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寿云专利>正文

三相混输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3600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0 1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相混输泵,包括三相混输泵,包括泵体、泵盖以及轴,轴穿过泵盖后伸入至泵体内,轴伸入至泵体内的一端装设有主叶轮,泵体于吸入口端的内侧装设有调节板,调节板与主叶轮之间形成用于磨碎固体介质的磨削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抗阻塞、可有效提高输送效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主要涉及泵的结构领域,特指一种三相混输泵,适用于气、液、固三相介质的输送工作。
技术介绍
泵,是对介质进行抽吸、提升、输送和加压的机器,它是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为介质的动能和压力能。因此,泵在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泵主要用于对液体的输送工作,使用者在对输送含有固体介质时,往往仅能选用渣浆泵,渣浆泵不能对固体介质进行磨碎,较大的固体介质会磨蚀过流部件;而对输送含有气体介质时,又仅能选用常规的离心泵,运行中往往因泵内气体集聚产生气阻,会出现输送断流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阻塞、可有效提高输送效率的三相混输泵。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三相混输泵,包括泵体、泵盖以及轴,所述轴穿过泵盖后伸入至泵体内,所述轴伸入至泵体内的一端上装设有主叶轮,所述泵体于吸入口端的内侧装设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与主叶轮之间形成用于磨碎固体介质的磨削间隙。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于靠近吸入口端装设有首叶轮,所述首叶轮压紧于所述主叶轮,且首叶轮的叶片延伸至吸入口。所述首叶轮的叶片为螺旋状,且叶片设有三枚。所述调节板于靠近主叶轮的一侧设有用于研磨固体介质的磨削轫道。所述泵体和泵盖之间设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体和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通过轴套装设于轴上,所述密封体通过弹性组件压紧于所述泵盖。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弹簧座、弹簧、弹簧压盖和顶升件,所述弹簧座装设于轴套上,所述弹簧安装在弹簧座上并位于弹簧座与轴套之间,所述弹簧压盖紧贴于弹簧端部且与泵盖外壁固接,所述顶升件与弹簧压盖相连。所述轴上套装有副叶轮,所述副叶轮位于所述密封体和泵盖之间形成的密封腔内。所述泵体内设有双蜗壳型压出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的三相混输泵,泵体于吸入口端的内侧装设有调节板,调节板与主叶轮之间形成用于磨碎固体介质的磨削间隙,固体介质会受到来自主叶轮与调节板的旋转挤压力而被磨碎,使得较大固体在磨削间隙内磨削为粒径很小的介质,不会出现较大固体介质磨蚀过流部件的现象,在达到抗阻塞效果的同时,又提高了输送效率。2、本技术的三相混输泵,轴于靠近吸入口端装设有首叶轮,首叶轮压紧于主叶轮且首叶轮的叶片延伸至吸入口,首叶轮的叶片能对气、液、固三相介质进行搅拌混合,使三相介质充分混合后由主叶轮输送至泵体外,泵体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因气体集聚而产生气阻现象,改善了泵体的吸入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三相混输泵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三相混输泵中导流叶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三相混输泵中首叶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P向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三相混输泵中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表示:1、泵体;2、泵盖;3、轴;4、密封组件;41、密封体;42、弹性组件;421、弹簧座;422、弹簧;423、弹簧压盖;424、顶升件;5、主叶轮;6、调节板;61、磨削轫道;7、磨削间隙;8、首叶轮;9、轴套;10、副叶轮;11、双蜗壳型压出室。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三相混输泵的实施例,该泵结构包括泵体1、泵盖2以及轴3,轴3穿过泵盖2后伸入至泵体1内,轴3伸入至泵体1内的一端装设有主叶轮5,泵体1运行时,主叶轮5旋转使气、液、固三相介质吸入泵体1,而泵体1于吸入口端的内侧装设有调节板6,调节板6与主叶轮5之间形成用于磨碎固体介质的磨削间隙7,该主叶轮5无前端盖板,为开式结构,主叶轮5与调节板6的配合使用,使得主叶轮5与调节板6形成类似磨削设备,主叶轮5的转动使介质在磨削间隙7转动,此时,固体介质会受到来自主叶轮5与调节板6的旋转挤压力而被磨碎,使得较大固体在磨削间隙7内磨削为粒径很小的介质,不会出现较大固体介质磨蚀过流部件的现象,在达到抗阻塞效果的同时,又提高了输送效率。本实施例中,轴3于靠近吸入口端装设有首叶轮8,首叶轮8压紧于主叶轮5且首叶轮8的叶片延伸至吸入口,该首叶轮8与主叶轮5同轴转动,并且首叶轮8的叶片延伸至泵体1的吸入口,转动时,首叶轮8的叶片能对气、液、固三相介质进行搅拌混合,使三相介质充分混合后由主叶轮5输送至泵体1外,泵体1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因气体集聚而产生气阻现象,进一步提高了输送效率,该首叶轮8还能对三相介质产生吸力,改善了泵体1的吸入性能。本实施例中,首叶轮8的叶片进一步为螺旋状,且叶片设有三枚,该螺旋状结构能对气体产生吸力,有利于气体介质的输送。本实施例中,调节板6于靠近主叶轮5的一侧设有用于研磨固体介质的磨削轫道61,而主叶轮5的叶片相当于磨刀,通过磨削轫道61与主叶轮5叶片的配合研磨,使得固体介质容易被磨碎,有得固体介质的输送。本实施例中,所述泵体1和泵盖2之间设有密封组件4,密封组件4包括密封体41和弹性组件42,弹性组件42通过轴套9装设于轴3上,密封体41通过弹性组件42压紧于泵盖2,只需通过一组弹性组件42就能驱使密封体41压紧于泵盖2,其结构简单易行,保证了泵体1和泵盖2之间密封效果。本实施例中,弹性组件42进一步包括弹簧座421、弹簧422、弹簧压盖423和顶升件424,弹簧座421装设于轴套9上,弹簧422安装在弹簧座421上并位于弹簧座421与轴套9之间,弹簧压盖423紧贴于弹簧422端部且与泵盖2外壁固接,顶升件424与弹簧压盖423相连,旋转顶升件424时,顶升件424朝密封体41方向顶推弹簧压盖423,弹簧压盖423带动泵盖2压紧于密封体41,该密封体41与泵盖2内侧压紧密封,即在轴3转动过程中,密封体41与泵盖2内侧始终保持紧贴状态,从而形成了“动态密封”,当轴3停止转动时,只需旋转顶升件424,该顶升件424朝密封体41方向顶推弹簧压盖423,弹簧压盖423带动泵盖2进一步压紧于密封体41,从而形成了“停车密封”,这种“动态密封”与“停车密封”的配合进一步提高了泵体1和泵盖2之间密封效果。本实施例中,轴3上套装有副叶轮10,副叶轮10位于密封体41和泵盖2之间形成的密封腔内,该副叶轮10一方面起到平衡轴向力的作用,提高了整个泵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该副叶轮10能将流入至密封腔内的介质泵送出去,有效减小了密封腔内的压力。本实施例中,泵体1内设有双蜗壳型压出室11,该双蜗壳型压出室11的通过力强,提高了对气、液、固三相介质的输送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于平衡径向力,提高了泵的稳定性。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相混输泵,包括泵体(1)、泵盖(2)以及轴(3),所述轴(3)穿过泵盖(2)后伸入至泵体(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轴(3)伸入至泵体(1)内的一端上装设有主叶轮(5),所述泵体(1)于吸入口端的内侧装设有调节板(6),所述调节板(6)与主叶轮(5)之间形成用于磨碎固体介质的磨削间隙(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相混输泵,包括泵体(1)、泵盖(2)以及轴(3),所述轴(3)穿过泵盖(2)后伸入至泵体(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轴(3)伸入至泵体(1)内的一端上装设有主叶轮(5),所述泵体(1)于吸入口端的内侧装设有调节板(6),所述调节板(6)与主叶轮(5)之间形成用于磨碎固体介质的磨削间隙(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混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轴(3)于靠近吸入口端装设有首叶轮(8),所述首叶轮(8)压紧于所述主叶轮(5),且首叶轮(8)的叶片延伸至吸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相混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首叶轮(8)的叶片为螺旋状,且叶片设有三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三相混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6)于靠近主叶轮(5)的一侧设有用于研磨固体介质的磨削轫道(6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三相混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和泵盖(2)之间设有密封组件(4),所述密封组件(4)包括密封体(41)和弹性组件(42),所述弹性组件(42)通过轴套(9)装设于轴(3)上,所述密封体(41)通过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寿云
申请(专利权)人:周寿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