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结构的轮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9628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改良结构的轮框,主要包括:复数个碳纤维框片,其中该框片中间形成设有一孔部,该孔部可供自行车的辐条穿设,而框片的两侧设置形成有对称套接体,该对称套接体的中间穿设有复数个套接孔,而该对称套接体的上端设有凸耳部,且在该凸耳部的下端则形成设有凹部;复数条复合材料索,可穿设在框片两侧套接体间的套接孔内,利用该复合材料索的高韧性材料特性,可达到强化框片与框片间的拉力强度,同时轮框受外力冲击时,因复合材料索具有较大的韧性,而具有缓冲功效,进而可达到防止轮框受外力冲击而产生断裂的情形,确实为一具有产业利用性的新设计。(*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通运输领域一般车辆中自行车的轮框,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可使自行车轮框的重量达到最佳轻量化、结构强度高及制造更为容易功效的改良结构的轮框
技术介绍
当前周休二日大势所趋,造就了假日休闲风潮,每逢休息假日,到郊区、户外从事休闲运动者随处可见,其中所从事的运动项目不外乎是如放风筝、打球、直排轮、自行车健行......等,而其中尤其是自行车健行运动更是占绝大多数,原因是其不但可以达到休闲功能外,同时还兼具有健身的功效,故近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便造就了国内自行车业的蓬勃发展;自行车产业早期发展的重点是作为交通工具使用,故一般是以结构强度高、坚固耐用的钢、铁材来作为制造自行车的材料,但是因近年来人们的消费型态因经济发展快速,早先具有代步功效的自行车,骤然转变成为休闲功能的型态,于是为了满足消费者所需,自行车的发展方向则是以结构强度高又兼具重量轻为发展重心,所以,碳纤维复合材料便在自行车业界渐露头角,其中除了自行车车架为轻量化的材料外,其它各部位附件亦先后被应用,而轮圈亦不例外。其中如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500064号“自行车轮框结构改良”(详见附件一即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500064号“自行车轮框结构改良”的公告文本),此种轮圈是当前市场上所常见的现有习用的结构样式,其主要是利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为具有垂直凸肋的对半车框,接续将对半框体相套卡接合,最后,在对半框体相接合处穿设有一可供辐条螺设的埋孔及二相对倾斜孔道,如此而为现有习用的自行车轮框结构。然而此种现有习用的自行车轮框的结构,是将原本的钢、铁材料利用质轻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所替代,其虽可降低轮圈重量,但在使用上亦存在有以下诸多的缺点1、此种现有习用的自行车轮框结构,仅在于将材料作一改变,在外观结构上同样为现有习用的轮框结构,故存在有对于轮圈重量并无法达到大幅降低的缺点。2、此种现有习用的自行车轮框结构,是利用对半框体相套合,其如受到外力撞击时,则容易因垂直套合方式较为薄弱,而产生轮圈松脱的情形。3、此种现有习用车框结构,其中碳纤维材本身有不能弯折的缺点,故如成型为单一大面积圆形轮圈时,则较易产生不良率,而造成本增加的缺点;4、此种现有习用的自行车轮框结构,其中碳纤维材料本身存在有不能弯折的缺点,如为克服此一缺点,则要将一大面积的碳纤维材料采用黏贴的方式,但如果采用黏贴方式则会产生耗时的缺点。5、此种现有习用的自行车轮框结构,其中碳纤维复合材料对半框体的垂直凸肋成型繁杂,故存在有制造成型不易的缺点。上述为现有习用的自行车轮框结构的缺点,造成该自行车轮框在实际应用上未能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因此整体来讲相当不具有实用性,实有加以改良的必要。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自行车轮框仍存在有诸多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自行车轮框的缺陷,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有鉴于上述现有的自行车轮框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自行车的研发、设计及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其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改良结构的轮框,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自行车轮框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的自行车轮框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改良结构的轮框,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使其利用设有复数个质轻的复合材料的框片,及具有高韧性的复合材料索,而可达到轮框重量大幅降低的优良功效。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结构的轮框,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利用复数个高结构强度又兼具有质轻特性的复合材的框片,配合高韧性的复合材料索,而可达到轮框的高结构强度及抗力强度。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结构的轮框,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利用复合材料索将小面积的框片相套接,而具有轮框成型容易并可大幅度降低材料成本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改良结构的轮框,其主要包括至少一框片,该框片是由复合材料件所连结组成为一轮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改良结构的轮框,其中所述的框片是为复合材料,其两侧形成设有具有套接孔的对称套接体,该套接孔内可供复合材料件穿设,而该对称套接体的上端设有凸耳部,且在该凸耳部的内缘则设有一可供轮胎套卡的凹部。前述的改良结构的轮框,其中所述的框片是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前述的改良结构的轮框,其中所述的复合材料件是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索。前述的改良结构的轮框,其中所述的连结框片的复合材料件,是可设置为片体状、圆形、椭圆形、方形或多边形。前述的改良结构的轮框,其中所述的框片亦可为金属合金材料。前述的改良结构的轮框,其中所述的复合材料件亦可为金属合金材料。前述的改良结构的轮框,其中所述的框片亦可为一体设置的框片,且该框片两侧设有可具有套接孔的凸耳部,该凸耳部的内缘形成设有可供轮胎置放卡固的凹部,而套接孔为可供复合材料件套设,另外该一体设置框片的下端则穿设有间断状穿孔。前述的改良结构的轮框,其中所述的框片的对称套接体的两侧边,可凹设有一凹槽部,该凹槽部可供一套设有碳纤维复合材料索的套合件套卡。前述的改良结构的轮框,其中所述的一体设置框片及复合材料件为碳纤维材料。前述的改良结构的轮框,其中所述的一体设置框片亦可为金属合金材料。前述的改良结构的轮框,其中所述的复合材料索可设置为片体状、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为达到前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改良结构的轮框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主要包括复数的框片及复数的复合材料索,其中上述的框片是为复合材料,该框片适当处形成设有一孔部,该孔部是可供自行车的辐条穿设,而框片两侧是形成设有对称套接体,该对称套接体默认处是穿设有复数个套接孔,另外,对称套接体上端设有凸耳部,该凸耳部下端则形成设有凹部,该凹部是可供轮胎置入套卡用;上述的复合材料索,其可穿设在框片两侧套接体间的套接孔内,利用该复合材料索的高韧性材料特性,而可达到强化框片与框片间的拉力强度,如此而为本专利技术改良结构的轮框。借由上述结构,本专利技术改良结构的轮框至少具有以下的优点1、本专利技术改良结构的轮框,其利用复数个质轻的复合材料的框片,及具有高韧性的复合材料索,可达到轮框重量大幅降低的优良功效,其改善了现有习用的车框结构仅在材料上改良而不能真正有效降低轮框重量的缺点。2、本专利技术改良结构的轮框,其利用复数个高结构强度又兼具有质轻特性的复合材的框片,配合高韧性的复合材料索,而可达到轮框的高结构强度及抗力强度,而无现有习用车框结构利用对半框体套合而成的复合材车框,因套接结构强度不佳,而容易因外力冲击而产生轮框脆裂的缺点。3、本专利技术改良结构的轮框,其是利用复合材料索将小面积的框片相套接,而可达到轮框成型容易的优点,而无现有习用车框结构因大面积碳纤维材,加工成型不易及制造耗时的缺点。4、本专利技术改良结构的轮框,其是利用小面积的复数框片套设复合材料索,故可大幅度降低材料成本,而无现有习用轮框结构因使用大面积碳纤维复合材,而造成材料成本增加的缺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结构的轮框,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包括:至少一框片,该框片是由复合材料件所连结组成为一轮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承勋蔡科然
申请(专利权)人:天心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