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自动排气的过滤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37041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0 12:33
一种设置有自动排气特征的过滤元件,用于将空气从包含有过滤元件的燃料过滤模块有效排出。该过滤元件具有上端盖,该上端盖具有一个或二个排气口。排气口之一为穿过湿过滤介质的空气提供通路,来自燃料供应的空气不能轻易通过该湿过滤介质。内排气口被定位在由连接夹形成的圆形件内侧,该连接夹将对应过滤元件连接到可移除盖。内排气口允许燃料过滤模块内的空气易于通过位于燃料过滤模块上的排气孔抽出,同时提供燃料阻力。排气孔设置于过滤模块上,过滤模块内连到燃料出口并从而连接到油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一种设置有自动排气特征的过滤元件,用于将空气从包含有过滤元件的燃料过滤模块有效排出。该过滤元件具有上端盖,该上端盖具有一个或二个排气口。排气口之一为穿过湿过滤介质的空气提供通路,来自燃料供应的空气不能轻易通过该湿过滤介质。内排气口被定位在由连接夹形成的圆形件内侧,该连接夹将对应过滤元件连接到可移除盖。内排气口允许燃料过滤模块内的空气易于通过位于燃料过滤模块上的排气孔抽出,同时提供燃料阻力。排气孔设置于过滤模块上,过滤模块内连到燃料出口并从而连接到油箱。【专利说明】带自动排气的过滤元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滤元件,具体涉及一种配置有自动排气特征的燃料过滤元件。
技术介绍
对于希望在其内部获得最大燃料压力的重型柴油发动机,大型燃料外壳中的任何残留空气可能造成很大的工程挑战。空气可能以多种方式残留在燃料外壳中,包括由安装于外壳中的新的过滤元件导致,以及空气夹带在燃料中进入燃料过滤器外壳导致。 已经被开发出手动的外部或内部排气阀来清除过滤器外壳外的空气。各种自动空气排放燃料过滤器的设计也是已知的。使用外部排气阀在可能发生燃料泄漏的地方可能存在发生其他功能故障的可能性。此外,为了手动排除空气,一定量的燃料可能溢出外壳,给操作员造成安全隐患。在过滤器的更换期间,手动排除燃料到外壳外会引起同样的安全隐串 ■/Q1、O 另外,高压燃料泵的燃料供给通常利用从燃料过滤器外壳的内置储存器返回的部分燃料,该部分燃料可能含有已经从燃料过滤器外壳排出的空气。这部分空气中的某些可能设法通过立管返回到第一级过滤器中,该立管位于过滤介质的上游或脏侧。如果介质排气口位于下游或过滤介质的“干净”侧,此时该排气口功能将减少或完全消除,以及来自燃料供应的空气可能引起发动机性能问题,如果其没有被排出的话。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描述了一种过滤元件,该过滤元件设置有自动排气特征,从而有效将来自包括该过滤元件的过滤器外壳的空气排出。所描述的过滤元件和过滤器外壳在使用时不需要从燃料模块手动排出空气。为了便于说明,该过滤元件将作为一种燃料过滤元件被具体说明。然而,本文所描述的概念适用于其中空气必须从过滤器外壳排出的任何类型的过滤器元件/过滤器外壳的应用。 在此将描述第一级和第二级过滤器。第一级过滤器元件被描述为具有第一或上端盖,该第一或上端盖具有两个排气口,即内排气口和介质排气口。介质排气口为穿过湿过滤介质的空气提供通路,来自燃料供应的空气不能轻易通过该湿过滤介质。在第一级和第二级燃料过滤器上皆设置有内排气口。任意一种情况下,内排气口被定位在由连接夹形成的圆形件的内侧,连接夹将各过滤元件连接到可移除容器盖上。内排气口允许过滤器外壳内的空气,容易经由燃料过滤器外壳的排气孔被排出,同时提供燃料阻力。排泄孔设置在燃料过滤器外壳上,燃料过滤器外壳内连到燃料出口并从而连接到油箱。因此,可移动过滤元件需要提供一种密封通路,该密封通路从上端盖穿过过滤元件的中心管,并穿过底部端盖。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级燃料过滤器还可以使用定位特征,从而有助于在过滤介质脏侧或上游定位介质排气口。具体地,第一级过滤器元件的中心管包括一个褶皱分隔元件,例如楔形特征,这有助于分离两个相邻的褶皱,介质通气孔将位于这两个相邻的褶皱之间。此外,中心管将包括对齐装置,该对齐装置与上端盖上的相应的对齐装置配合,从而有助于将介质排气口适当定位在两个相邻褶皱之间的过滤元件的脏侧或上游。 在一个实施例中,过滤元件包括过滤介质环,所述过滤介质环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并环绕中心腔。第一端盖密封连接到所述过滤介质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盖包括排气通路。此外,第二端盖密封连接到所述过滤介质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盖包括延伸穿过该第二端盖的多个排气口。中心管布置于中心腔内,所述中心管具有连接到所述第一端盖的第一端部和连接到所述第二端盖的第二端部。中心管还包括燃料通路和排气通路,所述排气通路与所述燃料通路流体分离,且所述排气通路与所述第一端盖上的排气通路和所述第二端盖上的排气口流体连通。此外,第一和第二密封件连接到所述第二端盖,所述第一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二密封件径向向内位置,且所述第一密封件被布置于在所述第二端盖上形成的开口内,所述第二密封件被布置于在所述第二端盖上形成的第二开口内,以及第二端盖上的排气口位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之间。 当过滤介质被打褶时,所述过滤介质具有未过滤流体侧和过滤流体侧,且所述第一端盖还包括介质排气通路,所述介质排气通路从所述排气通路径向向外。所述介质排气通路被布置在所述介质的未过滤侧在两个褶皱之间。为了便于排气通路的正确定位,在所述中心管上形成有褶皱分隔元件,所述褶皱分隔元件与中心管的第一端部相邻并相邻于第一端盖上的介质排气通路,且所述褶皱分隔元件被布置在两个褶皱之间。褶皱分隔元件有助于分隔两个褶皱,从而所述介质排气通路被正确定位在过滤介质的脏侧或未过滤侧上在所述两个褶皱之间。 另外,对齐元件可以被设置在中心管第一端部处,该对齐元件与第一端盖上的相应的对齐元件配合。对齐元件有助于确保中心管的正确定向,从而有助于相对于介质排气通路正确定位褶皱分隔元件。 过滤元件也可以包括其它元件,例如环绕过滤介质的外聚集元件。该外聚集元件具有连接到第一端盖的第一端部和连接到第二端盖的第二端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燃料过滤器,其可移除地安装在燃料过滤器模块对应的容器内。 图2是图1中的燃料过滤元件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燃料过滤元件的部件分解图。 图4是详细视图,其示出燃料过滤器底座附近的排气路径。 图5是燃料过滤元件的部分分解图,其示出燃料过滤元件的中心管上的褶皱间隔件。 图6是图5中燃料过滤元件的中心管的侧视图。 图7是图5中的燃料过滤元件的中心管的端视图,其示出中心管的端部上的对齐特征。 图8是图5中中心管与燃料过滤元件的上端板之间的配合的放大图。 图9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燃料过滤元件的另一个实施例,该燃料过滤元件可移除地安装在燃料过滤器模块对应的容器中。 图10是图9中的燃料过滤元件的剖视图。 图11是图9中燃料过滤元件的部件分解图。 图12是类似图9的视图,但是示出从该燃料过滤器模块的容器里部分移出燃料过滤元件。 图13是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级燃料过滤元件的剖视图,该第一级燃料过滤元件布置在立管上。 图14是图13中的燃料过滤元件的剖视图。 图15是图13中燃料过滤元件的中心管的上端视图。 图16示出了对齐装置和排气通道,该对齐装置和排气通道形成在图13的燃料过滤器元件的上端盖上。 图17示出空气的排除,该空气来自燃料过滤元件,并通过图13中的燃料过滤元件的端盖排除。 图18示出穿过图13中燃料过滤元件底座的排出空气的流动。 图19示出与图18类似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20是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级燃料过滤元件的剖视图,该第二级燃料过滤元件布置于立管上。 图21图是20的燃料过滤元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8示出第一级燃料过滤组件10,其包括燃料过滤元件12,燃料过滤元件12可移除地安装于燃料过滤器模块的容器14内。第二级燃料过滤组件200如图9-12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带自动排气的过滤元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过滤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元件包括:过滤介质环,所述过滤介质环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并环绕中心腔;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密封连接到过滤介质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包括排气通路;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密封连接到过滤介质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包括延伸穿过其的多个排气口;设置于所述中心腔内的中心管,所述中心管具有连接到所述第一端盖的第一端部和连接到所述第二端盖的第二端部,所述中心管还包括流体通路和排气通路,所述排气通路与所述流体通路流体分开,以及所述排气通路和所述流体通路在所述第一端盖内流体连通,所述排气通路和所述排气口在所述第二端盖内流体连通;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定位于所述第二密封件径向向内位置,且所述第一密封件连接到所述第二端盖或连接到所述中心管并定位成密封立管;所述第二密封件连接到所述第二端盖并定位成密封外壳;以及在所述第二端盖中的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D·特拉斯蒂J·拉瑟德A·D·乔希M·T·斯库菲尔德
申请(专利权)人:康明斯过滤IP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