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形成血管栓塞的装置、系统及其用途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49649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0 2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用于形成血管栓塞的装置、系统及其用途。其中,该装置为一种穿在导引导丝上的“三明治”结构,包括:导引导丝,所述导引导丝限定有头端和尾端;第一半球囊体,所述第一半球囊体的中心具有第一半球囊内腔,所述第一半球囊体通过所述第一半球囊内腔套在所述导引导丝上;第二半球囊体,所述第二半球囊体的中心具有第二半球囊内腔,所述第二半球囊体通过所述第二半球囊内腔套在所述导引导丝上;海绵体,所述海绵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半球囊体与所述第二半球囊体之间,并且所述导引导丝穿过所述海绵体;以及推送杆,所述推送杆与所述第二半球囊体相连成为一个整体。该装置能够有效的栓塞血管,并可精确控制栓塞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其中,该装置为一种穿在导引导丝上的“三明治”结构,包括:导引导丝,所述导引导丝限定有头端和尾端;第一半球囊体,所述第一半球囊体的中心具有第一半球囊内腔,所述第一半球囊体通过所述第一半球囊内腔套在所述导引导丝上;第二半球囊体,所述第二半球囊体的中心具有第二半球囊内腔,所述第二半球囊体通过所述第二半球囊内腔套在所述导引导丝上;海绵体,所述海绵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半球囊体与所述第二半球囊体之间,并且所述导引导丝穿过所述海绵体;以及推送杆,所述推送杆与所述第二半球囊体相连成为一个整体。该装置能够有效的栓塞血管,并可精确控制栓塞水平。【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的,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形成血管栓塞的装置、系统及 其用途。更具体的,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形成血管栓塞的装置、系统及其在非人动物中形成血管 栓塞的用途,在非人动物中形成血管栓塞的方法,以及栓塞冠状动脉制备用于筛选促血管 新生药物的大动物心梗模型的方法。
技术介绍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而缺血性心脏病又是心血管疾 病中的焦点。WHO公布的2011年的统计数字,每年约有700万人死于缺血性心脏病,占所有 死因中的12. 8%,是第一位的致死原因,且与2000年比较有增高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专 家预测,从现在至2030年,心肌梗死将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头号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是临 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 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心肌梗死也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情况不容乐观,每年有超 过70万人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这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最重要 疾病之一。 心血管疾病康复机制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复制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建立适当的 动物模型,不仅能为该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的研究奠定基础,而且更重要的是能 促进新药的开发,推进临床诊断和各种治疗方法的进步。目前,针对心肌梗死的实验动物模 型主要是小鼠、大鼠、家兔以及小型猪等。小型猪的心脏及冠状动脉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与 人相似,被广泛应用于心肌梗死后病理生理改变、分子生物学、组织化学以及分子影像学等 研究领域。但是小型猪实验的成本较高,模型的制备缺乏统一规范的操作流程,制作的模型 不够稳定一致,存活率差异也很大,这使其在实验中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目前小型猪心肌梗死模型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开胸直接结扎冠状动脉 引起结扎冠状动脉远端心肌梗死;其二是通过介入技术栓塞或堵闭靶血管。开胸造模不仅 步骤繁琐,费时费力,而且创伤很大,死亡率较高,动物较难长时间存活,不利于长期观察, 且心脏标本纤维组织粘连明显,影响在体及离体观察。采用介入技术造模过程较直观、可 控性较好,方法简便易行,模型比较稳定,可重复性强;且术中损伤较小,保持了动物胸腔 微环境的完整性,术后可进行长达数月的饲养和相关指标的动态观察。目前常用的制作心 肌梗死模型的介入方法有球囊临时堵闭法、血管栓塞法等。球囊临时堵闭法是通过打开的 球囊直接阻断冠状血流,持续一段时间后(约1小时),造成堵闭血管远端供血区的心肌 坏死。但血管短时间内再通,前向血流恢复,且手术时间较长,术中风险提高。栓塞法是将 异物植入冠状动脉,并诱发局部血栓形成,阻断血流引起心肌梗死。经导管血管内栓塞术 TAE(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是介入医学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是指经穿 刺、插管,导管置于靶血管后,在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下经导管向靶血管内注入栓塞剂, 使靶血管闭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栓塞法较堵闭法实验更为简洁,手术操作时间短,血管 闭塞明确,造模成功率高,猪术后恢复较快,死亡率低,且避免了解除球囊堵闭后血管及微 血管再通对血管新生疗法效果评价的干扰。 然而,现阶段的用于形成血管栓塞的装置和手段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 在于提出一种能够对动物尤其是大动物进行完全、永久性冠状动脉栓塞的手段。 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形成血管栓塞的装置,该装置为一 种穿在导引导丝上的"三明治"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装置包括:导引导丝,所述导 引导丝限定有头端和尾端;第一半球囊体,所述第一半球囊体的中心具有第一半球囊内腔, 所述第一半球囊体通过所述第一半球囊内腔套在所述导引导丝上,且邻近所述导引导丝的 头端;第二半球囊体,所述第二半球囊体的中心具有第二半球囊内腔,所述第二半球囊体通 过所述第二半球囊内腔套在所述导引导丝上,且远离所述导引导丝的头端;海绵体,所述海 绵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半球囊体与所述第二半球囊体之间,并且所述导引导丝穿过所述海绵 体;以及推送杆,所述推送杆与所述第二半球囊体相连成为一个整体,其中,所述第一半球 囊体和所述海绵体相对于所述导引导丝可脱离释放。 专利技术人惊奇地发现,利用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形成血管栓塞的装置,能够有效地对非人 动物尤其是大动物进行完全、永久性冠状动脉栓塞。并且本专利技术装置能够精确控制冠状动 脉栓塞水平,且第一半球囊体和海绵体构成的双重栓塞物不会向远端和近端移位。根据本 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形成血管栓塞的装置尤其适用于由近及远逐渐变细的及局部 前向血流的靶血管段。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栓塞装置,其第一半球囊体、第二半球囊体无脱载风 险,且在推送过程中,能够对中间的海绵体形成挤压,避免海绵体脱落;且两个半球囊内腔 隔着被压缩的海绵体相互紧贴时,能够提供足够的推送的力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该用于形成血管栓塞的装置,有时也被称为"栓塞装 置"。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用于形成血管栓塞的装置还可以具有下列附加技术特 征: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用于形成血管栓塞时,所述第二半球囊体和所述推送杆 形成一个推送平台,以便推动所述第一半球囊体和所述海绵体进入靶血管,形成双重栓塞。 由此,第一半球囊体和海绵体构成的双重栓塞物的可推送性好。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半球囊体和所述第二半球囊体形成完整球囊体, 所述完整球囊体具有纺锤形截面,外周的球囊皮可压缩。由此,能够有效减少球囊海绵栓子 整体的推送阻力,且通过指引导管能够容易地进入靶血管,则第一半球囊体和海绵体作为 可变形栓塞物的通过性好。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一步包括:示踪标记物,所述示踪标记物设置在所述第一 半球囊体前端,其中,所述示踪标记物为不透X光的金属标记物,所述金属标记物为合金材 料,优选铂铱合金。由此,便于精确定位栓塞装置位置。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半球囊体和所述第二半球囊体朝 向所述海绵体一侧的表面为皱缩的圆形平面,所述皱缩的圆形平面与耙血管直径比为 1. 1-1. 3 :1,优选1. 1 :1。由此,第一半球囊体可顺利推送至栓塞水平且不向远端移位。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海绵体可压缩,不可降解,优选医用级的聚乙烯醇材 质,所述海绵体与靶血管的直径比为1. 1-1. 3 :1,优选1. 1 :1。由此,海绵体的生物相容性 好,且可顺利推送至栓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形成血管栓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一种穿在导引导丝上的“三明治”结构,包括:导引导丝,所述导引导丝限定有头端和尾端;第一半球囊体,所述第一半球囊体的中心具有第一半球囊内腔,所述第一半球囊体通过所述第一半球囊内腔套在所述导引导丝上,且邻近所述导引导丝的头端;第二半球囊体,所述第二半球囊体的中心具有第二半球囊内腔,所述第二半球囊体通过所述第二半球囊内腔套在所述导引导丝上,且远离所述导引导丝的头端;海绵体,所述海绵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半球囊体与所述第二半球囊体之间,并且所述导引导丝穿过所述海绵体;以及推送杆,所述推送杆与所述第二半球囊体相连成为一个整体,其中,所述第一半球囊体和所述海绵体相对于所述导引导丝可脱离释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丰陶博郭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