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节能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17359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ED照明节能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CAN驱动电路、模拟方式控制电路、数字方式控制电路和STM32F103RCT6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CAN总线输入控制方式,具有实时性强,成本低等优点,同时采用模拟电压和DALI总线两种输出控制方式,便于实际应用进行选择输出控制方式,控制简单、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LED照明节能控制器,本技术包括CAN驱动电路、模拟方式控制电路、数字方式控制电路和STM32F103RCT6控制器;本技术采用CAN总线输入控制方式,具有实时性强,成本低等优点,同时采用模拟电压和DALI总线两种输出控制方式,便于实际应用进行选择输出控制方式,控制简单、灵活。【专利说明】LED照明节能控制器
本技术属于LED照明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ED照明节能控制器。
技术介绍
LED被认为是21世纪的照明光源。LED发光器件是冷光源,光效高,工作电压低,而且耗能低,同样亮度下,LED能耗为白炽灯的10%,荧光灯的50%。LED寿命可达10万小时,是荧光灯的10倍,白炽灯的100倍。用LED替代白炽灯或荧光灯,环保无污染。实用安全可靠,便于维护。我国照明用电占总发电量的12%。目前,公共建筑的照明灯具控制大多采用手动开关,经常出现没有开关的现象,从而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和使用上的不便。另外,不必要的使用,也会缩短灯具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提出一种LED照明节能控制器,具有成本低,控制简单、灵活等优点,进而改善目前LED照明节能控制器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LED照明节能控制器。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LED照明节能控制器,包括CAN驱动电路、模拟方式控制电路、数字方式控制电路和STM32F103RCT6控制器; 所述的CAN驱动电路,包括四个无极性电容、一个电阻、一片CAN总线ESD保护二极管U3、一个DC/DC电源隔离模块Ul、一片自带隔离的CAN收发器U2和一个四针接插件Pl ; DC/DC电源隔离模块Ul的VIN脚与第一无极性电容Cl的一端、第二无极性电容C2的一端连接并接系统电源VDD_5V,GND脚与第一无极性电容Cl的另一端、第二无极性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并接系统电源地DGND,+VO脚与第三无极性电容C3的一端、第四无极性电容C4的一端连接并作为隔离电源CAN_5V的输出端,OV脚与第三无极性电容C3的另一端、第四无极性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并接隔离地CAN_GND ;自带隔离的CAN收发器U2的电源输入端VCCl脚接系统电源VDD_5V,电源输入端VCC2脚接隔离电源CAN_5V,电源地GNDl脚接DGND,电源地GND2脚接CAN_GND,RXD脚接STM32F103RCT6控制器的CAN_RX脚,TXD脚接STM32F103RCT6控制器的CAN_TX脚,CANH脚与第一电阻Rl的一端、四针插件Pl的I脚和四针插件Pl的3脚相连,CANL脚与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插件Pl的2脚和插件Pl的4脚连接;CAN总线ESD保护二极管U3的公共端接地,另外两端分别与自带隔离的CAN收发器U2的CANH脚和CANL脚连接; 所述的模拟方式控制电路,包括六个电阻、一个三极管Q1、一片集成运算放大器U4和一个四针接插件P2 ; 集成运算放大器U4的V+脚与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连接并接系统电源VDD_15V,GND脚接系统电源地DGND,INl+脚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INl-脚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OUTl脚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集成运算放大器U4的IN2+脚连接,0UT2脚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IN2-脚与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第七电阻R7的一端、四针接插件P2的I脚、四针接插件P2的3脚连接,并作为输出端,四针接插件P2的I脚和4脚接系统电源地DGND,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l的发射极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STM32F103RCT6控制器的DAC_OUT脚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系统电源地DGND连接; 所述的数字方式控制电路,包括一个无极性电容、八个电阻、三个三极管、一个稳压管D1、一片集成反相器U5、一片集成比较器U6和一个四针接插件P3 ; 集成反相器U5的VCC脚接系统电源VDD_5V,GND脚接系统电源地DGND,IY脚与STM32F103RCT6控制器的DAL1_RX脚连接,2A脚与STM32F103RCT6控制器的DAL1_TX脚连接,IA脚与集成比较器U6的OUT B脚、第八电阻R8的一端连接,2Y脚与第i^一电阻Rll的一端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连接并接系统电源地DGND,基极与第十一电阻Rll的另一端、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集电极与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第二二极管Q2的基极、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第二二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并接系统电源VDD_15V,第二二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第五无极性电容C5的一端、集成比较器U6的IN B-脚、四针接插件P3的I脚、四针接插件P3的3脚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与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第五无极性电容C5的另一端、四针接插件P3的2脚、四针接插件P3的4脚连接;集成比较器U6的GND脚接系统电源地DGND,VCC脚与第十电阻RlO的一端连接并接系统电源VDD_15V,IN B+脚与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第九电阻R9的一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与第十电阻RlO的另一端、稳压管Dl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l的正极接系统电源地DGND ;集成比较器U6在上文未提到的引脚架空。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CAN总线输入控制方式,具有实时性强,成本低等优点,同时采用模拟电压和DALI总线两种输出控制方式,便于实际应用进行选择输出控制方式,控制简单、灵活。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LED照明节能控制器总框图; 图2为一种LED照明节能控制器的CAN驱动电路; 图3为一种LED照明节能控制器的模拟方式控制电路; 图4为一种LED照明节能控制器的数字方式控制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LED照明节能控制器,包括CAN驱动电路、模拟方式控制电路、数字方式控制电路和STM32F103RCT6控制器; 如图2所示,所述的CAN驱动电路,包括四个无极性电容、一个电阻、一片CAN总线ESD保护二极管U3、一个DC/DC电源隔离模块U1、一片自带隔离的CAN收发器U2和一个四针接插件Pl ; DC/DC电源隔离模块Ul的VIN脚与第一无极性电容Cl的一端、第二无极性电容C2的一端连接并接系统电源VDD_5V,GND脚与第一无极性电容Cl的另一端、第二无极性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并接系统电源地DGND,+VO脚与第三无极性电容C3的一端、第四无极性电容C4的一端连接并作为隔离电源CAN_5V的输出端,OV脚与第三无极性电容C3的另一端、第四无极性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并接隔离地CAN_GND ;自带隔离的CAN收发器U2的电源输入端VCCl脚接系统电源VDD_5V,电源输入端VCC2脚接隔离电源CAN_5V,电源地GNDl脚接DGND,电源地GND2脚接C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LED照明节能控制器,包括CAN驱动电路、模拟方式控制电路、数字方式控制电路和STM32F103RCT6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AN驱动电路,包括四个无极性电容、一个电阻、一片CAN总线ESD保护二极管U3、一个DC/DC电源隔离模块U1、一片自带隔离的CAN收发器U2和一个四针接插件P1;DC/DC电源隔离模块U1的VIN脚与第一无极性电容C1的一端、第二无极性电容C2的一端连接并接系统电源VDD_5V,GND脚与第一无极性电容C1的另一端、第二无极性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并接系统电源地DGND,+VO脚与第三无极性电容C3的一端、第四无极性电容C4的一端连接并作为隔离电源CAN_5V的输出端,OV脚与第三无极性电容C3的另一端、第四无极性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并接隔离地CAN_GND;自带隔离的CAN收发器U2的电源输入端VCC1脚接系统电源VDD_5V,电源输入端VCC2脚接隔离电源CAN_5V,电源地GND1脚接DGND,电源地GND2脚接CAN_GND,RXD脚接STM32F103RCT6控制器的CAN_RX脚,TXD脚接STM32F103RCT6控制器的CAN_TX脚,CANH脚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四针插件P1的1脚和四针插件P1的3脚相连,CANL脚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插件P1的2脚和插件P1的4脚连接;CAN总线ESD保护二极管U3的公共端接地,另外两端分别与自带隔离的CAN收发器U2的CANH脚和CANL脚连接;所述的模拟方式控制电路,包括六个电阻、一个三极管Q1、一片集成运算放大器U4和一个四针接插件P2;集成运算放大器U4的V+脚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并接系统电源VDD_15V,GND脚接系统电源地DGND,IN1+脚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IN1‑脚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OUT1脚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集成运算放大器U4的IN2+脚连接,OUT2脚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IN2‑脚与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第七电阻R7的一端、四针接插件P2的1脚、四针接插件P2的3脚连接,并作为输出端,四针接插件P2的1脚和4脚接系统电源地DGND,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STM32F103RCT6控制器的DAC_OUT脚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系统电源地DGND连接;所述的数字方式控制电路,包括一个无极性电容、八个电阻、三个三极管、一个稳压管D1、一片集成反相器U5、一片集成比较器U6和一个四针接插件P3;集成反相器U5的VCC脚接系统电源VDD_5V,GND脚接系统电源地DGND,1Y脚与STM32F103RCT6控制器的DAL1_RX脚连接,2A脚与STM32F103RCT6控制器的DAL1_TX脚连接,1A脚与集成比较器U6的OUT B脚、第八电阻R8的一端连接,2Y脚与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连接并接系统电源地DGND,基极与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集电极与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第二二极管Q2的基极、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第二二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并接系统电源VDD_15V,第二二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第五无极性电容C5的一端、集成比较器U6的IN B‑脚、四针接插件P3的1脚、四针接插件P3的3脚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与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第五无极性电容C5的另一端、四针接插件P3的2脚、四针接插件P3的4脚连接;集成比较器U6的GND脚接系统电源地DGND,VCC脚与第十电阻R10的一端连接并接系统电源VDD_15V,IN B+脚与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第九电阻R9的一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与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稳压管D1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1的正极接系统电源地DGND;集成比较器U6在上文未提到的引脚架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明煜刘云飞黄程和范文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