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定兴专利>正文

轮框的风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4140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框的风嘴结构,其主要是在轮框内周开设有与风嘴同径宽的椭圆形长孔,并于轮框内周成型有凸出的补强块,且长孔设于该补强块上。由此可使轮胎的风嘴穿伸于长孔中持置固定,并可顺沿长孔孔径朝二侧扳移风嘴,以便外伸至轮框外打气,再调整打气机具角度对准轮胎风嘴即可,方便快速。(*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框的风嘴结构本技术涉及车轮,尤指轮框的风嘴结构。由于车轮在使用时经常处于震动,如果轮胎风嘴没有稳固地固定于轮框时,容易因风嘴长期随车轮摇晃震动而使得风嘴周边的轮框面产生龟裂现象。因此,目前轮框的设计大多是在轮框内周绷处设置一种如图4所示的设计,其主要是在轮框A的内周缘一体成型镂空的风嘴球A1,以便轮胎B的风嘴C穿伸其中,再用风嘴环A1固定风嘴C使其免受震动而摇晃,并于风嘴环A1的两侧成型有数条补强凸肋A2以补强风嘴环A1的强度。然而,这种结构若用于轮径较小的轮框A时,则存在下列缺陷:1、由于风嘴C受风嘴球A1的固定直立于轮框A上而无法移动,因此气机具需顺应风嘴C的直立角度而调整其灌风角度以便灌入空气。但由于轮框A内的空间狭小,使得打气机具不易调整角度对准风嘴C的出口,常有边打气边漏气的情况发生;2、由于轮框A内设有若干轮毂,使得轮框A内的空间十分狭窄,难以调整打气机具的角度,有时甚至因打气机具体积过大,造成打气机具无法伸入轮框A内与风嘴C接合,导致空气无法灌入。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轮框的风嘴结构,使风嘴在打气时可扳斜至轮框外侧边,以便打气机具快速对准风嘴充气。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轮框的风嘴结构,其中,轮框内周开设有与风嘴同径宽的长孔。所述轮框内周成型有凸出的补强块,且长孔设于该补强块上。所述的长孔设成与轮框同轴向的椭圆形孔。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所述的轮框的风嘴可穿伸于长孔中持置固定,如要打气可扳移风嘴使其沿长孔孔径旋移至轮框外侧,再调整打气机具角度对准轮胎风嘴即可,方便快速。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外观图;图3是本技术的动作示意图;图4是习用品的结构示意图。首先,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轮框的风嘴结构主要是于轮框1内周适当处一体成型凸出的补强块11,并于补强块11面上开设一与轮框1同轴向的椭圆形长孔12,且于补强块11的两-->侧成型补强凸条13,该补强凸条13的正中央还另外成型顺应轮框1内周形状的凸缘14。组合使用时,将轮胎2的风嘴3穿伸在长孔12中,由于风嘴3的径宽与长孔12的内径宽度相同,故可受长孔12的内孔缘包覆持置固定,其两侧边设置的滑移路径可用来扳移风嘴3。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可配合图3所示,轮胎2被充气时是朝侧边扳动风嘴3(任一方向皆可)的,该风嘴3可顺沿长孔12内的孔缘滑动旋移至适当角度并外伸于轮框1的外侧,使打气机具不必伸入轮框1内即可直接对准风嘴3打气;打完气后,由于轮胎2内空气饱满具有弹性,使得风嘴3可顺沿长孔12内孔缘自动回复至原位。此外,由于长孔12开设在补强块11面上,可有效补强长孔12的结构强度,即使风嘴3长时间随车轮摇晃震动,也不会出现使用久后在长孔12的周缘产生龟裂的现象。因此,本技术在常态时受其长孔12的内孔缘持置定位,即使长期处于震动也不至于发生龟裂;当打气使用时,又可扳移风嘴3顺沿长孔12内孔径旋移至轮框1外侧,使打气机具可以确实地对准风嘴3充气,使用方便快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框的风嘴结构,其特征在于:轮框内周开设有与风嘴同径宽的长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框的风嘴结构,其特征在于:轮框内周开设有与风嘴同径宽的长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框的风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框内周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定兴
申请(专利权)人:陈定兴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