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文坤专利>正文

一种喷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38810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0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喷房,属于喷涂领域。喷房包括操作间、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反吹装置、第一轨道、供水-收集装置、水帘板和卷帘,第一风道的一端、第二风道的一端设置在操作间内部,第一风道的另一端、第二风道的另一端伸至操作间外部,水帘板设置在操作间内部,卷帘设置在水帘板的另一侧的上方,反吹装置的一端设置在第一风道内部,反吹装置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风道外部,第一轨道设置在操作间内部,位于第一风道、第二风道下方,供水-收集装置设置在第一轨道内部,喷粉、喷漆时,供水-收集装置从第一轨道中伸出至水帘板下方,喷砂时,供水-收集装置收入第一轨道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一个喷房中完成喷粉、喷砂、喷漆三道工序,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喷房,属于喷涂领域。喷房包括操作间、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反吹装置、第一轨道、供水-收集装置、水帘板和卷帘,第一风道的一端、第二风道的一端设置在操作间内部,第一风道的另一端、第二风道的另一端伸至操作间外部,水帘板设置在操作间内部,卷帘设置在水帘板的另一侧的上方,反吹装置的一端设置在第一风道内部,反吹装置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风道外部,第一轨道设置在操作间内部,位于第一风道、第二风道下方,供水-收集装置设置在第一轨道内部,喷粉、喷漆时,供水-收集装置从第一轨道中伸出至水帘板下方,喷砂时,供水-收集装置收入第一轨道中。本技术可以在一个喷房中完成喷粉、喷砂、喷漆三道工序,使用方便。【专利说明】一种喷房
本技术涉及喷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喷房。
技术介绍
在工件加工过程中,通常通过喷砂对工件的表面进行清理及打磨处理,并通过喷漆或喷粉在工件的表面形成涂层来保护工件,使工件不易被氧化生锈,延长工件的使用寿命。在进行喷砂、喷漆或喷粉时,会产生砂砾、漆雾、粉尘等残余物,为避免这些残余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保证加工环境中的温度、湿度、清洁度等符合要求,这些加工工序通常都是在喷房中完成的。 现有的喷房包括喷砂房、喷漆房和喷粉房,在对一个工件进行喷砂、喷漆或喷粉时,喷砂、喷漆、喷粉分别需要在不同喷房中完成,在完成以后从喷房中取出并移至下一道工序的喷房中。 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喷砂、喷漆、喷粉时需要在不同的喷房中完成,一道工序完成后需要工作人员将工件移动运输到另一个喷房中,十分不方便,直接增加了不必要的加工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同时,设置多个喷房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并且购置多个喷房需要耗费大量资金,直接增加了工件加工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喷砂、喷漆、喷粉分别需要在不同的喷房中完成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喷房。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喷房,所述喷房包括操作间、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反吹装置、第一轨道、供水-收集装置、水帘板和卷帘, 所述第一风道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操作间内部,所述第一风道的另一端伸至所述操作间外部, 所述第二风道竖直设置,所述第二风道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操作间内部,所述第二风道的另一端伸至所述操作间外部, 喷粉时,所述第一风道打开,所述第二风道关闭,喷漆、喷砂时,所述第一风道关闭、所述第二风道打开, 所述水帘板竖直设置在所述操作间内部,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均设置在所述水帘板的同一侧,所述卷帘设置在所述水帘板的另一侧的上方,喷砂时,所述卷帘打开覆盖在所述水帘板上,喷粉、喷漆时,所述卷帘卷起, 所述反吹装置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内部,且所述反吹装置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外部, 所述第一轨道设置在所述操作间内部,且所述第一轨道位于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道下方,所述供水-收集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内部,喷粉、喷漆时,所述供水-收集装置从所述第一轨道中伸出至所述水帘板下方,喷砂时,所述供水-收集装置收入所述第一轨道中。 进一步地,所述反吹装置包括过滤器、反吹管、电磁阀和反吹气缸,所述过滤器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内部,且所述过滤器位于所述操作间内部,所述反吹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外部,且所述反吹气缸位于所述操作间外部,所述反吹管的一端伸入所述过滤器内部,所述反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反吹气缸连通,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所述反吹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供水-收集装置包括伸缩臂和第一水盒,所述伸缩臂、所述第一水盒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内部,所述伸缩臂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内部,所述伸缩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水盒的一端连接,所述伸缩臂用于将所述第一水盒拉入或推出所述第一轨道。 更进一步地,所述喷房还包括钢格栅,所述钢格栅设置在所述操作间内部,且所述钢格栅平铺在地面上方,所述喷房还包括第二水盒,所述第二水盒设置在所述钢格栅与所述地面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喷房还包括输水结构,所述输水结构设置在所述操作间内部,所述输水结构包括水泵、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通过三通阀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水盒内部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水盒内部连通,所述第三管道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水帘板上方,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三管道上,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上均设置有阀门。 作为优选,所述喷房还包括喷淋结构,所述喷淋结构包括多个引导管和多个挡水翻板,多个所述挡水翻板均匀的交叉分布在所述第二风道内部两侧的内壁上,多个所述引导管与多个所述挡水翻板分别对应设置,每个所述引导管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三管道连通,且每个所述引导管的另一端均设置在对应的所述挡水翻板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喷房还包括传送结构,所述传送结构设置在所述钢格栅与所述地面之间,且所述传送结构位于所述水帘板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喷房还包括滑动门,所述操作间远离所述第二风道的一侧设置有入口,所述滑动门设置在所述操作间的入口处,所述滑动门用于将所述操作间内部与外界隔离。 进一步地,所述喷房还包括吊轨,所述吊轨设置在所述操作间内部,且所述吊轨与所述卷帘均位于所述水帘板的同一侧,且所述卷帘位于所述吊轨与所述水帘板之间,所述吊轨与所述水帘板平行设置,所述吊轨用于吊挂工件。 进一步地,所述喷房还包括活动天窗,所述活动天窗设置在所述操作间顶部,所述活动天窗与所述操作间的顶部活动连接。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通过设置水帘板、第一风道、反吹装置和供水-收集装置,在喷粉时,供水-收集装置从第一轨道中滑出至水帘板下方,多余的喷到水帘板上的粉末从水帘板下方进入第一风道中并附着在反吹装置上,喷粉完成后,启动反吹装置,使附着在反吹装置上的粉末沿第一风道落入供水-收集装置中;通过设置水帘板和供水-收集装置,喷漆时,供水-收集装置从第一轨道中滑出至水帘板下方,开启供水功能,向水帘板供水,在水帘板上形成水帘,多余的喷到水帘板上的漆雾随水流流入供水-收集装置中;通过设置水帘板和卷帘,在喷砂时,卷帘打开铺设在水帘板上,供水-收集装置收入第一轨道中,多余的喷到卷帘上的砂砾直接落至水帘板下方的地面上,同时通过设置第二风道,在喷漆时产生的未落入供水-收集装置中的漆雾、在喷砂时沙砾中掺杂的粉尘均从第二风道从操作间排出,从而使得一个工件可以在一个喷房中完成喷粉、喷砂、喷漆三道工序,不需要工作人员多次对工件进行移动运输,使用十分方便,直接减少了不必要的加工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不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也不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购买不同功能的喷房,直接降低了工件加工的成本。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喷房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喷房结构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房包括操作间、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反吹装置、第一轨道、供水‑收集装置、水帘板和卷帘, 所述第一风道竖直设置,所述第一风道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操作间内部,所述第一风道的另一端伸至所述操作间外部, 所述第二风道竖直设置,所述第二风道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操作间内部,所述第二风道的另一端伸至所述操作间外部, 喷粉时,所述第一风道打开,所述第二风道关闭,喷漆、喷砂时,所述第一风道关闭、所述第二风道打开, 所述水帘板竖直设置在所述操作间内部,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均设置在所述水帘板的同一侧,所述卷帘设置在所述水帘板的另一侧的上方,喷砂时,所述卷帘打开覆盖在所述水帘板上,喷粉、喷漆时,所述卷帘卷起, 所述反吹装置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内部,且所述反吹装置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外部, 所述第一轨道设置在所述操作间内部,且所述第一轨道位于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道下方,所述供水‑收集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内部,喷粉、喷漆时,所述供水‑收集装置从所述第一轨道中伸出至所述水帘板下方,喷砂时,所述供水‑收集装置收入所述第一轨道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坤
申请(专利权)人:陈文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