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64329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1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包括工件支撑件(11),工件支撑件(11)上具有顶料口,该模具还包括置于顶料口内的顶料机构,顶料机构包括顶料本体(12)和弹性复位件(13),顶料本体(12)的一端为工件支撑端(121),另一端为受力端(122),工件支撑端(121)上具有支撑面,弹性复位件(13)的两端分别与受力端(122)和顶料口的底面相作用。该模具通过顶料机构实现工件在加工完成后的顶出,其无须在工件的表面涂抹润滑物质即可方便地取出工件,因此该模具能够防止零部件贴附于模具上,同时不存在润滑物质在后续操作中气化以及需要处理润滑物质的情况,进而缓解生产车间的生产环境较差、零部件的加工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包括工件支撑件(11),工件支撑件(11)上具有顶料口,该模具还包括置于顶料口内的顶料机构,顶料机构包括顶料本体(12)和弹性复位件(13),顶料本体(12)的一端为工件支撑端(121),另一端为受力端(122),工件支撑端(121)上具有支撑面,弹性复位件(13)的两端分别与受力端(122)和顶料口的底面相作用。该模具通过顶料机构实现工件在加工完成后的顶出,其无须在工件的表面涂抹润滑物质即可方便地取出工件,因此该模具能够防止零部件贴附于模具上,同时不存在润滑物质在后续操作中气化以及需要处理润滑物质的情况,进而缓解生产车间的生产环境较差、零部件的加工成本较高的问题。【专利说明】一种模具
本技术涉及零部件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是零部件加工过程中常用的装置,其主要通过上模与下模的相互作用,向零部件的坯料施加作用力,进而迫使零部件的坯料发生变形,最终形成所需的零部件。 以拉延模具为例,由于拉延模具的上模和下模均会向零部件的坯料产生较大的作用力,这一作用力容易导致成形后的零部件贴附于下模上,不利于零部件的取料。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可以在零部件的坯料上涂抹拉延油,以此减小零部件与拉延模具之间的摩擦力,进而防止零部件贴附于拉延模具上。然而,零部件上留存的拉延油在焊装零部件时,将发生气化,进而导致生产车间的生产环境较差。另外,在对零部件进行其他加工操作时,为了保证加工精度,还需要将零部件上的拉延油除去,致使零部件的加工成本较高。 综上所述,如何防止零部件贴附于模具上,同时缓解生产车间的生产环境较差、零部件的加工成本较高的问题,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具,该模具能够防止零部件贴附于模具上,同时缓解生产车间的生产环境较差、零部件的加工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种模具,包括工件支撑件,所述工件支撑件上具有顶料口,所述模具还包括置于所述顶料口内的顶料机构,所述顶料机构包括顶料本体和弹性复位件,所述顶料本体的一端为工件支撑端,另一端为受力端,所述工件支撑端上具有支撑面,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受力端和所述顶料口的底面相作用。 优选地,在上述模具中,所述顶料机构还包括辅助复位件,所述辅助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工件支撑端和所述顶料口的底面相作用。 优选地,在上述模具中,所述顶料机构还包括套装于所述辅助复位件中部的导杆,所述顶料本体上具有容置凹陷,所述导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顶料口的底部,另一端位于所述容置凹陷内。 优选地,在上述模具中,所述顶料机构还包括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固定于所述顶料本体的外侧面上,且所述导向板与所述工件支撑件的内侧壁滑动配合。 优选地,在上述模具中,所述导向板包括多个导向平板,多个所述导向平板间隔分布于所述顶料本体的外侧面上。 优选地,在上述模具中,所述顶料机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模具的上模座上的弹性施压件,以及固定于所述弹性施压件的末端的垫块,所述垫块上具有顶料本体作用面。 优选地,在上述模具中,所述顶料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顶料口的底部的墩死块,所述墩死块沿着所述顶料本体的运动方向与所述顶料本体正对。 优选地,在上述模具中,所述顶料机构还包括插装于所述弹性复位件中部的导向杆,所述顶料本体上具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顶料口的底面上,另一端伸入所述导向孔内。 优选地,在上述模具中,所述导向杆上伸入所述导向孔内的一端具有限位凸部,所述限位凸部能够与所述顶料本体的表面挡接。 优选地,在上述模具中,所述顶料口和所述顶料机构均为多个,两者一一对应设置,且两者沿着所述工件支撑件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模具包括工件支撑件和顶料机构,工件支撑件的边缘上具有顶料口,顶料机构置于顶料口内,该顶料机构包括顶料本体和弹性复位件,顶料本体的一端为工件支撑端,另一端为受力端,工件支撑端上具有支撑面,弹性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与受力端和顶料口的底面相作用。模具处于初始状态时,顶料本体外伸于工件支撑件,此时将工件放置于工件支撑件上后,顶料本体可支撑工件;模具的上模下行,当上模与工件接触时,工件受力并驱动顶料本体向下运动,此时弹性复位件被压缩;完成工件的加工后,上模上行,顶料本体在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反向运动,进而带动工件与工件支撑件脱离,以便于操作人员取出工件。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提供的模具通过顶料机构实现工件在加工完成后的顶出,相比于
技术介绍
所介绍的内容,该模具无须在工件的表面涂抹润滑物质即可方便地取出工件,因此本技术提供的模具能够防止零部件贴附于模具上,同时不存在润滑物质在后续操作中气化以及需要处理润滑物质的情况,进而缓解生产车间的生产环境较差、零部件的加工成本较高的问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顶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顶料机构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顶料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工件支撑件,12-顶料本体,121-工件支撑端,122-受力端,123-导向孔,13-弹性复位件,14-辅助复位件,15-导杆,16-导向板,17-弹性施压件,18-垫块,19-墩死块,20-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模具,该模具能够防止零部件贴附于模具上,同时缓解生产车间的生产环境较差、零部件的加工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如图1-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模具具体可为拉延模具、包边模具等,该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上模座,下模包括下模座、工件支撑件11和顶料机构,其中: 工件支撑件11固定于下模座上,其用于支撑待加工的工件,其具体可为压边圈等结构,其上具有顶料口,该顶料口可开设于工件支撑件11的中部,也可开设于工件支撑件11的边缘处; 顶料机构整体置于顶料口内,该顶料机构包括顶料本体12和弹性复位件13,顶料本体12的一端为工件支撑端121,另一端为受力端122 ;工件支撑端121上具有支撑面,该支撑面的结构与工件支撑件11的上表面结构类似,受力端122用于承受上模施加的作用力;弹性复位件13的两端分别与顶料本体12的受力端122和顶料口的底面相作用,即整个弹性复位件13设置于工件支撑件11与顶料本体12之间。 具体地,弹性复位件13可为橡胶制件或者螺旋弹簧等,且弹性复位件13的数量可为一个,也可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基于工作稳定性的考虑,可将弹性复位件13设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使弹性复位件13与顶料本体12之间的作用点更多。另外,整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具,包括工件支撑件(1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支撑件(11)上具有顶料口,所述模具还包括置于所述顶料口内的顶料机构,所述顶料机构包括顶料本体(12)和弹性复位件(13),所述顶料本体(12)的一端为工件支撑端(121),另一端为受力端(122),所述工件支撑端(121)上具有支撑面,所述弹性复位件(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受力端(122)和所述顶料口的底面相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