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戴品忠专利>正文

弹簧助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76085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2 10:10
一种弹簧助行器,由压缩弹簧及上下导向杆、扎紧皮带和特制皮鞋构成,其压缩弹簧两端的内螺纹与上、下导向杆的螺纹段连接固定,上导向杆与紧扎在坐骨结节下的扎紧皮带形成铰链连接,下导向杆穿过特制皮鞋底上突出的带孔底耳,形成压缩弹簧的变形约束,并由伸出端部的辅脚实现将踩地压力转移到坐骨结节,不仅取得减轻行走时腿部肌肉及关节受力的有益作用,还在弹簧势能的释放中获取推动前行的力,达到助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弹簧助行器,由压缩弹簧及上下导向杆、扎紧皮带和特制皮鞋构成,其压缩弹簧两端的内螺纹与上、下导向杆的螺纹段连接固定,上导向杆与紧扎在坐骨结节下的扎紧皮带形成铰链连接,下导向杆穿过特制皮鞋底上突出的带孔底耳,形成压缩弹簧的变形约束,并由伸出端部的辅脚实现将踩地压力转移到坐骨结节,不仅取得减轻行走时腿部肌肉及关节受力的有益作用,还在弹簧势能的释放中获取推动前行的力,达到助行效果。【专利说明】弹簧助行器
本技术一弹簧助行器,属于医疗辅助器械领域,特别涉及步态控制功能尚好病人的辅助行走,旨在为中老年人提供一种新型康复设备。
技术介绍
人步入老年后,因骨关节和筋腱退行性变化、动脉硬化闭塞造成间歇性跛行等,多出现行走不便。无论是各种支杖(包括拐杖、手杖和肘杖)和非机动助行器(包括有轮和无轮助行架)都旨在以器械支撑力减轻人体自重,辅助步态稳定和行走,但它们都占据手臂,带来不便。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众多步态控制功能尚好,但不能自由行走较长距离的患者,提供一种利用压缩弹簧将作用在下肢的部分地心引力转移到坐骨结节的装置,替代支杖,达到辅助行走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在结构上分为三部分,即压缩弹簧及导向杆、固定在坐骨结节下的扎紧皮带以及特制皮鞋。 本技术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左腿)。图中,(3)表示压缩弹簧,是本技术的主体部件,其中(3a)和(3b)为弹簧钢丝紧密缠绕段,不参与压缩变形,但形成内螺纹,(3b)段是该弹簧可压缩部分。在弹簧两端分别装有上导向杆(2)和下导向杆(4),上、下导向杆除外端有所区别外,其它形状相同,呈圆柱状,由工程塑料注塑成型。图1中的上、下导向杆,杂点填充部分直径较小,端部呈半球形,可在弹簧内自由穿插,确保压缩弹簧变形时不致失稳;灰色填充部分直径较大,并带有螺纹,能旋进压缩弹簧的紧密缠绕段,使其与弹簧紧固连接。上导向杆外端呈扁平状,并带有收口较小的U形端口,可与扎紧皮带(I)上铆接的铰链扣(O)构成铰链连接。扎紧皮带紧扎在大腿根部紧靠坐骨结节之下,使压缩弹簧变形时产生的向上力通过扎紧皮带作用到坐骨结节上,是行走中转移下肢受力的媒介。铰链扣构成的铰链连接不仅是转移下肢受力的作用点,还确保步行时使压缩弹簧随大腿姿态而摆动,其功能类似一个人工股骨关节。下导向杆同样可与弹簧下端形成紧固的螺纹连接,但其端部成型为辅脚(7),且在安装时调整其方向与真脚一致。整体安装后,在弹簧不受压缩情形下,辅脚应比鞋底低一个适当的压缩变形量,该变形量决定助行器减力效果。实际上,为使下导向杆上的辅脚驱动压缩弹簧,产生减力效用,还须受到必要约束。该约束来自鞋底上突出的一个带孔底耳¢),下导向杆正是通过该底耳的孔旋进压缩弹簧实现螺纹紧固,并使连接后的组件只保留一个沿弹簧轴向的自由度。本技术中的特制皮鞋(5),正是在鞋后跟与鞋掌之间的空隙上以鞋后跟的材质整体成型探出了带孔底耳,成为本助行器的必要部件。 本技术的助行效果是这样实现的:行走中,一条腿抬起时,压缩弹簧(3)连同上导向杆(2)、下导向杆(4)均不受力,唯有弹簧部件沿扎紧皮带铰链扣(O)的些许转动;当辅脚(7)落地后,人体自重通过下导向杆(4)使压缩弹簧(3)变形,其回弹力通过上导向杆(2)及扎紧在坐骨结节下的扎紧皮带(I)的铰链连接,作用在坐骨结节上,相当于部分减轻行走时该条腿肌肉和骨关节所受的力(类同拄一只拐杖所省之力),而在该条腿因实现前行而抬起时,弹簧释放其变形产生的力又对向前的下肢实现推动(这一过程在拄拐杖时不会发生)。这种利用人体自重对压缩弹簧先行做功,不仅取得减轻行走时腿部肌肉及关节受力的有益作用,还在弹簧势能的释放中获取推动前行的力,必然达到助行效果。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0) —铆扣铰链;⑴一扎紧皮带;⑵一上导向杆;⑶一压缩弹簧;⑷一下导向杆;(5)—特制皮鞋;(6)—带孔底耳;(7)—辅脚。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一个典型实施例如图1所示,适配者身高1.80米,压缩弹簧长62厘米,导向杆(仅计棒状圆柱)各长25厘米,弹簧内径16毫米,钢丝直径1.8毫米,两端密绕段长度各8厘米,可压缩部分螺距3.6毫米,材质及牌号为不锈钢弹簧钢丝SUS316-WPA,辅脚伸出鞋底3厘米。经测算,当辅脚完全踩进时(总变形量3厘米),该压缩弹簧产生的反弹力为18公斤,完全作用到扎紧皮带及坐骨结节上。试用者左右腿各配戴一套,经短暂适应性练习后,反映确实感到行走轻松省力,未觉不便。 特别说明,对于有步态控制功能障碍(例如,膝关节、股骨关节受损及有脑中风后遗症)的患者,不能单独使用该助行器,应考虑另配支杖。【权利要求】1.一种由压缩弹簧及上、下导向杆、固定在坐骨结节下的扎紧皮带以及特制皮鞋构成的弹簧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压缩弹簧(3)的两端各有一段为弹簧钢丝紧密缠绕,形成内螺纹,上导向杆(2)和下导向杆(4)均为注塑成型的圆柱型棒状体,其较小直径段端部为球形面,可在压缩弹簧内自由穿插,其较大直径段上带有螺纹,与压缩弹簧紧密缠绕段构成螺纹紧固连接,上导向杆外端呈扁平状,带有收口较小的U形端口,与扎紧皮带(I)上铆接的铰链扣(O)构成铰链连接,下导向杆也与弹簧下端形成紧固的螺纹连接,其端部成型为辅脚(7),在安装时调整其方向与真脚一致,特制皮鞋(5)在鞋后跟与鞋掌之间的空隙上以鞋后跟的材质整体成型探出带孔底耳¢),下导向杆通过该底耳的孔旋进压缩弹簧,使外端辅脚探出,低于鞋底一个压缩弹簧变形量。【文档编号】A61H3/00GK203988907SQ201420243562【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9日 【专利技术者】戴品忠 申请人:戴品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压缩弹簧及上、下导向杆、固定在坐骨结节下的扎紧皮带以及特制皮鞋构成的弹簧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压缩弹簧(3)的两端各有一段为弹簧钢丝紧密缠绕,形成内螺纹,上导向杆(2)和下导向杆(4)均为注塑成型的圆柱型棒状体,其较小直径段端部为球形面,可在压缩弹簧内自由穿插,其较大直径段上带有螺纹,与压缩弹簧紧密缠绕段构成螺纹紧固连接,上导向杆外端呈扁平状,带有收口较小的U形端口,与扎紧皮带(1)上铆接的铰链扣(0)构成铰链连接,下导向杆也与弹簧下端形成紧固的螺纹连接,其端部成型为辅脚(7),在安装时调整其方向与真脚一致,特制皮鞋(5)在鞋后跟与鞋掌之间的空隙上以鞋后跟的材质整体成型探出带孔底耳(6),下导向杆通过该底耳的孔旋进压缩弹簧,使外端辅脚探出,低于鞋底一个压缩弹簧变形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品忠
申请(专利权)人:戴品忠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