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组份动态配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25930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4 0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组份动态配气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若干结构相同的配气装置,配气装置包括标气入气口,标气入气口连接调压阀,调压阀连接质量流量计,质量流量计还连接混合气室与歧管,混合气室连接第一启闭阀,第一启闭阀连接标气出气口,歧管连接第二启闭阀,第二启闭阀连接零空气入口,以上结构均通过气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质量流量控制器控制两路气体输出不同流量的气体混合,实现各种气体浓度的配置;适用于气体分析仪校准或测试用标准气样品的制备,该装置响应速度快、流量控制准确,标气气压力可实时监测,保证供气压力满足仪器要求;设有触摸屏,操作简单方便;设有多个标气输入口,免除了更换多种气体的繁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多组份动态配气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若干结构相同的配气装置,配气装置包括标气入气口,标气入气口连接调压阀,调压阀连接质量流量计,质量流量计还连接混合气室与歧管,混合气室连接第一启闭阀,第一启闭阀连接标气出气口,歧管连接第二启闭阀,第二启闭阀连接零空气入口,以上结构均通过气管连接。本技术采用质量流量控制器控制两路气体输出不同流量的气体混合,实现各种气体浓度的配置;适用于气体分析仪校准或测试用标准气样品的制备,该装置响应速度快、流量控制准确,标气气压力可实时监测,保证供气压力满足仪器要求;设有触摸屏,操作简单方便;设有多个标气输入口,免除了更换多种气体的繁琐。【专利说明】多组份动态配气装置
本技术涉及气体配气仪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配置多种气体的多组份动态配气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气体配气仪分为单路配气与多路配气,单路配气仪只能配置一种气体,更换气体步骤繁琐,而多路配气仪结构复杂,体积大,不易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组份动态配气装置,结构精简,能够实现多种气体的配置。 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多组份动态配气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一单气入口、第二单气入口、第三单气入口、零空气入口、第一混气出口、第二混气出口、第三混气出口,所述零空气入口通过气管依次串联连接第一调压阀、第一质量流量计、歧管,所述第一单气入口通过气管依次串联连接第二调压阀、第二质量流量计、第一混合气仓、所述第一混气出口,所述第二单气入口通过气管依次串联连接第三调压阀、第三质量流量计、第二混合气仓、所述第二混气出口,所述第三单气入口通过气管依次串联连接第四调压阀、第四质量流量计、第三混合气仓、所述第三混气出口,所述第一混合气气仓、第二混合气仓及第三混合气仓均通过气管连接所述歧管。 进一步的,所述歧管、第一混合气气仓、第二混合气仓及第三混合气仓均通过气管连接第四混合气仓,所述第四混合气仓通过气管连接第四混气出口,所述第四混气出口设在所述外壳的外侧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混气出口、第二混气出口、第三混气出口及第四混气出口均设有启闭阀,所述启闭阀设在所述外壳的外侧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歧管、第一混合气仓与第二混合气仓均通过歧管连接第五混合气仓,所述第五混合气仓通过气管连接第五混气出口,所述第四混气出口设在所述外壳的外侧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五混气出口设有所述启闭阀,所述启闭阀设在所述外壳的外侧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前面板上设有触摸屏,所述触摸屏的两侧对称设有提手,所述外壳的右侧面上设有第一单气入口、第二单气入口、第三单气入口及零空气入口,所述外壳的左侧侧面板上设有第一混气出口、第二混气出口及第三混气出口,所述外壳的后面板上设有电源开关与电源插销。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后面板上还设有排风扇。 进一步的,所述调压阀设有压力指示表,所述压力指示表设在所述外壳的外侧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内还设有内置充电电源。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采用质量流量控制器控制两路气体输出不同流量的气体混合,实现各种气体浓度的配置,适用于工厂、科研、实验室等单位使用的气体分析仪校准或测试用标准气样品的制备,该装置结构精简、便于移动、响应速度快、流量控制准确,标气气压力可实时监测,保证供气压力满足仪器要求;设有触摸屏,操作简单方便;设有多个标气输入口,免除了更换多种气体的繁琐。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多组份动态配气装置的内部管线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多组份动态配气装置的前视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图4是图2的右视图; 图5是图2的后视图。 图中: 1、外壳;2、第一单气入口 ;3、第二单气入口 ;4、第三单气入口 ;5、零空气入口 ;6、压力指示表;7、第一混气出口 ;8、第二混气出口 ;9、第三混气出口 ;10、第四混气出口 ;11、第五混气出口 ;12、第一调压阀;13、第二调压阀;14、第三调压阀;15、第四调压阀;16、第一质量流量计;17、第二质量流量计;18、第三质量流量计;19、第四质量流量计;20、第一混合气仓;21、第二混合气仓;22、第三混合气仓;23、第四混合气仓;24、第五混合气仓;25、触摸屏;26、提手;27、电源开关;28、电源插销;29、排风扇;30、启闭阀;31、歧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多组份动态配气装置,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I的前面板上设有触摸屏25,所述触摸屏25的两侧对称设有提手26,所述外壳I的右侧面上设有第一单气入口 2、第二单气入口 3、第三单气入口 4、零空气入口 5与四个压力指示表6,所述外壳I的左侧侧面板上设有第一混气出口 7、第二混气出口 8、第三混气出口 9、第四混气出口 10、第五混气出口 11及五个启闭阀30,所述外壳I的后面板上设有电源开关27、电源插销28及排风扇29 ;所述外壳I内还设有内置充电电源,在室外无电源的情况下也能使用。 如图1所示,所述零空气入口 5通过气管依次串联连接用于调节管内压力的第一调压阀12、控制气体流量的第一质量流量计16、用于将空气分流的歧管31,所述第一单气入口 2通过气管依次串联连接用于调节管内压力的第二调压阀13、控制气体流量的第二质量流量计17、第一混合气仓20、所述第一混气出口 7,所述第二单气入口 3通过气管依次串联连接用于调节管内压力的第三调压阀14、控制气体流量的第三质量流量计18、第二混合气仓21、所述第二混气出口 8,所述第三单气入口 4通过气管依次串联连接用于调节管内压力的第四调压阀15、控制气体流量的第四质量流量计19、第三混合气仓22、所述第三混气出口 9,所述第一混合气气仓、第二混合气仓21及第三混合气仓22均通过气管连接所述歧管31。 如图1、3所示,所述歧管31、第一混合气气仓、第二混合气仓21及第三混合气仓22均通过气管连接第四混合气仓23,所述第四混合气仓23通过气管连接第四混气出口 10,所述第四混气出口 10设在所述外壳I的外侧面上。 所述歧管31、第一混合气仓20与第二混合气仓21均通过歧管31连接第五混合气仓24,所述第五混合气仓24通过气管连接第五混气出口 11,所述第四混气出口 10设在所述外壳I的外侧面上。 所述空气通过零空气入口 5进入,经过第一调压阀12减压,然后经过第一质量流量计16控制空气流量,然后经过歧管31平分成五路空气,该空气分别流到第一混合气气仓、第二混合气仓21、第三混合气仓22、第四混合气仓23及第五混合气仓24。 第一单气通过第一单气入口 2进入,经过第二调压阀13减压,然后经过第二质量流量计17控制该种单气的流量,然后进入第一混合气仓20与空气混合成第一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从第一混气出口 7排出;或者所述第一单气进过第一混合气仓20进入到第四混合气仓23或者第五混合气仓24,该条气路实现第一种单气与空气的混合。 第二单气通过第二单气入口 3进入,经过第三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组份动态配气装置,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一单气入口、第二单气入口、第三单气入口、零空气入口、第一混气出口、第二混气出口、第三混气出口,所述零空气入口通过气管依次串联连接第一调压阀、第一质量流量计、歧管,所述第一单气入口通过气管依次串联连接第二调压阀、第二质量流量计、第一混合气仓、所述第一混气出口,所述第二单气入口通过气管依次串联连接第三调压阀、第三质量流量计、第二混合气仓、所述第二混气出口,所述第三单气入口通过气管依次串联连接第四调压阀、第四质量流量计、第三混合气仓、所述第三混气出口,所述第一混合气气仓、第二混合气仓及第三混合气仓均通过气管连接所述歧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超张振苏滨生周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知天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