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手提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20358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2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手提袋,包括柔性袋体和提手,所述柔性袋体由一块呈多边形的软体材料折叠而成,在柔性袋体上设有至少四条内折痕,在每条内折痕外侧对应设有外折痕,内折痕首尾相接或者不相连接;将柔性袋体的所有外角分别沿对应的内折痕向内折叠,得到多个包裹面;再将折叠后每个包裹面的角部沿外折痕向外折叠,得到覆盖在包裹面上的提手安装面,内折痕以内的区域形成下底面;提手安装面与包裹面在外折痕处留有间隙形成容纳所述提手的通道,提手安装面与包裹面在通道外侧相连接;提手穿入每个通道内,形成环绕状;在包裹面的中部形成一个置物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便携式手提袋具有便于携带、美观、牢靠、能够携带易碎物品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手提袋,包括柔性袋体和提手,所述柔性袋体由一块呈多边形的软体材料折叠而成,在柔性袋体上设有至少四条内折痕,在每条内折痕外侧对应设有外折痕,内折痕首尾相接或者不相连接;将柔性袋体的所有外角分别沿对应的内折痕向内折叠,得到多个包裹面;再将折叠后每个包裹面的角部沿外折痕向外折叠,得到覆盖在包裹面上的提手安装面,内折痕以内的区域形成下底面;提手安装面与包裹面在外折痕处留有间隙形成容纳所述提手的通道,提手安装面与包裹面在通道外侧相连接;提手穿入每个通道内,形成环绕状;在包裹面的中部形成一个置物口。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手提袋具有便于携带、美观、牢靠、能够携带易碎物品的优点。【专利说明】便携式手提袋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提袋,特别是便携式手提袋。
技术介绍
手提袋是每个家庭经常会用到的物品。目前,市场上的手提袋大致分为三种:一种为塑料袋,这种袋子使用最为普遍,但其往往只能使用一两次,而且不环保;一种为纸质手提袋,这种手提袋较为环保,但容易破损;一种为布制手提袋,这种袋子可重复使用,最为牢靠,同时,也很环保,但不方便携带。 但上述手提袋大多为一个具有开口的方形结构,较为死板,不够美观。同时,提手多为两根设置在正面和背面上的绳子,与袋体的接触面少,经常会出现断裂或脱落的情况。 另外,现在市面上的手提袋大多是用来放置杂物或是蔬菜、水果等物品。没有可以携带易碎物品的手提袋,比如像陶瓷制品、玻璃制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手提袋结构单一、不牢靠、不能携带易碎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携带方便、结构牢靠、能够携带易碎物品的便携式手提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便携式手提袋,包括柔性袋体和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袋体是由一块呈多边形的软体材料折叠而成,在柔性袋体上设有至少四条内折痕,在每条内折痕外侧对应设有外折痕,所述内折痕首尾相接或者不相连接;将柔性袋体的所有外角分别沿对应的内折痕向内折叠,得到多个包裹面;再将折叠后每个包裹面的角部沿外折痕向外折叠,得到覆盖在包裹面上的提手安装面,内折痕以内的区域形成下底面;提手安装面与包裹面在外折痕处留有间隙形成容纳所述提手的通道,提手安装面与包裹面在通道外侧相连接;提手穿入每个通道内,形成环绕状;在包裹面的中部形成一个置物口。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袋体呈正方形或正八边形,柔性袋体为两层或两层以上缝制成一块的夏布。 进一步的,所述内折痕和外折痕相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通道是通过将提手安装面和包裹面缝制或粘和在一起后形成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得到的便携式手提袋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布制,同时,提手与袋体的接触面大,使得整个手提袋更加牢靠,不易破损。 2、手提袋的袋体与提手连接方式特别,当收紧提手后,手提袋呈棱台状,且置物口与所装物品紧贴,使得物体与袋体连接的更加紧密,即使在袋体内放置陶瓷用品或玻璃制品也不用担心被摔坏。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便携式手提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便携式手提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便携式手提袋的折叠制作过程; 图4为实施例2中便携式手提袋展开后示意图。 图中:柔性袋体1、下底面11、包裹面12、提手安装面13、置物口 14、内折痕15、夕卜折痕16、通道17、提手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手提袋,如图1-图3所示,它包括柔性袋体I和提手2,所述柔性袋体I是由一块呈正方形的夏布折叠而成,在柔性袋体I上设有四条内折痕15,在每条内折痕15外侧对应设有外折痕16,所述内折痕15首尾相接,形成一个正四边形;将柔性袋体I的所有外角分别沿对应的内折痕15向内折叠,得到一个由内折痕15围绕而成的下底面11,再将折叠后的所有外角沿外折痕16向外折叠,得到四个包裹面11和覆盖在包裹面11上的四个提手安装面13 ;提手安装面13与包裹面12在外折痕16处留有间隙形成容纳所述提手2的通道17,提手安装面13与包裹面12在通道17外侧相连接;提手2穿入每个通道17内,形成环绕状;在包裹面12的中部形成一个置物口 14。 所述包裹面12的总面积小于下底面11的面积;所述提手2为一根或多根可在通道17内自有活动的套绳;当需要外出携带茶壶或茶杯等物品时,只需将该物品通过置物口14放在下底面11上,然后用手指勾住呈对角的套绳后,向上提拉,此时,置物口 14变小并收紧,最后,将该对角的套绳打结固定住柔性袋体I内的物品,用手提着收紧后的套绳即可携带物品外出。 在本实施例中,柔性袋体I为两层或两层以上缝制成一块的夏布。 下面就本实施例中便携式提手袋的制作过程做如下介绍: 制作时,先准备好的夏布铺设好,并按照上述折叠线进行折叠。其折叠的具体过程如下(参见图3):先将夏布的四角按照内折痕15的痕迹向夏布中心折叠,得到第一翻折面,内折痕15所形成的面即为下底面11,然后再将第一翻折面的四角沿外折痕16的痕迹向外折叠,得到四个包裹面12和提手安装面13 (包裹面12和提手安装13即为第一翻折面),最后,用针线将包裹面12和提手安装面13重叠部分缝制(缝制后所形成的外部线路与外折痕16相平行),此时,包裹面12和提手安装面13之间就会形成一个用于安装提手2的通道17。上述制作过程完成后,可将两根绳索分别穿过两个相邻通道17,然后将两根绳索的末端缝制在一个绒球内(如图1、图2所示),将绳索的末端合并在一起,进而形成提手2。 在具体制作时,所述通道17还可通过采用胶水粘接的方式连接包裹面12和提手安装面13,形成穿设提手的通道17。同时,还可在包裹面12和提手安装面13重叠部分上均制作大小相等、位置相对应的安装孔,然后将绳索穿过这些安装孔并将绳索的末端合并在一起,形成提手2。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手提袋,如图4所示,它包括柔性袋体I和提手2,所述柔性袋体I是由一块呈正八边方形的夏布折叠而成,在柔性袋体I上设有四条内折痕15,在每条内折痕15外侧对应设有外折痕16,所述内折痕15首尾不相接,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将柔性袋体I的所有外角分别沿对应的内折痕15向内折叠,得到一个由内折痕15围绕而成的下底面11,再将折叠后的所有外角沿外折痕16向外折叠,得到四个包裹面11和覆盖在包裹面11上的四个提手安装面13 ;提手安装面13与包裹面12在外折痕16处留有间隙形成容纳所述提手2的通道17,提手安装面13与包裹面12在通道17外侧相连接;提手2穿入每个通道17内,形成环绕状;在包裹面12的中部形成一个置物口 14。 本实施例所制作的便携式手提袋与实施例1中的手提袋折叠方法相同,在此就不作敷述。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 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手提袋,包括柔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手提袋,包括柔性袋体(1)和提手(2),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袋体(1)是由一块呈多边形的软体材料折叠而成,在柔性袋体(1)上设有至少四条内折痕(15),在每条内折痕(15)外侧对应设有外折痕(16),所述内折痕(15)首尾相接或者不相连接;将柔性袋体(1)的所有外角分别沿对应的内折痕(15)向内折叠,得到多个包裹面(12);再将折叠后每个包裹面(12)的角部沿外折痕(16)向外折叠,得到覆盖在包裹面(12)上的提手安装面(13),内折痕(15)以内的区域形成下底面(11);提手安装面(13)与包裹面(12)在外折痕(16)处留有间隙形成容纳所述提手(2)的通道(17),提手安装面(13)与包裹面(12)在通道(17)外侧相连接;提手(2)穿入每个通道(17)内,形成环绕状;在包裹面(12)的中部形成一个置物口(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綦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壹秋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