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特专利>正文

无障碍道路交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771866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2 0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障碍道路交通系统,包括相互交叉的第一道路和第二道路,在第一道路和第二道路的交叉区域,第一道路通过坡路段向下凹,使第一道路的下交叉处低于地面的深度为H1,第二道路通过主引桥段向上凸,使第二道路的上交叉处高于地面的高度为H2;第二道路两侧位于交叉区域的位置分别通过副引桥段与第一道路连通,副引桥段的起始处设有用于车辆调头的调头器,调头器包括底座、可自转地安装在底座上的齿轮转盘、安装在底座侧边的驱动电机和安装在驱动电机输出端的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齿轮转盘常啮合。通过采用在凹凸立交桥的副引桥段的起始处加设调头器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交叉路口拥堵且需信号灯管制的问题。适用于道路交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障碍道路交通系统,包括相互交叉的第一道路和第二道路,在第一道路和第二道路的交叉区域,第一道路通过坡路段向下凹,使第一道路的下交叉处低于地面的深度为H1,第二道路通过主引桥段向上凸,使第二道路的上交叉处高于地面的高度为H2;第二道路两侧位于交叉区域的位置分别通过副引桥段与第一道路连通,副引桥段的起始处设有用于车辆调头的调头器,调头器包括底座、可自转地安装在底座上的齿轮转盘、安装在底座侧边的驱动电机和安装在驱动电机输出端的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齿轮转盘常啮合。通过采用在凹凸立交桥的副引桥段的起始处加设调头器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交叉路口拥堵且需信号灯管制的问题。适用于道路交通。【专利说明】无障碍道路交通系统
本技术涉及交通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障碍道路交通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车辆的增加,在交叉路口处非常容易出现人车拥挤的现象,特别是在城市,交通拥堵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出行。为了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一般会在交叉路口处加设红绿黄灯,人车的分流依靠红绿黄灯的指令。但因为红绿黄灯只能允许一个方向通行,而其他方向则禁止通行,因此浪费了很多通行机会。为了提高交通效率,很多地方采用了立交桥和人行天桥等方法,这些方法虽然解决了部分问题,但效果都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很好地解决交叉路口拥堵问题的无障碍道路交通系统。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障碍道路交通系统,包括相互交叉的第一道路和第二道路,在所述第一道路和第二道路的交叉区域,所述第一道路通过坡路段向下凹,使所述第一道路的下交叉处低于地面的深度为H1,所述第二道路通过主引桥段向上凸,使所述第二道路的上交叉处高于地面的高度为H2 ;所述第二道路两侧位于所述交叉区域的位置分别通过副引桥段与所述第一道路连通,所述副引桥段的起始处设有用于车辆调头的调头器,所述调头器包括底座、可自转地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齿轮转盘、安装在所述底座侧边的驱动电机和安装在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的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齿轮转盘常啮合。通过采用凹凸立交桥,并在凹凸立交桥的副引桥段的起始处分别加设一个调头器用于车辆调头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交叉路口拥堵且需信号灯管制的问题,实现了道路的无障碍通行,交通效率高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齿轮转盘上方设有用于检车车辆是否完全抵达到所述齿轮转盘上并驱动所述驱动电机动作的检测控制机构,所述检测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器、触碰开关和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安装在所述齿轮转盘的侧边,所述触碰开关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且所述触碰开关位于所述齿轮转盘上方,所述触碰开关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通过加设的检测控制机构实现了车辆的自动调头,节省了人力资源且进一步地提高了交通效率。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安装架包括竖直底杆和横向摆杆,所述竖直底杆固定安装在所述齿轮转盘的侧边,所述横向摆杆一端活动套装在所述竖直底杆的顶端,所述横向摆杆另一端与所述触碰开关相连,所述横向摆杆和竖直底杆之间设有缓冲扭簧,所述缓冲扭簧套装在所述竖直底杆的顶端,所述缓冲扭簧一端与所述横向摆杆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扭簧另一端与所述竖直底杆固定连接。通过加设的缓冲扭簧能有效地减小车辆对安装架的冲击力,保护了安装架的各部件;同时,还能起到复位横向摆杆的作用。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检测控制机构还包括限位杆,所述限位杆通过所述触碰开关安装在所述横向摆杆上,且限位杆位于所述齿轮转盘上方。通过加设的限位杆能使车辆更准确地抵达到齿轮转盘上且能防止车辆行驶过界。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副引桥段的起始处对应所述调头器入口的位置有与所述齿轮转盘过渡连接的调头器引导坡道。通过加设的调头器引导坡道提高了道路的行驶舒适性。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道路的中间在所述交叉区域内纵向设有凸起的双向通行的第二非机动车股道,所述主引桥段下方的地面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非机动车股道连通的人行楼梯和非机动车坡道,所述地面上沿所述第一道路两侧纵向对应所述人行楼梯的内侧分别设有第一非机动车股道。巧妙地在第一道路两侧设置第一非机动车股道,同时在第二道路的中间设计第二非机动车股道,并在主引桥段下方的地面上分别设置与所述第二非机动车股道连通的人行楼梯和非机动车坡道,实现了非机动车的安全通行。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人行楼梯位于所述非机动车坡道内侧。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道路和第二道路在所述交叉区域内分别向道路外侧迁移扩宽至少两股车道。所述副引桥段和第二非机动车股道分别对应位于所述第一道路和第二道路的最内侧车道的位置。这样,原始道路与立交桥相连通后,本系统能保证原始道路的通行量。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齿轮转盘通过滚珠可自转地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Hl为2m,H2为2.2?2.4m。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对比,充分显示其优越性在于: 1、通过采用凹凸立交桥,并在凹凸立交桥的副引桥段的起始处分别加设一个调头器用于车辆调头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交叉路口拥堵且需信号灯管制的问题,实现了道路的无障碍通行,交通效率高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2、通过加设的检测控制机构实现了车辆的自动调头,节省了人力资源且进一步地提闻了交通效率; 3、通过加设的缓冲扭簧能有效地减小车辆对安装架的冲击力,保护了安装架的各部件; 4、通过加设的限位杆能使车辆更准确地抵达到齿轮转盘上且能防止车辆行驶过界; 5、通过加设的调头器引导坡道提高了道路的行驶舒适性; 6、巧妙地在第一道路两侧设置第一非机动车股道,同时在第二道路的中间设计第二非机动车股道,并在主引桥段下方的地面上分别设置与所述第二非机动车股道连通的人行楼梯和非机动车坡道,实现了非机动车的安全通行; 7、所述副引桥段和第二非机动车股道分别对应位于所述第一道路和第二道路的最内侧车道的位置。这样,原始道路与立交桥相连通后,本系统能保证原始道路的通行量。 本技术具有可实现道路的无障碍通行,交通效率高,通行量大且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车辆从第一道路右转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车辆从第一道路左转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车辆从第一道路直行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车辆从第一道路调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车辆从第二道路左转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车辆从第二道路左转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车辆从第二道路左转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车辆从第二道路左转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非机动车穿行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调头器、检测控制机构和调头器引导坡道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第一道路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第二道路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箭头表示行车路线,第一道路I,坡路段la,下交叉处Ib,第二道路2,主引桥段2a,上交叉处2b,副引桥段2c,地面3,调头器4,底座4a,齿轮转盘4b,驱动电机4c,驱动齿轮4d,滚珠4e,检测控制机构5,控制器5a,触碰开关5b,安装架5c,竖直底杆5cI,横向摆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障碍道路交通系统,包括相互交叉的第一道路(1)和第二道路(2),在所述第一道路(1)和第二道路(2)的交叉区域,所述第一道路(1)通过坡路段(1a)向下凹,使所述第一道路(1)的下交叉处(1b)低于地面(3)的深度为H1,所述第二道路(2)通过主引桥段(2a)向上凸,使所述第二道路(2)的上交叉处(2b)高于地面(3)的高度为H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道路(2)两侧位于所述交叉区域的位置分别通过副引桥段(2c)与所述第一道路(1)连通,所述副引桥段(2c)的起始处设有用于车辆调头的调头器(4),所述调头器(4)包括底座(4a)、可自转地安装在所述底座(4a)上的齿轮转盘(4b)、安装在所述底座(4a)侧边的驱动电机(4c)和安装在所述驱动电机(4c)输出端的驱动齿轮(4d),所述驱动齿轮(4d)与所述齿轮转盘(4b)常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特徐艳兰
申请(专利权)人:江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