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质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79499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2 1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质检测装置,尤其是一种对水样进行重金属含量检测的水质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质检测装置包括反应杯、搅拌器、参考电极管道、参考电极、盐桥隔膜、排液管道和工作电极;所述的工作电极设置于反应杯的杯底处;所述的搅拌器设置于反应杯内;所述的参考电极管道的第一端与反应杯的下端相连通;所述的参考电极设置于参考电极管道的第二端;所述盐桥隔膜设置在所述的参考电极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的反应杯的下端的连通处;所述的排液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的反应杯的下端相连通,且连通处略高于所述的反应杯的杯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水质检测装置可以用于进行电化学分析法的水质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水质检测装置,尤其是一种对水样进行重金属含量检测的水质检测装置。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质检测装置包括反应杯、搅拌器、参考电极管道、参考电极、盐桥隔膜、排液管道和工作电极;所述的工作电极设置于反应杯的杯底处;所述的搅拌器设置于反应杯内;所述的参考电极管道的第一端与反应杯的下端相连通;所述的参考电极设置于参考电极管道的第二端;所述盐桥隔膜设置在所述的参考电极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的反应杯的下端的连通处;所述的排液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的反应杯的下端相连通,且连通处略高于所述的反应杯的杯底。本技术的水质检测装置可以用于进行电化学分析法的水质检测。【专利说明】一种水质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质检测装置,尤其是一种对水样进行重金属含量检测的水质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水样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检测是衡量水质的一项重要项目,常用的水质重金属的检测方法有:光度法,这种检测方法需对样品进行组分分离等多个步骤,操作繁琐容易引入误差;原子吸收法,基于原子由基态跃迁至激发态时对辐射光吸收的测量,这种检测方法灵敏度高较为精确,但是仪器昂贵,操作复杂不适用于一般检测;电化学分析法,依据物质电化学性质来测定物质组成及含量的分析方法,电化学分析法直接通过测定溶液中电流、电位、电导、电量等各种物理量来确定参与反应的化学物质的量。相比其他方法电化学分析法具有设备简单、检测灵敏、选择性好、所需试样量较少且易于控制的优点。 电化学分析法一般用一小面积的工作电极与参考电极组成电解池,电解含有待测物的稀释溶液,根据所得的电流-电压曲线来进行分析。电化学分析法中使用的工作电极一般需要使用特殊工艺进行镀膜,这层镀膜与空气接触易被氧化影响整个检测装置的检测精度。传统的水质检测装置的工作电极经常会暴露在空气中,如专利CN 101907599的多合一重金属在线分析仪,当反应杯中没有水样时就会将工作电极暴露在空气中,造成工作电极表面镀膜的氧化降低了水质检测装置的检测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款低成本的水质检测装置,本技术的排液管道与参考电极管道同反应杯连接位置存在高度差,利用高度差内残留的水样有效的保护工作电极,防止工作电极上的镀膜被空气氧化,同时将反应杯杯体的下端制作为倒锥形结构能够使水样在反应杯中搅拌更充分。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水质检测装置包括反应杯、搅拌器、参考电极管道、参考电极、盐桥隔膜、排液管道和工作电极;所述的工作电极设置于反应杯的杯底处;所述的搅拌器设置于反应杯内;所述的参考电极管道的第一端与反应杯的下端相连通;所述的参考电极设置于参考电极管道的第二端;所述盐桥隔膜设置在所述的参考电极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的反应杯的下端的连通处;所述的排液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的反应杯的下端相连通,且连通处略高于所述的反应杯的杯底。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水质检测装置中的反应杯的下端杯体是一半径逐渐减小形成倒锥形形状。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水质检测装置中的参考电极管道还设有一参考电极管道排废口,且所述的参考电极管道排废口上设有第一封堵塞。 更进一步,所述的第一封堵塞为一螺丝。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水质检测装置中的排液管道还设有一排液管道排废口,且所述的排液管道排废口上设有第二封堵塞。 更进一步,所述的第二封堵塞为一螺丝。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水质检测装置中的参考电极和/或工作电极和/或搅拌器为可拆卸安装结构。 本技术的水质检测装置可以用于进行电化学分析法的水质检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水质检测装置而言,具有检测精度更高且使用寿命更长的优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参考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工作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搅拌器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拆卸参考电极、工作电极、搅拌器后的水质检测装置主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作为本技术的水质检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结构,其示意图如图1-5所示,包括:反应杯10、搅拌器301、参考电极管道20、参考电极201、盐桥隔膜202、排液管道30、工作电极101、参考电极管道排液口 203、排液管道排液口 302、第一螺丝204、第二螺丝303。 所述的工作电极101设置于反应杯10的杯底处,以检测反应杯10内的水样的化学电参数;所述的搅拌器301设置于反应杯10内,以对反应杯10内的液体水样进行搅拌;所述的参考电极管道20的第一端与反应杯10的下端相连通;所述的参考电极40设置于参考电极管道20的第二端;所述盐桥隔膜202置于参考电极管道20的第一端与反应杯10的下端的连通处,以进行电、液隔离,即所述的参考电极40可通过所述盐桥隔膜202与反应杯10内的液体水样导电,但所述的参考电极管道20内注填的电解液与反应杯10中液体水样不通;所述的排液管道30的第一端与所述的反应杯10的下端相连通;且连通处略高于所述的反应杯10的杯底,从而当通过与排液管道30管道连接的蠕动泵转动抽水排液时,可以保证所述的反应杯10在略高于杯底的一定残留的液体水样不会被完全抽取,从而可以利用该残留的液体水样来使设置于杯底的工作电极101与空气隔离,起到抗氧化保护作用。 其中,为了能够定期排出参考电极管道20、液管道30中的残留废液,所述的参考电极管道排废口 203的第一端与参考电极管道20相连通,第二端连接水质检测装置的外部;所述的第一螺丝204设置在参考电极管道排废口 203的第二端;所述的排液管道排废口 302的第一端与排液管道30相连通,第二端连接水质检测装置的外部;所述的第二螺丝303设置在排液管道排废口 302的第二端。 其中优选的,所述的反应杯10的下端杯体是一半径逐渐减小形成倒锥形形状的设计。 其中,所述的工作电极101、参考电极201、搅拌器301、第一螺丝204、第二螺丝303均为可拆卸式安装结构,利于拆装清洗。 当水质检测装置工作时,将第一螺丝204安装在参考电极管道排废口 203的第二端,将第二螺丝303排液管道排废口 302的第二端,将工作电极安装在反应杯10的底部,将电解液填注于参考电极管道20,将参考电极201安装在参考电极管道20的第二端,将搅拌器301安装在反应杯10内;将待检测的液体水样装入反应杯10内,用搅拌器301对反应杯10内的水样进行搅拌,由于反应杯10的下端杯体的半径逐渐减小形成倒锥形形状,因此,当搅拌器301搅拌时,水样在反应杯10的下端的倒锥形空间中容易形成漩涡,时水样搅拌更充分。 当水质检测装置停止工作时,通过排液管道30的第二端将反应杯内的水样抽出,由于排液管道30的第一端与反应杯10下端相连的位置高于参考电极管道20的第一端与反应杯10下端相连的位置,这一高度差使排液管道30抽完水样后会残留这一高度差的水样,残留的液体水样将工作电极101与空气隔离,防止工作电极101上的镀膜被空气氧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杯、搅拌器、参考电极管道、参考电极、盐桥隔膜、排液管道和工作电极;所述的工作电极设置于反应杯的杯底处;所述的搅拌器设置于反应杯内;所述的参考电极管道的第一端与反应杯的下端相连通;所述的参考电极设置于参考电极管道的第二端;所述盐桥隔膜设置在所述的参考电极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的反应杯的下端的连通处;所述的排液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的反应杯的下端相连通,且连通处略高于所述的反应杯的杯底。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大治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隆力德环境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