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矿山废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760581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1 1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色金属矿山废水处理系统,它由混合搅拌槽、超声/臭氧氧化槽、混凝搅拌槽、沉淀池、生物活性炭反应池、回水池、水泵、臭氧发生器和风机构成,其中超声/臭氧氧化槽内部均匀布设有超声变幅杆探头和臭氧曝气系统,用于超声波和臭氧的协同作用,沉淀池为圆形竖流式沉淀池,生物活性炭反应池由进水管、曝气系统、滤网、活性炭层、溢流堰和溢流槽组成,采取中心自上而下进水,周边自下而上出水的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超声/臭氧氧化技术、混凝沉淀技术和生物活性炭技术结合在一起协同对废水进行处理,具有工艺流程简单,废水处理效果好、处理效率高,系统运行稳定,易实现工业应用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有色金属矿山废水处理系统,它由混合搅拌槽、超声/臭氧氧化槽、混凝搅拌槽、沉淀池、生物活性炭反应池、回水池、水泵、臭氧发生器和风机构成,其中超声/臭氧氧化槽内部均匀布设有超声变幅杆探头和臭氧曝气系统,用于超声波和臭氧的协同作用,沉淀池为圆形竖流式沉淀池,生物活性炭反应池由进水管、曝气系统、滤网、活性炭层、溢流堰和溢流槽组成,采取中心自上而下进水,周边自下而上出水的方式。本技术将超声/臭氧氧化技术、混凝沉淀技术和生物活性炭技术结合在一起协同对废水进行处理,具有工艺流程简单,废水处理效果好、处理效率高,系统运行稳定,易实现工业应用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专利说明】有色矿山废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环境保护技术及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有色矿山废水的 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有色矿山废水主要包括采矿矿井水和选矿废水,其中选矿废水占大部分的比重, 有色矿山废水水质复杂,成分繁多,含有多种重金属、有机药剂及其他污染物质,如果外排 将对四周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如果返回生产流程中,随着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将不断 累积,也会对生产工艺和设备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选择适宜的处理方法对这些废水 进行处理。目前,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化学沉淀法、吸附法、微生物法、人工湿地法等等,这些 处理方法虽然各自具有一定的优点,但普遍受矿山生产条件、环境条件或处理要求等因素 的限制,例如,采用化学沉淀法重金属处理效果相对较好,但有机物质处理效果差;吸附法 能有效处理重金属废水,但吸附剂再生时,污染物又会重新产生;微生物法处理成本相对较 低,但反应条件要求比较苛刻,难以得到推广应用;湿地法占用面积大,处理周期长,也很难 满足处理要求。因此,如何选择一种实用的处理系统对矿山废水进行有效治理,是当前有色 矿山普遍面临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工艺流程简单、处理效果好、运 行费用低的有色矿山废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是由混合搅拌槽、超声波/臭氧氧化槽、混凝搅拌槽、沉淀池、生物活 性炭反应池、回水池、水泵、臭氧发生器和风机构成,其中混合搅拌槽的侧身上下方分别设 有混合搅拌槽进水管和混合搅拌槽出水管,在混合搅拌槽进水管上设有酸碱试剂加药管, 混合搅拌槽出水管与水泵相连,混合搅拌槽内部装有搅拌装置;超声/臭氧氧化槽外壳为 圆槽形,上面采用半球形封头密封,超声/臭氧氧化槽侧身的下方设有与水泵相连的氧化 槽进水管,侧身上方设有氧化槽出水管,超声/臭氧氧化槽内部设有超声变幅杆探头,超声 变幅杆探头与氧化槽外的超声换能器相连,超声换能器与超声发生器相连,超声/臭氧氧 化槽底部设有臭氧曝气管,臭氧曝气管前端设有臭氧曝气支管和臭氧微孔曝气器,臭氧曝 气管末端与臭氧发生器相连;混凝搅拌槽侧身上下方分别设有混凝搅拌槽进水管和混凝搅 拌槽出水管,混凝搅拌槽进水管与氧化槽出水管相连,混凝搅拌槽出水管与水泵相连,混凝 搅拌槽上方设有凝聚剂加药管和絮凝剂加药管,混凝搅拌槽内部设有搅拌装置;沉淀池为 圆形坚流式沉淀池,沉淀池上部中心设有与水泵相连的沉淀池进水管,周边设有沉淀池溢 流堰和沉淀池溢流槽,沉淀池溢流槽底部设有沉淀池出水管;生物活性炭反应池为圆筒状, 内部中心位置设有反应池进水管,反应池进水管与沉淀池出水管相连,生物活性炭反应池 底部设有曝气管,曝气管前端设有曝气支管和微孔曝气器,曝气管末端与风机相连,微孔曝 气器上方设有滤网,滤网上方为活性炭层,生物活性炭反应池上部周边设有反应池溢流堰 和反应池溢流槽,反应池溢流槽底部设有溢流槽出水管;回水池为系统反应后的集水池,回 水池内分别设有回水池进水管和回水池抽水管,回水池进水管与生物活性炭溢流槽出水管 相连。 所述混合搅拌槽的搅拌线速度在0. lm/s?10m/s之间,酸碱试剂加药管中的酸碱 试剂为硫酸、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或石灰乳,调节混合搅拌槽的出水pH到8?11之间。 所述超声/臭氧氧化槽中的超声变幅杆探头的直径可调,超声变幅杆探头的数量 大于等于一个,均匀分布在废水液面以下30mm处。臭氧曝气管前端两侧等间距镜像设有臭 氧曝气支管,同侧的臭氧曝气支管平行排列,倾斜角度15?90度,各臭氧曝气支管上等间 距设有臭氧微孔曝气器,臭氧微孔曝气器的材质为316L不锈钢、钛合金或陶瓷;超声/臭氧 氧化槽、灯座、臭氧曝气管和臭氧曝气支管为不锈钢材质。 所述混凝搅拌槽的搅拌线速度在0. lm/s?lOm/s之间,凝聚剂加药管中的凝聚剂 为高分子无机盐,絮凝剂加药管中的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 所述生物活性炭反应池中曝气管前端设有曝气支管,曝气支管呈"卍"字形,均匀 的分布在生物活性炭反应池底部,各曝气支管上等间距设有微孔曝气器;滤网为圆盘形,中 心开孔尺寸与反应池进水管外径相等,滤网周身布满方形或圆形滤孔,滤孔尺寸小于活性 炭层中活性炭颗粒的大小,滤网上圆形阵列设置4?32个滤网支撑架。 所述回水池抽水管距离池底的距离为池深的1/5?1/2。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技术将超声/臭氧氧化技术、混凝沉淀技术和生物活性炭技术结合在一起 协同对废水进行处理,具有工艺流程简单,废水处理效果好、处理效率高,系统运行稳定,易 实现工业应用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和工艺流程图。 图2是超声/臭氧氧化槽中臭氧曝气管、臭氧曝气支管和臭氧微孔曝气器俯视图。 图3是生物活性炭反应池的滤网结构示意图。 图4是生物活性炭反应池的曝气支管和微孔曝气器俯视图。 其中,1 一混合搅拌槽;11 一混合搅拌槽进水管;12-混合搅拌槽出水管;13-酸 碱试剂加药管;2-超声/臭氧氧化槽;21-氧化槽进水管;22-氧化槽出水管;23-超声 变幅杆探头;24 -超声换能器;25-超声发生器;26-臭氧曝气管;27-臭氧曝气支管; 28-臭氧微孔曝气器;29-半球形封头;3-混凝搅拌槽;31-混凝搅拌槽进水管;32-混 凝搅拌槽出水管;33-凝聚剂加药管;34-絮凝剂加药管;4 一沉淀池;41 一沉淀池进水管; 42-沉淀池溢流堰;43-沉淀池溢流槽;44 一沉淀池出水管;5-生物活性炭反应池;51- 反应池进水管;52-反应池溢流堰;53-反应池溢流槽;531-溢流槽出水管;54-曝气管; 55-曝气支管;56-微孔曝气器;57-滤网;571-滤孔;572-滤网支撑架;58-活性炭层; 6-回水池;61-回水池进水管;62-回水池抽水管;7-7jC泵;8-臭氧发生器;9 一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由混合搅拌槽1、超声/臭氧氧化槽2、混凝搅拌槽3、 沉淀池4、生物活性炭反应池5、回水池6、水泵7、臭氧发生器8和风机9构成,其中混合搅 拌槽1的侧身上下方分别设有混合搅拌槽进水管11和混合搅拌槽出水管12,在混合搅拌槽 进水管11上设有酸碱试剂加药管13,混合搅拌槽出水管12与水泵7相连,混合搅拌槽1内 部装有搅拌装置;超声/臭氧氧化槽2外壳为圆槽形,上面采用半球形封头29密封,超声/ 臭氧氧化槽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色矿山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是由混合搅拌槽(1)、超声/臭氧氧化槽(2)、混凝搅拌槽(3)、沉淀池(4)、生物活性炭反应池(5)、回水池(6)、水泵(7)、臭氧发生器(8)和风机(9)构成,其中混合搅拌槽(1)的侧身上下方分别设有混合搅拌槽进水管(11)和混合搅拌槽出水管(12),在混合搅拌槽进水管(11)上设有酸碱试剂加药管(13),混合搅拌槽出水管(12)与水泵(7)相连,混合搅拌槽(1)内部装有搅拌装置;超声/臭氧氧化槽(2)外壳为圆槽形,上面采用半球形封头(29)密封,超声/臭氧氧化槽(2)侧身的下方设有与水泵(7)相连的氧化槽进水管(21),侧身上方设有氧化槽出水管(22),超声/臭氧氧化槽(2)内部设有超声变幅杆探头(23),超声变幅杆探头(23)与氧化槽外的超声换能器(24)相连,超声换能器(24)与超声发生器(25)相连,超声/臭氧氧化槽(2)底部设有臭氧曝气管(26),臭氧曝气管(26)前端设有臭氧曝气支管(27)和臭氧微孔曝气器(28),臭氧曝气管(26)末端与臭氧发生器(8)相连;混凝搅拌槽(3)侧身上下方分别设有混凝搅拌槽进水管(31)和混凝搅拌槽出水管(32),混凝搅拌槽进水管(31)与氧化槽出水管(22)相连,混凝搅拌槽出水管(32)与水泵(7)相连,混凝搅拌槽(3)上方设有凝聚剂加药管(33)和絮凝剂加药管(34),混凝搅拌槽(3)内部设有搅拌装置;沉淀池(4)为圆形竖流式沉淀池,沉淀池(4)上部中心设有与水泵(7)相连的沉淀池进水管(41),周边设有沉淀池溢流堰(42)和沉淀池溢流槽(43),沉淀池溢流槽(43)底部设有沉淀池出水管(44);生物活性炭反应池(5)为圆筒形,生物活性炭反应池(5)内部中心位置设有反应池进水管(51),反应池进水管(51)与沉淀池出水管(44)相连,生物活性炭反应池(5)底部设有曝气管(54), 曝气管(54)前端设有曝气支管(55)和微孔曝气器(56),曝气管(54)末端与风机(9)相连,微孔曝气器(56)上方设有滤网(57),滤网(57)上方为活性炭层(58),生物活性炭反应池(5)上部周边设有反应池溢流堰(52)和反应池溢流槽(53),反应池溢流槽(53)底部设有溢流槽出水管(531);回水池(6)为系统反应后的集水池,回水池(6)内分别设有回水池进水管(61)和回水池抽水管(62),回水池进水管(61)与溢流槽出水管(531)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强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黄金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