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睡眠用品,特别是涉及一种健身垫及其自动调节枕头的组合件。
技术介绍
人在睡眠时,对于头部垫枕的高度具有两个相互矛盾的方面,而现有的床垫和枕头均不能解决这两个问题。第一个矛盾是,从脑部供血平衡和安全的角度考虑,睡眠时大脑部位要求采用较高的枕头(高枕),而人在仰睡时,颈椎部生理要求应采用较低枕头(低枕)。睡眠时人的头部相对于身体中心是不能过低的,因头部的静脉无瓣膜,头部过低重力会使脑内静脉回流变慢,动脉供血相对增加,从而出现头涨、烦躁、失眠不适症状。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例如患有高血压、低血压、心脏病、高血脂、动脉硬化等人员,睡眠时头部更需要高于身体中心一定值,这样才能保证睡眠的安全和舒适性。对于一般人员来说,在睡眠时如果头部枕得过低,将会导致脸部,特别是眼部浮肿,以及头昏头晕等现象。但是,对于人的颈椎来讲,在睡眠时如果是仰睡姿势,枕头垫得过高对颈椎是有伤害的,这将迫使颈椎前曲,改变颈椎的自然弧度,引起或者加重多种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健身垫及其自动调节枕头的组合件,包括组合支架、布罩、弹性层和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健身垫及其自动调节枕头的组合件,由人体健身垫(1)以及可自动调节高度的枕头部分组成,所述枕头部分包括颈托(2)和头枕(3)两个部分,所述健身垫的纵向剖切面为三角型,健身垫的上侧平面为一具有倾斜度的斜切面,该斜切面由至少6条相互平行、间隔布置的压条(8)组成,压条一端与组合支架(7)铰接(或通过滚轮、滑块结合),另一端与枕头部分的连杆(10)铰接或直接与提升杠杆(9)间用滚轮(37)、滑块结合,压条也可以设成由两段组成的可伸缩式结构,其中一段的一部分插在另一段的内腔;所述自动调节高度枕头的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健身垫及其自动调节枕头的组合件,包括组合支架、
布罩、弹性层和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健身垫及其自动调节枕头
的组合件,由人体健身垫(1)以及可自动调节高度的枕头部分组
成,所述枕头部分包括颈托(2)和头枕(3)两个部分,所述健身
垫的纵向剖切面为三角型,健身垫的上侧平面为一具有倾斜度的斜
切面,该斜切面由至少6条相互平行、间隔布置的压条(8)组成,压
条一端与组合支架(7)铰接(或通过滚轮、滑块结合),另一端与枕
头部分的连杆(10)铰接或直接与提升杠杆(9)间用滚轮(37)、滑块结
合,压条也可以设成由两段组成的可伸缩式结构,其中一段的一部
分插在另一段的内腔;所述自动调节高度枕头的头枕部分,由枕托
板(16)、枕托板导向机构(21)、提升杠杆(9)、连杆(10)、平
衡弹簧(23)和阻尼器(24)组成,所述枕头内连杆(10)的一端
与健身垫部分的压条(8)结合,另一端与提升杠杆铰接,提升杠
杆的中部与组合支架铰接,提升杠杆的另一端设有滚轮或滑块,滚
轮的上方为枕托板(16),在枕托板与组合机架(7a)之间,设有
不在同一平面上至少2组铰链排(21)组成的导向机构,铰链排由
2块固定铰接板(21a)和至少2块活动铰接板(21b)组成,各固
定、活动铰接板之间通过平行转轴相互铰接,平衡弹簧(23)一端
作用于弹簧支座梁(20)或直接作用于组合支架(7)上,另一端
作用在提升杠杆(9)上,该受力点与提升杠杆回转支点在水平方
向,朝杠杆滚轮(15)一侧的距离≥15mm,阻尼器(24)为双向
阻尼力阻尼器,每一个提升杠杆对应一个阻尼器,阻尼器一端与提
升杠杆铰接,另一端与组合支架铰接;所述的颈托部分由气体、液
\t体或由弹性材料充填的颈枕(13)、颈托板(29)、滑杆(31)组成,
颈托板(29)与滑杆(31)固定联接,滑杆在滑套(33)或滑动轴
承内,滑套与组合支架(7)固定,滑杆下端与摇杆(32)铰接,
滑杆(31)的下端也可以与杠杆(32a)的一端铰接,杠杆(32a)中部与组
合机架(7)联接,杠杆另一端通过滚轮(38)或滑块与压条(8)
的下侧面压触结合。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节枕头,其特征是:所述健身
垫的三角形斜切面的低端处,在其布罩内侧设有用海绵、聚氨酯、
纤维弹性或慢回弹性材料制成的腰垫(4)。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节枕头,其特征是:所述的颈
枕为密封的,在充实时为柱体或变截面条状体,可以充填气体、液
体或任何可以形变的的材料,颈枕也可以用普通圆条型枕头代替。
4.按权利要求1和3所述的自动调节枕头,其特征是:颈枕
的充气(液)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手动充气泵(13b)充气...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