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用抗皱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0754967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1 1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棉用抗皱剂,为式I或式Ⅱ结构的化合物,可应用于棉织物中,特别适合应用于纯棉织物中,通过棉用抗皱剂分子中异活性的多官能团与棉纤维的羟基发生化学交联,产生网络结构,阻止纤维大分子之间的滑移,提高棉织物的耐洗抗皱性。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棉用抗皱剂的制备方法,所需原料简便易得,合成工艺相对简单,易于实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棉用抗皱剂,为式I或式Ⅱ结构的化合物,可应用于棉织物中,特别适合应用于纯棉织物中,通过棉用抗皱剂分子中异活性的多官能团与棉纤维的羟基发生化学交联,产生网络结构,阻止纤维大分子之间的滑移,提高棉织物的耐洗抗皱性。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棉用抗皱剂的制备方法,所需原料简便易得,合成工艺相对简单,易于实施。【专利说明】一种棉用抗皱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织物抗皱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棉用抗皱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棉织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棉织物具有很多优良的服用穿着性能,如具有吸湿透气、手感柔软、经济实惠、穿着舒适等优点,但是棉织物在穿着过程中易起皱。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棉织物的抗皱整理成为提高织物服用性能、提高其附加值的重要加工工序,是染整加工生产的一个重要领域。传统的棉织物的抗皱整理多采用N-羟甲基类整理剂,整理后抗皱效果理想,成本低廉,但存在甲醛释放问题,随着纺织品生态环保要求日渐苛刻和消费者对服用性能的日趋重视,含甲醛的抗皱剂正逐渐退出服用市场。抗皱效果较好的、无甲醛释放问题的多元羧酸类抗皱剂价格较高,大量使用成本较高,且易泛黄。另外中国专利技术专利:ZL200810038996.X,公开了一种利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制备的棉用抗皱剂,通过抗皱剂分子结构中的异氰酸酯与纤维大分子的氨基和羟基发生反应形成网状交联结构,实现织物抗皱目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ZL200910054839.2中,报道了一种含两个二氯均三嗪环的化合物,并认为通过化合物分子中氯原子与有机纤维中活泼基团间的官能团反应,形成交联点,可提高织物的形态安定性能既面料的尺寸稳定性,但对整理织物的抗皱性能未涉及。 在消费者对服装产品生产应用过程中的生态、环保、绿色、健康要求日益重视的情况下,开发无甲醛、具备好的服用性能、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棉用抗皱整理剂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棉用抗皱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棉织物中的应用,通过棉用抗皱剂分子中异活性的多官能团与棉纤维的羟基发生化学交联,产生网络结构,阻止纤维大分子之间的滑移,提高棉织物的耐洗抗皱性。 一种棉用抗皱剂,为式I或式II结构的化合物; 【权利要求】1.一种棉用抗皱剂,其特征在于,为式I或式II结构的化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用抗皱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三聚氯氰溶解于丙酮水溶液中,在O~5°C温度下,滴加间苯二胺双磺酸钠进行第一次缩合反应,在反应同时,控制反应体系pH = 6~7 ;之后加入β_轻乙基砜硫酸酯苯胺后升温到40~45°C进行第二次缩合反应,期间控制反应体系pH = 6~7,反应结束后得到棉用抗皱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棉用抗皱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β-羟乙基砜硫酸酯苯胺为对-β -羟乙基砜硫酸酯苯胺或间-β -羟乙基砜硫酸酯苯胺。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棉用抗皱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丙酮水溶液由体积比为1:1~3的丙酮和冰水混合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棉用抗皱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滴加间苯二胺双磺酸钠的方式为以间苯二胺双磺酸钠溶液的方式滴加,所述的间苯二胺双磺酸钠溶液的制备包括:将间苯二胺双磺酸溶入水中后,搅拌情况下加入与间苯二胺双磺酸等物质的量碳酸钠粉末,形成间苯二胺双磺酸钠溶液。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棉用抗皱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聚氯氰与间苯二胺双磺酸钠的摩尔比为2:0.9~1.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棉用抗皱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聚氯氰与β-羟乙基砜硫酸酯苯胺的摩尔比为1:0.8~I。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棉用抗皱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次缩合反应的反应时间为4~8h。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棉用抗皱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次缩合反应的反应时间为4~8h。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用抗皱剂在棉织物中的应用。【文档编号】D06M13/364GK104195820SQ201410382338【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6日 【专利技术者】沈一峰, 杨雷, 姜建堂 申请人:浙江理工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棉用抗皱剂,其特征在于,为式I或式Ⅱ结构的化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一峰杨雷姜建堂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