轴(20)向轴向驱动的液压缸装置(22),将前述内侧车轴(20)相对于前述外侧车轴(16)在轴向上固定位置的锁紧装置(24)。(*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拖车的轮距能够加宽的轮距可变车轴。
技术介绍
在以往的拖车、例如用于搬运车辆的半挂车中,要被搬运的车辆通过拖车后轮之间,经过装车用跳板叠放。从而,可叠放的汽车的宽度被拖车后轮的轮距限制,一般地,可叠放的汽车的最大宽度为170cm。对此,车宽在170cm以上的汽车在以往以自身行走的方式来运送,近年来,这些大型的汽车希望以拖车来运送,此外作为乘用车自身的高档车也有车宽加宽的趋势。对此,以往如附图说明图14所示,提出了一种能够加宽拖车后轮的轮距的方案。即后部车轴1由固定在车体侧的外侧筒状车轴2,以及在轴向上可自由滑动地安装于该外侧筒状车轴2上的内侧车轴3构成,通过油压使内侧车轴3突出,可以使后车轮4的轮距加宽。其中,外侧筒状车轴2与内侧车轴3以花键嵌合。此外,在内侧车轴3的从外侧筒状车轴2突出的部分上如日本特开昭63-28001号所示地,与后车轮4一同安装有板簧5及制动气室6。上述以往的轮距可变车轴由于外侧筒状车轴2与内侧车轴3花键嵌合,具有制造成本高的问题。此外,由于内侧车轴3与板簧5一同伸长,在后车轮4的轮距加宽时,必须解除板簧与车体的卡合。以往的结构为,在车体提升时,车体向上方抽出,从板簧上解除。因此,板簧在与车体结合状态下仅受到上下方向的负载,具有为了能够接受车体前后方向的负载,必须设置车轴定位用的推杆的问题。例如上述日本实开昭63-28001号公开的车辆运送车设有将安装于可动轴上的板簧的前端在车体提升时朝上下方向导引的一对托架,轮距扩大时朝水平方向导引的弹簧支撑构件,以及承受中空的导向轴在车体前后方向的负载的转矩杆(推杆)。鉴于这些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需要花键嵌合、导引板簧的构件,以及推杆,并且轮距加宽量能够较大的轮距可变车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通过由位于轴向两端附近、通过板簧支持于车体上的异型断面筒状的外侧车轴,成伸缩筒状、在轴线方向可自由滑动且不能绕轴线回转地支持于该外侧车轴内、同时在从前述外侧车轴的轴向两端突出的端部上可自由回转地支持着车轮的内侧车轴,安装于包含前述外侧车轴的车体侧、将前述内侧车轴向轴向驱动的液压缸装置,将前述内侧车轴相对于前述外侧车轴在轴向上固定位置的锁紧装置构成拖车的轮距可变车轴来实现上述的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车轴由异型断面筒状的外侧车轴、可自由滑动地设置于其内侧的内侧车轴构成,不需要使用花键等装置,能够在低成本下实现阻止内侧车轴的回转。此外,由于板簧安装于外侧车轴上,在内侧车轴上只安装有比板簧更位于车体宽度方向外侧的构件,不需要车轴定位用的推杆。再者,由于板簧不移动,也不需要导引其的导向构件。此外,在将前述液压缸装置同轴地设置于前述内侧车轴内的同时,该液压缸装置的可动部与前述内侧车轴相连接,如果能够将该内侧车轴相对于前述外侧车轴在轴向上驱动,能够将液压缸装置收纳于内侧车轴内,因此在能够使轮距可变车轴小型化及节省空间的同时,使液压缸装置的可动部可在内侧车轴内部移动,能够进一步确保安全性。锁紧装置可含有在前述内侧车轴与外侧车轴上各设置一处、在拖车行走时的拉入位置上相重合的内侧锁紧孔及外侧锁紧孔,在车轴的径向可自由进退、在前述重合的内侧锁紧孔及外侧锁紧孔内突出、将该内侧车轴与外侧车轴在轴向结合的锁紧销,将该锁紧销在车轴径向上驱动的锁紧销驱动装置的结构,同时设有沿水平方向形成于前述内侧车轴的车体宽度方向内端上的卡合槽,安装于前述外侧车轴的与该卡合槽相对置的位置上、并在将前述内侧车轴在拉入位置上时与前述卡合槽卡合、将该内侧车轴的车体宽度方向内端在上下方向及回转方向上约束,而在突出位置时不卡合的锁紧突起。此时,通过贯通内侧车轴与外侧车轴的车体前后方向一侧的侧壁的锁紧销,在拖车行走时的拉入位置上的内侧车轴在轴向上被约束,同时由于沿水平方向形成于内侧车轴的车体宽度方向内端的卡合槽与水平贯通于外侧车轴内设置的锁紧突起相卡合而在上下方向上被约束。从而在内侧车轴突出时,锁紧销由锁紧销驱动装置直接驱动,在能够可靠地成为锁紧状态的同时,能够通过卡合槽与锁紧突起的卡合可靠地承受车辆行走时在车轴上发生在上下方向的载荷,将内侧车轴与外侧车轴加以约束,能够防止错动。此外,由于锁紧突起由上下面为水平的倒角部的圆棒构成,能够在低成本下高精度地制造。此外,由于卡合槽形成于安装在内侧车轴的车体宽度方向内端上的厚板构件上,该卡合槽部分的刚性较大,内侧车轴锁紧时的约束能够可靠。另外,由于外侧车轴左右连续成一体地形成,并且在该外侧车轴的中央部位置上设置锁紧突起,外侧车轴以低成本高刚性地构成,并且能够牢固地支持锁紧突起。再者,由于在内侧车轴的车体宽度方向的内端设置与前述卡合槽垂直相交的垂直结合槽,且锁紧突起侧还一体地设置有与该垂直卡合槽连接的垂直锁紧突起,在锁紧状态下,不但在上下方向而且在车体前后方向上约束内侧车轴,还能够抑制由于车辆行走时的振动引起的错动的发生。前述锁紧装置也可具有在前述内侧车轴内设置的与其垂直相交且两端连接于该内侧车轴上的内侧套筒,可沿轴向自由滑动地支持于该内侧套筒内的同时、前端能够选择从该内侧车轴径向突出、卡合于前述外侧车轴上的锁紧位置或向内侧车轴内拉入的与外侧车轴不卡合的非锁紧位置上的前锁紧销,与该前锁紧销同轴且前端面临该前锁紧销的后端、在轴向上可自由移动、且在前述外侧车轴上将其贯通地设置、前端能够选择在从外侧车轴向前述内侧套筒内突出时与内侧车轴相卡合同时与前述前锁紧销的后端抵接、将该前锁紧销推出到锁紧位置上或拉入到与前锁紧销的后端及内侧套筒不卡和的位置的非锁紧位置上的后锁紧销,以及将该后锁紧销驱动到锁紧位置或非锁紧位置的液压缸。此时,由于锁紧装置具有将外侧车轴的一侧的壁与内侧车轴卡合的前述前锁紧销,以及在将前述前锁紧销驱动的同时将外侧车轴与内侧车轴卡合的后锁紧销,能够使驱动锁紧销的液压缸的行程较小。再者,由于内侧车轴通过前后的锁紧销卡合内侧套筒加强了其内侧断面,大幅度地增大了强度。附图简要说明图1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拖车的轮距可变车轴的第1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为图1的沿II-II线的剖视图。图3为同实施例从后面所见的后视图。图4为同实施例的液压缸装置附近的放大的俯视剖视图。图5为示意地示出从拖车后方所见的轮距加宽前后状态的后视图。图6为示意地示出从拖车后方所见的轮距加宽前后状态的后视图。图7为向拖车上叠放汽车过程的简略侧视图。图8为向拖车上叠放汽车过程的简略侧视图。图9为示出第2实施例的将液压缸装置放大的俯视剖视图。图10为示出同锁紧装置放大的俯视剖视图。图11为图10的沿XI-XI线的放大剖视图。图12为示出同实施例的卡合槽与锁紧杆放大的分解立体图。图13为示出另一实施例的锁紧装置放大的俯视剖面图。图14为示出以往的拖车中的轮距变化轴结构的与图3相同的后视图。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进行说明。该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拖车12的轮距可变车轴的构成包含有通过板簧10支持于拖车12的车体14上的方形断面的筒状外侧车轴16,伸缩筒状且在轴线方向可自由滑动但不能绕轴线回转地支持于该外侧车轴16内、同时在从前述外侧车轴16突出的端部上可自由回转地支持着车轮18的方形筒状的内侧车轴20,安装于前述外侧车轴16上将前述内侧车轴20向轴向驱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拖车的轮距可变车轴,其特征为:具有:位于轴向两端附近、通过板簧支撑于车体上的异型断面筒状的外侧车轴,成伸缩筒状且在轴线方向可自由滑动但不能绕轴线回转地被支撑于该外侧车轴内、同时在从所述外侧车轴的轴向两端突出的端部上支撑着车轮使其可自由回转的内侧车轴,安装于包含所述外侧车轴的车体侧、将所述内侧车轴沿轴向驱动的液压缸装置,将所述内侧车轴相对于所述外侧车轴在轴向上固定位置的锁紧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田芳则大桥幸作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滨名沃克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