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透镜装饰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8624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微透镜装饰材料,其技术属光学塑料领域,其特征在于:沿透明基材3的正反面同时设有列阵分布的微透镜结构,在设有双面微透镜列阵分布的透明基材3的一面涂有一层透明胶层1,另一面至少涂有一层彩涂层5,所述微透镜结构为向外凸起的微球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在其体内产生视觉明显、排列规则的一组组绚丽多彩的立体图像,且随视角的变化而移动。对提高装饰材料的装饰效果具有深远意义。(*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饰材料,其技术属光学塑料
目前,有机玻璃、塑料等装饰材料一般为平面无图案,即使有图案也仅仅是采用彩色印刷技术或喷涂技术在其表面形成五颜六色的平面图案。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无疑对提高装饰材料的装饰效果,丰富装饰材料的种类,不断满足人们文化、艺术以及生活需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对文化艺术鉴赏力的不断提高,上述装饰材料及对这些装饰材料进行表面图案的技术处理,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尤其是这类装饰材料本身尚未走出平面图案及色彩的局限。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立体、幻动图像效果的微透镜装饰材料,该装饰材料具有在其体内产生视觉明显、排列规则的一组组图像,且这些图像随着视角的变化而移动。为达到此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透镜装饰材料,沿透明基材的正反面同时设有列阵分布的微透镜结构,在设有双面微透镜列阵分布的透明基材的一面涂有一层透明胶层,所述微透镜结构为向外凸起的微球面。如图3,当C束光线6穿过透明胶层1进入A微透镜2的球面,经过折射后进入B微透镜4的球面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C束光线6按D束光线7平行返回。当E束光线8穿过透明胶层1进入A微透镜2的球面,经过折射后进入B微透镜4的球面时,入射角小于临界角,E束光线8不能按平行光反射回来,而是透射出去在像距点9成像。由于无数微球面列阵分布的综合效应,形成视觉明显、排列规则的一组组立体图像,且这些图像随视角的变化而移动。为使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更好,本技术进一步的目的是在上述目的基础上使该图像产生绚丽多彩的色彩效果。为达到此目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再在该设有双面微透镜列阵分布的透明基材的另一面至少涂有一层彩涂层。由于彩涂层的作用,本技术所产生的立体图像为彩色图像,且随着彩涂层颜色的变化而变化。由于上述各技术方案的运用,使本技术具有下列优点1.由于本技术沿透明基材的正反面同时设有列阵分布的微透镜结构且在其中一面涂有一透明胶层,在集光、反射、折射以及无数微球面列阵分布所产生的综合效应作用下形成排列规则的一组组立体图像,从而使本装饰材料具有明显的立体效果,克服了有机玻璃、塑料等装饰材料只具平面图案的局限。2.由于本技术所形成的立体图像为虚像,随着视角的变化,视觉为该虚像在装饰材料中移动,即产生幻动立体图像效果,对提高装饰材料的装饰效果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3.由于集光、折射、反射相干以及无数微球面列阵所产生综合效应的作用本技术形成的立体图像,轮廓清晰、图像明亮、视觉明显。4.由于彩涂层的作用,本技术具有绚丽多彩的色彩效果,且随着彩涂层颜色的变化而变化,如双色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剖视图。附图2为图1剖视图的左视图。附图3为单微透镜光路原理示意图。其中1.透明胶层;2.A微透镜;3.透明基材;4.B微透镜;5.彩涂层;6.C束光线;7.D束光线;8.E束光线;9.像距点。图1、图2为一种微透镜装饰材料,包括透明基材3、透明胶层1以及彩涂层5,沿透明基材3的正反面同时设有列阵分布的A微透镜2和B微透镜4结构,在设有双面微透镜列阵分布的透明基材3的一面涂有一层透明胶层1,在另一面至少涂有一层彩涂层5,所述微透镜结构为向外凸起的微球面,所述微球面为球缺或半球。透明基材3可用聚苯乙烯、聚氯乙烯、有机玻璃或热固性树脂,透明胶层1可用丙烯酸树脂;A微透镜2和B微透镜4的微球面半径可相同或不同且为0.06~2mm,透明基材3的厚度为0.5~6mm,微球面的粗糙度为0.20~0.01μ,所述至少涂有一层彩涂层5为一层或二层或三层等,一般为一层或二层即可,每层彩涂层的颜色可根据一定需要而变化;为使本技术的立体成像效果最佳在原材料选定后,要用 矩阵公式进行光路计算,其中透明基材3的厚度、长度,不同介质层的折射率,A微透镜2和B微透镜4的微球面半径,微透镜列阵,透明胶层1的化学处理,彩涂层5的光学处理等对成像效果均有一定影响。本技术在上述原材料及有关参数确定后,用计算机开设与透明基材3上微透镜列阵分布相匹配的高精度模具,再将该模具在抛光设备上进行高精度非规则抛光,使其表面粗糙度达到0.20~0.01μ的要求,其后可利用精密注塑或浇注的方法使透明基材3的两面形成带有微透镜列阵分布的基材,若能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将模具开设成滚筒式,即可采用滚压方法实现,这样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而降低成本;带有A微透镜和B微透镜列阵分布的透明基材3形成后,在其一面喷涂一层透明胶层1,另一面涂一层彩涂层5,即形成具有立体图像且色彩逼真的微透镜装饰材料。上述实施例中若不涂彩涂层,其效果为该装饰材料的立体图像不具色彩及色彩变化。权利要求1.一种微透镜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沿透明基材3的正反面同时设有列阵分布的微透镜结构,在设有双面微透镜列阵分布的透明基材(3)的一面涂有一层透明胶层(1),所述微透镜结构为向外凸起的微球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在设有双面微透镜列阵分布的透明基材(3)的另一面至少涂有一层彩涂层(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球面为球缺。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球面为半球。专利摘要一种微透镜装饰材料,其技术属光学塑料领域,其特征在于沿透明基材3的正反面同时设有列阵分布的微透镜结构,在设有双面微透镜列阵分布的透明基材3的一面涂有一层透明胶层1,另一面至少涂有一层彩涂层5,所述微透镜结构为向外凸起的微球面。本技术具有在其体内产生视觉明显、排列规则的一组组绚丽多彩的立体图像,且随视角的变化而移动。对提高装饰材料的装饰效果具有深远意义。文档编号B32B5/22GK2224082SQ9423162公开日1996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1994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1994年1月27日专利技术者张光强, 林强, 戈鼎, 莫战松, 李泳梧, 刘金根 申请人:苏州大学科教仪器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透镜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沿透明基材(3)的正反面同时设有列阵分布的微透镜结构,在设有双面微透镜列阵分布的透明基材(3)的一面涂有一层透明胶层(1),所述微透镜结构为向外凸起的微球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光强林强戈鼎莫战松李泳梧刘金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科教仪器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