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参数的省间联络线最优拟合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737920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0 13:00
一种可变参数的省间联络线最优拟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数据采集;S2.计算初始联络线功率,得到初始联络线计划;S3.基于数据预处理技术,实现初始联络线的分段;所述的初始联络线分段包括:S3-1.初始联络线数据的预处理;S3-2.对预处理结果设置阈值,实现初始联络线变动情况的模糊化符号表示;S3-3.初始联络线的初步分段;S3-4.初始联络线初步分段效果的检验;S3-5.初始联络线分段的进一步修正;S4.计算各段联络线功率,实现参数可变的省间联络线最优化拟合,得到最终的省间联络线计划。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可变参数的省间联络线最优拟合方法,对省间跨区跨省联络线计划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提高了联络线设计的科学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包括如下步骤:S1.数据采集;S2.计算初始联络线功率,得到初始联络线计划;S3.基于数据预处理技术,实现初始联络线的分段;所述的初始联络线分段包括:S3-1.初始联络线数据的预处理;S3-2.对预处理结果设置阈值,实现初始联络线变动情况的模糊化符号表示;S3-3.初始联络线的初步分段;S3-4.初始联络线初步分段效果的检验;S3-5.初始联络线分段的进一步修正;S4.计算各段联络线功率,实现参数可变的省间联络线最优化拟合,得到最终的省间联络线计划。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可变参数的省间联络线最优拟合方法,对省间跨区跨省联络线计划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提高了联络线设计的科学性。【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网省间联络线优化
。针对当前省网公司间日趋密切的电力交易,改变联络线参数固定的传统方法,实现参数可变,减少联络线计划与实际负荷变动的偏差,提高联络线标准化拟合效果,保障供电安全。
技术介绍
省间联络线计划是指省网公司间制定的跨区跨省送电合同,实现电力互济、削峰填谷的方式。设计联络线计划时,每15分钟取I个点,一天96个点。按照峰平谷的划分,联络线计划由一定数量的水平线段组成,每段至少包含2个点;同时,峰平谷的变动允许有4个点的缓冲期,即每条水平线段由包含4个点的斜线首尾相连。 联络线计划包含两个重要参数:时段划分及峰谷比例。当前,为简化决策过程,联络线计划的两大参数是固定的,以华北标准联络线考核办法为例,包括夏季、冬季两套曲线。夏季标准曲线形状为:每日9-11时、18-21时为高峰点;8时、12-17时、22时为平峰点;23时-次日7时为低谷点;冬季标准曲线形状为:每日9-11时、17-20时为高峰点;8时、12-16时、21-22时为平峰点;23时-次日7时为低谷点。联络线计划的峰平谷比例为I: 0.75: 0.5。 但是,在通常情况下,负荷变动趋势与联络线的变化存在时间差,负荷峰平谷比例也严重偏离联络线的相对比例。按固定参数(时段划分、峰谷比例)制定的联络线进行省间电力交换,与实际负荷变动的趋势有较大偏差,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不利影响。 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联络线的时段划分、峰谷电量比例两大参数可以随着负荷趋势的变化而变动,减少联络线计划与实际负荷变动的偏差,对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起到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当前联络线固定参数对曲线拟合效果的影响,提出了,减少联络线计划与实际负荷变动的偏差,使得省间联络线计划更好地服务于保障供电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S1.数据采集。 基于电力行业现有的负荷预测系统、机组发电考核系统等,采集未来负荷预测值及本地机组计划平均出力数据。 S2.计算初始联络线功率,得到初始联络线计划。 S3.基于数据预处理技术,实现初始联络线的分段。 步骤S3又包含以下子步骤: S3-1.初始联络线数据的预处理; S3-2.对预处理结果设置阈值,实现初始联络线变动情况的模糊化符号表示; S3-3.初始联络线的初步分段; S3-4.初始联络线初步分段效果检验,若不符合要求,改变阈值,重新执行S2-2和S2-3,得到不同段数的拟合结果,直至符合要求; S3-5.初始联络线分段的进一步修正。 S4.计算各段联络线功率,实现参数可变的省间联络线最优化拟合,得到最终的省间联络线计划。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可变参数的省间联络线最优拟合流程图。 图2联络线最优拟合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1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的较佳实施例的具体步骤如下: S1.数据采集。 基于电力行业现有的负荷预测系统、机组发电考核系统等,,采集未来负荷预测值及本地机组计划平均出力数据。 S2.计算初始联络线功率,得到初始联络线计划。其计算公式为: Li = D1-G (5) 式中,Li为第i个点对应的初始联络线功率,Di为负荷预测值,G为本地机组计划出力水平。 S3.基于数据预处理技术,实现初始联络线的分段。 该步骤又包含以下子步骤: S3-1.初始联络线数据的预处理。借助以下公式实现数据处理: 【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51.数据采集:负荷预测值及本地机组计划出力数据。 52.计算初始联络线功率,得到初始联络线计划。 53.基于数据预处理技术,实现初始联络线的分段。 54.计算各段联络线功率,实现参数可变的省间联络线最优化拟合,得到最终的省间联络线计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 S3中所述的基于数据预处理技术,实现初始联络线的分段包括以下步骤: S3-1.初始联络线数据的预处理。借助以下公式实现数据处理: Λ = Lw-Li式中,△为相邻时刻对应初始联络线功率的差值;r为相邻时刻的差值与初始联络线峰谷差的比值;Lmax、Lfflin分别为初始联络线的最大和最小值。 S3-2.对r的取值情况设置风险承受阈值Θ,实现初始联络线变动情况的模糊化符号表示。模糊化符号表示的规则如下:式中,P为模糊化符号;θ的确定与联络线拟合效果有关,θ值越大,联络线拟合效果越低,但更易操作和执行;θ值越小,联络线拟合效果越优,但对操作能力要求就越高。上式的含义为:当比值大于正的阈值时,记为“+”;当比值小于负的阈值时,记为否则,记为 “O,,。 S3-3.初始联络线的初步分段。 考虑到联络线功率调整允许缓冲期为I小时(4个点),规定:连续出现至少四次“ + ”,定义为一段连续上升曲线段;连续出现至少四次定义为一段连续下降曲线段;否则,定义为一段水平曲线段。 S3-4.初始联络线初步分段效果的检验,若不符合要求,改变Θ值,重新执行S3-2和S3-3,得到不同段数的拟合结果,直至符合要求。 S3-5.初始联络线分段的进一步修正。 对于S3-3中得到的连续上升或下降曲线段,其对应点的个数为IvWmi中取4个点作为最终的上升或下降曲线段,数据提取规则如下: 当Hii为奇数时,取中间I个点以及紧邻中间点的左边I个点和右边2个点;当IIii为偶数时,取中间四个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 S4中所述的各段联络线功率的计算方法是: 对于水平曲线段,拟合后联络线功率的计算公式如下:式中,L' k为第k段水平线的联络线功率;Σ Li表示第k段水平线内Li的求和;qk为第k段水平线包含的点的个数。 对于调整缓冲段,即第k条和k+Ι条水平线段间的上升或下降曲线段,拟合后联络线功率的计算方法采用等值插空法,计算公式如下。 第I个点对应的联络线功率L' xa:第2个点对应的联络线功率L' χ,2:第3个点对应的联络线功率L' x,3:第4个点对应的联络线功率L' χ,4:【文档编号】G06Q50/06GK104200287SQ201410471786【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7日 【专利技术者】刘敦楠, 韦仲康, 徐健飞, 徐玉杰, 杜延菱, 陆峰, 李膨源, 李远卓, 邢晶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华北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变参数的省间联络线最优拟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数据采集:负荷预测值及本地机组计划出力数据。 S2.计算初始联络线功率,得到初始联络线计划。 S3.基于数据预处理技术,实现初始联络线的分段。 S4.计算各段联络线功率,实现参数可变的省间联络线最优化拟合,得到最终的省间联络线计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敦楠韦仲康徐健飞徐玉杰杜延菱陆峰李膨源李远卓邢晶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