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3595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0 1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上设置有卡扣件;第二固定部上设置有与卡扣件配合的扣合件;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通过卡扣件和扣合件的扣合实现固定连接,第一固定部上还设置有用于将第一固定部固定在支撑物上的固定机构;第二固定部设置在待固定装置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固定装置因包括两部分,即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其中第二固定部固定在待固定装置上,第一固定部固定在支撑物上,通过第一固定部上的卡扣件和第二固定部上的扣合件的扣合,可使待固定装置固定在支撑物上,因卡扣件和扣合件的扣合非常简便,所以可以简化在支撑物上安装待固定装置的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通讯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实应用中,很多装置都需要固定在支撑物上,例如分布式系统中的RRU,RRU设备一般安装于机房外的通信塔上,距离地面约几十米左右,因此RRU一般都固定在抱杆上。通常在将装置固定在支撑物上时,其操作都比较繁琐,例如在抱杆上安装RRU一般采用挂装固定的方式,其主要包括:在RRU外壳上相关位置安装支座;在支撑物上安装支撑物固定夹;将RRU挂装到固定夹上;调节支撑物固定夹上的螺丝,用压板压住RRU上侧。取下RRU时主要包括:松动压板螺钉,推出压板;拧紧顶起螺钉,将RRU机箱顶起并取出。由此可见,传统安装和拆卸RRU方法容易产生以下问题:(1)安装及拆卸过程复杂,时间长,造成人力成本高;(2)使用的螺钉和扳手种类繁多,高空作业螺钉掉落易带来严重后果;(3)所使用的RRU支座、支撑物固定夹体积大、重量大,给安装RRU的操作人员带来不便。可见,现有技术中将装置固定在支撑物上的过程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射频拉远单元固定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将装置固定在支撑物上过程比较繁琐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上设置有卡扣件;第二固定部上设置有与卡扣件配合的扣合件;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通过卡扣件和扣合件的扣合实现固定连接;第一固定部上还设置有用于将第一固定部固定在支撑物上的固定机构;第二固定部设置在待固定装置上。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扣件,在第二固定部上的扣合件设置在与卡扣件对应的位置上;在第一固定部上设置的卡扣件中,至少有一个卡扣件为自锁卡扣。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自锁卡扣1包括卡扣底座11、卡扣支撑12、限定螺钉13和扭簧14;卡扣底座11上设置有两个凸台111,在每个凸台11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12;卡扣支撑12包括第一支撑部121,第一支撑部121呈U形,在U形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二通孔124;在第一支撑部121的中部延伸出第二支撑部122;限定螺钉13穿过卡扣支撑12的第二通孔124、卡扣底座11上的第一通孔112、扭簧14的中空处,将扭簧14限定在卡扣底座11的两个凸台111的中间;扭簧13的两端分别顶抵在卡扣底座11上和第二支撑部122。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固定部2的主体21呈片状结构,扣合件22也呈片状结构,且设置在第二固定部2的主体21的侧边;扣合件22的厚度比主体21的厚度薄,且设置在远离待固定装置的位置;第二固定部2上主体21的对角线的长度大于设置有扣合件22的两侧边之间的距离。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扣合件22上靠近卡扣件的端面的边缘呈曲面(221),在第一固定部的卡扣件上与卡扣件上边缘呈曲面的端面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凹槽。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卡扣支撑(12)的第一支撑部(121)上与扣合件对应的位置处的内表面呈斜面125,第一支撑部121上呈斜面的部位在靠近第二支撑部122处的厚度比远离第二支撑部122处的厚度厚。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固定部通过可拆卸的连接件与待固定装置进行连接;或第二固定部与待固定装置为一体。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件包括两个卡扣底座11,在卡扣底座11的底面上设置有固定凹槽114,在卡扣底座11的底面的两边设置有固定通孔115,限定螺钉116通过两个卡扣底座11的固定通孔115将两个卡扣底座11以固定凹槽114相对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自锁卡扣1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限制卡扣支撑12受扭簧14张力影响而翻转的限位机构。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自锁卡扣1还包括调整螺钉15和扭簧垫片16,在第二支撑部122上还设置有通孔1221,调整螺钉15与通孔1221配合固定在第二支撑部122上,扭簧垫片16上设置有螺纹,扭簧垫片16通过螺纹固定在调整螺钉上,扭簧14的一端顶抵在卡扣底座11的上表面,另一端顶底在扭簧垫片16的下表面。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上设置的两个卡扣件,其中一个卡扣件为自锁卡扣1,另一个卡扣件为固定卡扣3;固定卡扣3包括用于和卡扣底座11进行固定的固定部31和用于和第二固定部上的扣合件进行扣合的扣合部32,固定部通过可拆卸的连接件固定在卡扣底座11上;扣合部32用于放置扣合件的中空处321从上到下的宽度逐渐增大。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限位块312和第二限位块18,第一限位块312设置在固定卡扣3的固定部31上靠近自锁卡扣的一端,第二限位块18设置在卡扣支撑12的第一支撑部121的侧边;第二限位块18放置在第一限位块312的上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上设置有卡扣件;第二固定部上设置有与卡扣件配合的扣合件;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通过卡扣件和扣合件的扣合实现固定连接,第一固定部上还设置有用于将第一固定部固定在支撑物上的固定机构;第二固定部设置在待固定装置上。本技术提供的固定装置因包括两部分,即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其中第二固定部固定在待固定装置上,第一固定部固定在支撑物上,通过第一固定部上的卡扣件和第二固定部上的扣合件的扣合,可使待固定装置固定在支撑物上,因卡扣件和扣合件的扣合非常简便,所以可以简化在支撑物上安装待固定装置的步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固定装置中的第一固定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固定装置中的自锁卡扣的卡扣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固定装置中的自锁卡扣的卡扣支撑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固定装置中的固定卡扣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固定装置中的第一固定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固定装置中的自锁卡扣的扭簧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固定装置中的第二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固定装置中的第二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将第二固定部固定在第一固定部上时的受力图;图10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固定装置中的自锁卡扣的卡扣支撑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置有卡扣件;所述第二固定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件配合的扣合件;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通过所述卡扣件和扣合件的扣合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还设置有用于将第一固定部固定在支撑物上的固定机构;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在待固定装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
第一固定部上设置有卡扣件;所述第二固定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件配合的扣
合件;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通过所述卡扣件和扣合件的扣合实现
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还设置有用于将第一固定部固定在支撑物上的固定机
构;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在待固定装置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
置有至少两个卡扣件,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上的扣合件设置在与所述卡扣件对应
的位置上;
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置的卡扣件中,至少有一个卡扣件为自锁卡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卡扣(1)包
括卡扣底座(11)、卡扣支撑(12)、限定螺钉(13)和扭簧(14);
所述卡扣底座(11)上设置有两个凸台(111),在每个凸台(111)上设置
有第一通孔(112);
所述卡扣支撑(12)包括第一支撑部(121),所述第一支撑部(121)呈U
形,在U形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二通孔(124);在所述第一支撑部(121)的中部
延伸出第二支撑部(122);
所述限定螺钉(13)穿过所述卡扣支撑(12)的第二通孔(124)、所述卡
扣底座(11)上的第一通孔(112)、所述扭簧(14)的中空处,将所述扭簧(14)
限定在所述卡扣底座(11)的两个凸台(111)的中间;所述扭簧(13)的两端
分别顶抵在所述卡扣底座(11)上和所述第二支撑(122)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2)
的主体(21)呈片状结构,所述扣合件(22)也呈片状结构,且设置在所述第
二固定部(2)的主体(21)的侧边;所述扣合件(22)的厚度比所述主体(21)
的厚度薄,且设置在远离所述待固定装置的位置;所述第二固定部(2)上主体
(21)的对角线的长度大于设置有扣合件(22)的两侧边之间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件(22)上靠
近卡扣件的端面的边缘呈曲面(221),在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卡扣件上与所述卡扣
件上边缘呈曲面的端面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凹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支撑(12)的第
一支撑部(121)上与所述扣合件对应的位置处的内表面呈斜面(12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康伟白伟岐李永国孟海芳赵飞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