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31832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5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茶叶深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茶水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槽及过滤槽内设置的过滤网,过滤网下方与过滤槽槽底之间为封闭的腔室且构成不含茶叶渣的茶水的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所在的槽底处设置有第一出料口,过滤网上方与过滤槽槽口之间为有开口的腔室且构成茶叶渣的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上设置有第二出料口,将茶叶原料罐的出液口设置在过滤槽的上方,待过滤茶水通过过滤网,可使得不含茶叶渣的茶水下落至第一容纳腔内,并由第一出料口输出至下一萃取工序内,位于过滤网上的茶叶渣在茶水的冲击作用下第二出料口排出,利用过滤槽与过滤网配合使用的方式可快速的将茶水过滤干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茶叶深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茶水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槽及过滤槽内设置的过滤网,过滤网下方与过滤槽槽底之间为封闭的腔室且构成不含茶叶渣的茶水的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所在的槽底处设置有第一出料口,过滤网上方与过滤槽槽口之间为有开口的腔室且构成茶叶渣的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上设置有第二出料口,将茶叶原料罐的出液口设置在过滤槽的上方,待过滤茶水通过过滤网,可使得不含茶叶渣的茶水下落至第一容纳腔内,并由第一出料口输出至下一萃取工序内,位于过滤网上的茶叶渣在茶水的冲击作用下第二出料口排出,利用过滤槽与过滤网配合使用的方式可快速的将茶水过滤干净。【专利说明】茶水过滤装置
本技术涉及茶叶深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茶水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茶叶不仅可以作为饮品,还可作为提取茶多酚、咖啡因等天然抗氧化剂的原料,这些天然抗氧化剂从茶叶原料提取的过程中,需要将碎末状的茶叶原料与热水充分浸泡,使得茶叶原料的有效成分释出在热水中,以制备萃取天然抗氧化剂的茶水原料,茶水原料制备完成后,其中还存在着大量的茶叶渣,现有技术中,小企业为生产不含茶叶渣的茶水原料时,大都通过人工手持筛板来捞取茶水原料罐中的茶叶渣,人工捞取茶叶渣的方式不仅效率低下,无法适应企业的大范围的生产需求,而且还存在捞取不彻底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水过滤装置,在保证茶叶渣过滤干净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茶水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槽及过滤槽内设置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将过滤槽隔设成两个腔室,过滤网下方与过滤槽槽底之间为封闭的腔室且构成不含茶叶渣的茶水的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所在的槽底处设置有第一出料口,过滤网上方与过滤槽槽口之间为有开口的腔室且构成茶叶渣的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上设置有第二出料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存在以下技术效果:将茶叶原料罐的出液口 A设置在过滤槽的上方,过滤网将过滤槽分割成两个完全独立的槽腔,在打开原料罐的储液口 A时,待过滤茶水通过过滤网,从而可使得不含茶叶渣的茶水下落至第一容纳腔内,并由第一出料口输出至下一萃取工序内,位于过滤网上的茶叶渣在茶水的冲击作用下输送至第二出料口排出,利用过滤槽与过滤网配合使用的方式可将茶叶渣完全过滤出去,在保证过滤干净茶叶渣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生产的效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茶水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槽10及过滤槽10内设置的过滤网30,所述过滤网30将过滤槽10隔设成两个腔室,过滤网30下方与过滤槽10槽底之间为封闭的腔室且构成不含茶叶渣的茶水的第一容纳腔10a,第一容纳腔1a所在的槽底处设置有第一出料口 11,过滤网30上方与过滤槽10槽口之间为有开口的腔室且构成茶叶渣的第二容纳腔10b,第二容纳腔1b上设置有第二出料口 13。 结合图1,将茶叶原料罐的出液口 A设置在过滤槽10的上方,通过在过滤槽10内设置过滤网30从而将过滤槽10分割成两个完全独立的槽腔,在打开原料罐的储液口 A时,待过滤茶水通过过滤网30,从而可使得不含茶叶渣的茶水下落至第一容纳腔1a内,并由第一出料口 11输出至下一萃取工序内,位于过滤网30上的茶叶渣在茶水的冲击作用下输送至第二出料口 13排出,利用过滤槽10与过滤网30配合使用的方式可将茶叶渣完全过滤出去,在保证过滤干净茶叶渣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生产的效率。 具体的,所述过滤槽10呈矩形盒状,过滤槽10内设置有隔板12,所述隔板12沿过滤槽10槽宽设置且上端低于过滤槽10的槽口位置处,隔板12将过滤槽10隔设成第一、第二容纳腔10a、10b,所述过滤网30设置在第一容纳腔1a上,第二出料口 13设置于第二容纳腔1b所在的槽底位置处,在打开原料罐的储液口 A时,从而可使得不含茶叶渣的茶水下落至第一槽腔1a内,并由第一出料口 11输出至下一萃取工序内,位于过滤网30上的茶叶渣在茶水的冲击作用下输送并掉落至第二容纳腔1b内,并有腔底处设置的第二出料口 13排出, 具体的,第一通纳腔1a内还设置有支撑板20,支撑板20板面上沿其长度及宽度方向上均匀开设有通孔21,所述过滤网30为网格布且铺设在支撑板20上,所述支撑板20两侧边固定在过滤槽10两侧槽壁上,支撑板20 —端高、一端低设置,支撑板20较高一端位于原料罐的出液口 A的下方,较低一端延伸至隔板12的上端位置处,待过滤茶水下落时,不含茶叶渣的茶水透过过滤网30并穿过支撑板20的通孔21下落至第一槽腔1a内,支撑板20起到了对过滤网支撑的作用,该处的过滤网30优选网格状的纱布,利用网格状的纱布,可过滤掉茶水中细小的茶叶渣,过滤效果好,支撑板20 —端高、一端低设置,使得待分选的茶水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沿着过滤网30下落,进而不含茶叶渣的茶水透过过滤纱布30并穿过支撑板20的通孔21下落至第一槽腔1a内,茶叶渣也在茶水的冲击作用下冲至第二槽腔1b内,避免茶叶渣蓄积过多而堵塞过滤网30的现象。 更为具体的,所述过滤网30上设置有固定条40,所述固定条40通过螺栓与支撑板20固定。 最后,所述第一出料口 11通过管路与储液罐50连通,储液罐50将过滤干净的茶水输送到萃取塔内进行萃取操作。【权利要求】1.一种茶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槽(10)及过滤槽(10)内设置的过滤网(30),所述过滤网(30)将过滤槽(10)隔设成两个腔室,过滤网(30)下方与过滤槽(10)槽底之间为封闭的腔室且构成不含茶叶渣的茶水的第一容纳腔(10a),第一容纳腔(1a)所在的槽底处设置有第一出料口(11),过滤网(30)上方与过滤槽(10)槽口之间为有开口的腔室且构成茶叶渣的第二容纳腔(10b),第二容纳腔(1b)上设置有第二出料口(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槽(10)呈矩形盒状,过滤槽(10)内设置有隔板(12),所述隔板(12)沿过滤槽(10)槽宽设置且上端低于过滤槽(10)的槽口位置处,隔板(12)将过滤槽(10)隔设成第一、第二容纳腔(10a、10b),所述过滤网(30)设置在第一容纳腔(1a)上,第二出料口(13)设置在第二容纳腔(1b)所在的槽底位置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通纳腔(1a)内还设置有支撑板(20),支撑板(20)板面上沿其长度及宽度方向上均匀开设有通孔(21),所述过滤网(30)为网格布且铺设在支撑板(20)上,所述支撑板(20)两侧边固定在过滤槽(10)两侧槽壁上,支撑板(20) —端高、一端低设置,支撑板(20)较高一端位于原料罐的出液口 A的下方,较低一端延伸至隔板(12)的上端位置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茶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30)上设置有固定条(40),所述固定条(40)通过螺栓与支撑板(20)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料口(11)通过管路与储液罐(50)连通。【文档编号】B01D2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茶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槽(10)及过滤槽(10)内设置的过滤网(30),所述过滤网(30)将过滤槽(10)隔设成两个腔室,过滤网(30)下方与过滤槽(10)槽底之间为封闭的腔室且构成不含茶叶渣的茶水的第一容纳腔(10a),第一容纳腔(10a)所在的槽底处设置有第一出料口(11),过滤网(30)上方与过滤槽(10)槽口之间为有开口的腔室且构成茶叶渣的第二容纳腔(10b),第二容纳腔(10b)上设置有第二出料口(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红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