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界开关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78803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2 1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密封性好、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的分界开关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由五个面围成的本体(1)和前盖(2),所述本体(1)由一块独立的板经弯折围拢成五个面并经焊接而成,所述前盖(2)密封配合在所述本体(1)上的第六个面上,所述控制器还包括一中间板(3),在所述本体(1)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定位凸起(4),所述中间板(3)固定在所述定位凸起(4)上,所述中间板(3)的上侧面上设置有第一电路板(5),下侧面上设置有第二电路板(6),在所述前盖(2)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控制单元装置(7),在所述前盖(2)上设置有按钮(8)和显示屏(9)。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应用于分界开关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密封性好、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的分界开关控制器。本技术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由五个面围成的本体(1)和前盖(2),所述本体(1)由一块独立的板经弯折围拢成五个面并经焊接而成,所述前盖(2)密封配合在所述本体(1)上的第六个面上,所述控制器还包括一中间板(3),在所述本体(1)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定位凸起(4),所述中间板(3)固定在所述定位凸起(4)上,所述中间板(3)的上侧面上设置有第一电路板(5),下侧面上设置有第二电路板(6),在所述前盖(2)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控制单元装置(7),在所述前盖(2)上设置有按钮(8)和显示屏(9)。本技术可应用于分界开关领域。【专利说明】分界开关控制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器,尤其涉及一种分界开关控制器。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智能电网的建设,对安全供电的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在1KV配网系统中必须减小事故停电,缩小故障停电范围,缩短用户停电时间。 国家现有的1KV配电网中,架空线路一般安装有用户分界负荷开关,开关通过所带的控制器来控制开关本体以实现自动隔离用户区故障的功能,保证非故障区的及时恢复供电。现有的分界开关控制器多是结构复杂,密封性不好,外围的尘埃极容易进入,致使控制器内的器件工作性能降低,减少控制器的使用寿命。另外,控制器内的电路板排布大多采用两块电路板分别设置,这加大了控制器的装置难度,增加了安装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密封性好、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的分界开关控制器。 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由五个面围成的本体和前盖,所述本体由一块独立的板经弯折围拢成五个面并经焊接而成,所述前盖密封配合在所述本体上的第六个面上,所述控制器还包括一中间板,在所述本体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中间板固定在所述定位凸起上,所述中间板的上侧面上设置有第一电路板,下侧面上设置有第二电路板,在所述前盖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控制单元装置,在所述前盖上设置有按钮和显示屏。 进一步地,在所述本体上设有所述前盖相配合的一面上设置有供所述中间板插入所述本体内的插入槽,所述插入槽的位置与所述定位凸起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凸起呈倒L型,在所述定位凸起的向下折的部分上设置有固定孔I,在所述中间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凸起的向下折的部分相配合的固定耳,在所述固定耳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孔I相适配的固定孔II。 进一步地,在所述本体的后端面上设置有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及所述第二电路板的接线槽相适配的开孔,两个所述开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及所述第二电路板在所述中间板上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地,在所述中间板的下侧面上还设置有第三电路板,所述第三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前盖上还设置有显示灯。 进一步地,在所述前盖上还设置有固定卡槽。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由五个面围成的本体和前盖,所述本体由一块独立的板经弯折围拢成五个面并经焊接而成,所述前盖密封配合在所述本体上的第六个面上,所述控制器还包括一中间板,在所述本体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中间板固定在所述定位凸起上,所述中间板的上侧面上设置有第一电路板,下侧面上设置有第二电路板,在所述前盖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控制单元装置,在所述前盖上设置有按钮和显示屏,所以,本技术将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置于所述中间板上,所述中间板定位于所述本体的中间位置上,工作人员在将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安装到所述中间板上后,只要将所述中间板安装到本体内,即完成了设备的安装,大大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结构简单;另外,本体采用独立的板经折弯围拢成五个面并经焊接而成,而前盖与本体密封配合,本技术很好地将相关的部件安置于本体内并密封,隔断了外部的尘埃等杂物进入本体内部的可能性,保证本体内的部件不被污染,保证了其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视角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视角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第三视角简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由五个面围成的本体I和前盖2。所述本体I由一块独立的板经弯折围拢成五个面并经焊接而成。所述前盖2密封配合在所述本体I上的第六个面上。所述控制器还包括一中间板3,在所述本体I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定位凸起4。所述定位凸起4呈倒L型,在所述定位凸起4的向下折的部分上设置有固定孔I 14。在所述中间板3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凸起4的向下折的部分相配合的固定耳15,在所述固定耳15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孔I 14相适配的固定孔II 16。所述中间板3通过在所述固定孔I 14和所述固定孔II 16内配合螺钉而固定在所述定位凸起4上。所述中间板3的上侧面上设置有第一电路板5,在本技术中为模拟量采集机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5 ;下侧面上设置有第二电路板6,在本技术中为电源模块6。在所述前盖2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控制单元装置7,在所述前盖2上设置有按钮8和显示屏9。所述电源模块6分别向所述模拟量采集机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5、所述控制单元装置7、所述按钮8以及所述显示屏9供电,所述模拟量采集机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5、所述按钮8和所述显示屏9均与所述控制单元装置7连接。 在所述本体I上设有所述前盖2相配合的一面上设置有供所述中间板3插入所述本体I内的插入槽10,所述插入槽10的位置与所述定位凸起4的位置相对应。在所述本体I的后端面上设置有两个分别与所述模拟量采集机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5及所述电源模块6的接线槽相适配的开孔,两个所述开孔的位置与所述模拟量采集机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5及所述电源模块6在所述中间板3上的位置相对应。在所述中间板3的下侧面上还设置有第三电路板11,在本技术中为充电电路11,所述充电电路11与所述电源模块6连接。在所述前盖2上还设置有显示灯12,所述显示灯12与所述控制单元装置7连接。在所述前盖2上还设置有固定卡槽13。 本技术通过设置一种全新的分界开关控制器,在其外壳上进行结构上的改进,使整个外壳形成一个密封的状态,避免外围的尘埃进入本体内而对器件产生不良影响,保证了控制器的使用寿命;另外,将控制器内的器件集中在中间板上设置,只要将中间板插入本体内并定位紧,即实现了器件的安装,大大简化了工作人员的安装工序,降低了劳动强度,间接地节省了成本。 本技术可应用于分界开关领域。【权利要求】1.一种分界开关控制器,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由五个面围成的本体(I)和前盖(2),所述本体(I)由一块独立的板经弯折围拢成五个面并经焊接而成,所述前盖(2)密封配合在所述本体(I)上的第六个面上,所述控制器还包括一中间板(3),在所述本体(I)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定位凸起(4),所述中间板(3)固定在所述定位凸起(4)上,所述中间板(3)的上侧面上设置有第一电路板(5),下侧面上设置有第二电路板(6),在所述前盖(2)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控制单元装置(7),在所述前盖(2)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界开关控制器,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由五个面围成的本体(1)和前盖(2),所述本体(1)由一块独立的板经弯折围拢成五个面并经焊接而成,所述前盖(2)密封配合在所述本体(1)上的第六个面上,所述控制器还包括一中间板(3),在所述本体(1)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定位凸起(4),所述中间板(3)固定在所述定位凸起(4)上,所述中间板(3)的上侧面上设置有第一电路板(5),下侧面上设置有第二电路板(6),在所述前盖(2)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控制单元装置(7),在所述前盖(2)上设置有按钮(8)和显示屏(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孟庆邓勇贺小波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思创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