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送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53274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1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送纱装置,它包括盘头架、设置于盘头架上的送纱组件、第一同步带轮组件、第二同步带轮组件和张紧轮组件;所述第一同步带轮和第二同步带轮之间安装有同步传动带,使两个送纱轴同步稳定送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送纱装置不仅通过一个伺服电机带动第一同步带轮和第二同步带轮同步转动,而且通过张紧轮调节同步传动带的张力,张紧轮位置可调并且调节方便,因而可实现送纱轴同步转动,使送纱量稳定,成本降低,整体制造、安装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送纱装置,它包括盘头架、设置于盘头架上的送纱组件、第一同步带轮组件、第二同步带轮组件和张紧轮组件;所述第一同步带轮和第二同步带轮之间安装有同步传动带,使两个送纱轴同步稳定送纱。本技术送纱装置不仅通过一个伺服电机带动第一同步带轮和第二同步带轮同步转动,而且通过张紧轮调节同步传动带的张力,张紧轮位置可调并且调节方便,因而可实现送纱轴同步转动,使送纱量稳定,成本降低,整体制造、安装简单。【专利说明】一种送纱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纺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送纱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纺织机使用的送纱装置一般采用分开送经或者由若干个单独的零件组合而成,分开送经的结构的安装方便,但成本也相对较高;由若干个单独的零件组合结构对零件的加工制造要求较高,费工费料费时,安装相对较麻烦,成本较高。 另外,一般的双轴向纺织机送纱用的同步带,由于长时间连续使用,很容易产生松弛,使得传动不能同步,影响送纱机送纱的运动不均匀,使得送纱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纱装置,它不仅通过一个伺服电机带动第一同步带轮和第二同步带轮同步转动,而且通过张紧轮调节同步传动带的张力,张紧轮位置可调并且调节方便,因而可实现送纱轴同步转动,使送纱量稳定,成本降低,整体制造、安装简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送纱装置,它包括盘头架、设置于盘头架上的送纱组件、第一同步带轮组件、第二同步带轮组件和张紧轮组件; 盘头架包括分设于送纱组件两侧的安装座板和支撑托板; 第一同步带轮组件包括安装于安装座板上的第一轴头组件、与第一轴头组件安装连接并带动其转动的第一同步带轮和驱动第一同步带轮转动的伺服电机; 第二同步带轮组件包括安装于安装座板上的第二轴头组件以及与第二轴头组件安装连接并带动其转动的第二同步带轮; 送纱组件包括两根送纱轴和设于每根送纱轴上的多个送纱轮;其中一根送纱轴的一端与第一轴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托板转动连接,另一根送纱轴的一端与第二轴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托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同步带轮和第二同步带轮之间安装有带动两者同步运行实现同步送纱的同步传动带; 张紧轮组件包括调节同步传动带张力的张紧轮、安装在张紧轮内孔的两个转动轴承以及用来安装固定张紧轮的张紧轮固定轴和张紧轮固定板;张紧轮固定板的一端设有安装孔,张紧轮固定轴的一端与两个转动轴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张紧轮固定板的上的安装孔固定安装连接;张紧轮固定板的另一端设有用来与安装座板通过螺栓组件连接固定的弧形安装槽。 所述弧形安装槽以安装孔为弧形中心布设于安装座板上,张紧轮固定板的能够绕弧形安装槽转动来调节张紧轮固定板的安装位置实现调节同步传动带的张力使两个送纱轴同步稳定送纱。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作了如下进一步的改进,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第一同步带轮组件还包括安装于安装座板上的两个深沟球轴承;第一轴头组件包括第一轴头杆和用来使送纱轴与第一轴头杆实现同轴固定安装连接的第一轴头压盖,第一轴头杆穿过两个深沟球轴承后与第一同步带轮固定安装在一起;所述伺服电机位于第一同步带轮的外侧并与第一轴头杆同轴连接驱动。所述两个深沟球轴承之间还安装有防止两个深沟球轴承轴向串动的卡簧。两个深沟球轴承能够保证同步带轮装置运行更稳定,轴承座安装简单且成本更低。 所述安装座板上还固定安装有位于伺服电机和第一同步带轮之间的用于安装支撑伺服电机的电机支撑板;电机支撑板内孔设有位于第一同步带轮和伺服电机驱动轴之间的垫片。 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第二同步带轮组件还包括安装于安装座板上的两个深沟球轴承;第二轴头组件包括第二轴头杆和用来使送纱轴与第二轴头杆实现同轴固定安装连接的第二轴头压盖,第二轴头杆穿过两个深沟球轴承后与第二同步带轮固定安装在一起。所述第二同步带轮的外侧设有锁紧第二同步带轮的同步带轮锁紧抱和端面压盖,第二轴头杆穿过同步带轮锁紧抱和端面压盖后与螺栓组件固定安装连接。端面压盖通过螺钉穿过同步带轮锁紧抱和第二同步带轮的中心孔与第二轴头杆螺纹连接锁紧。同步带轮锁紧抱和端面压盖能够牢固锁紧同步带轮。所述两个深沟球轴承之间还安装有防止两个深沟球轴承轴向串动的卡黃。 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两个转动轴承之间设有一个隔套;两个转动轴承的轴向外侧分别安装有防止两个转动轴承轴向串动的卡簧,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所述的送纱装置不仅通过一个伺服电机带动第一同步带轮和第二同步带轮同步转动,而且通过张紧轮调节同步传动带的张力,张紧轮位置可沿弧形安装槽转动调节,调节后用弧形安装槽螺丝固定,使调节方便,因而可实现送纱轴同步转动,使送纱量稳定,成本降低,整体制造、安装简单。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技术送纱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送纱装置的同步带轮安装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送纱装置的同步带轮安装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1、第一同步带轮组件,11、第一轴头组件,111、第一轴头杆,112、第一轴头压盖,12、第一同步带轮,13、深沟球轴承,14、卡簧,15、轴头端盖;2、第二同步带轮组件,21、第二轴头组件,211、第二轴头杆,212、第二轴头压盖,22、第二同步带轮深,23、沟球轴承,24、同步带轮锁紧抱,25、端面压盖,26、卡簧;3、张紧轮组件,31、张紧轮固定轴,32、转动轴承,33、张紧轮,34、张紧轮固定板,341、安装孔,342、弧形安装槽,35、隔套,36、卡簧;4、盘头架,41、安装座板,42、支撑托板;5、送纱组件,51、送纱轴,52、送纱轮;6、同步传动带; 10、伺服电机,101、电机支撑板,102、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如下: 请参照图1-3所示,一种送纱装置,它包括盘头架4、设置于盘头架4上的送纱组件5、第一同步带轮组件1、第二同步带轮组件2和张紧轮组件3。 盘头架4包括分设于送纱组件5两侧的安装座板41和支撑托板42 ;送纱组件5包括两根送纱轴51和设于每根送纱轴51上的多个送纱轮52。 第一同步带轮组件I包括安装于安装座板41上的两个深沟球轴承13、第一轴头组件11、与第一轴头组件11安装连接并带动其转动的第一同步带轮12和驱动第一同步带轮12转动的伺服电机10 ;第一轴头组件11包括第一轴头杆111和用来使送纱轴51与第一轴头杆111实现同轴固定安装连接的第一轴头压盖112,第一轴头杆111与第一轴头压盖112用M16螺钉锁紧,第一轴头杆111穿过两个深沟球轴承13后与第一同步带轮12固定安装在一起;两个深沟球轴承13之间还安装有防止两个深沟球轴承13轴向串动的卡簧14。 所述伺服电机10位于第一同步带轮12的外侧并与第一轴头杆111同轴连接驱动,伺服电机10、第一同步带轮12和第一轴头杆111通过轴头端盖15锁紧在一起,轴头端盖15用MlO螺钉锁紧;所述安装座板41上还固定安装有位于伺服电机10和第一同步带轮12之间的用于安装支撑伺服电机10的电机支撑板101 ;电机支撑板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盘头架(4)、设置于盘头架(4)上的送纱组件(5)、第一同步带轮组件(1)、第二同步带轮组件(2)和张紧轮组件(3);盘头架(4)包括分设于送纱组件(5)两侧的安装座板(41)和支撑托板(42);第一同步带轮组件(1)包括安装于安装座板(41)上的第一轴头组件(11)、与第一轴头组件(11)安装连接并带动其转动的第一同步带轮(12)和驱动第一同步带轮(12)转动的伺服电机(10);第二同步带轮组件(2)包括安装于安装座板(41)上的第二轴头组件(21)以及与第二轴头组件(21)安装连接并带动其转动的第二同步带轮(22);送纱组件(5)包括两根送纱轴(51)和设于每根送纱轴(51)上的多个送纱轮(52);其中一根送纱轴(51)的一端与第一轴头组件(1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托板(42)转动连接,另一根送纱轴(51)的一端与第二轴头组件(2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托板(4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同步带轮(12)和第二同步带轮(22)之间安装有带动两者同步运行实现同步送纱的同步传动带(6);张紧轮组件(3)包括调节同步传动带(6)张力的张紧轮(33)、安装在张紧轮(33)内孔的两个转动轴承(32)以及用来安装固定张紧轮(33)的张紧轮固定轴(31)和张紧轮固定板(34);张紧轮固定板(34)的一端设有安装孔(341),张紧轮固定轴(31)的一端与转动轴承(3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张紧轮固定板(34)的上的安装孔(341)固定安装连接;张紧轮固定板(34)的另一端设有用来与安装座板(41)通过螺栓组件连接固定的弧形安装槽(34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春
申请(专利权)人:长乐万达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