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屑岩沉积成岩综合相识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715706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8: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碎屑岩沉积成岩综合相识别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基于岩心的沉积成岩综合相厘定;第二步:利用测井曲线进行沉积成岩综合相识别。本发明专利技术首次提出了“沉积成岩综合相”的概念,综合考虑了原始沉积作用和后期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以及测井响应的影响;对“沉积成岩综合相”中成岩相的划分标准进行了重新的厘定,首次提出了以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对物性贡献绝对值的大小进行成岩相划分的原则,使成岩相的划分更加准确;首次提出了在贝叶斯判别的基础上进行交会图识别的沉积成岩综合相测井识别方法,明显提高了测井识别的正确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其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基于岩心的沉积成岩综合相厘定;第二步:利用测井曲线进行沉积成岩综合相识别。本专利技术首次提出了“沉积成岩综合相”的概念,综合考虑了原始沉积作用和后期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以及测井响应的影响;对“沉积成岩综合相”中成岩相的划分标准进行了重新的厘定,首次提出了以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对物性贡献绝对值的大小进行成岩相划分的原则,使成岩相的划分更加准确;首次提出了在贝叶斯判别的基础上进行交会图识别的沉积成岩综合相测井识别方法,明显提高了测井识别的正确率。【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
,特别是指一种。
技术介绍
岩相指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或岩石组合,是原始沉积作用的物质表现。成岩相是指原始沉积物经历溶蚀、胶结和压实等成岩作用后所呈现的现今状态,是成岩作用类型及成岩作用强度的综合表现。储层物性一方面由储层岩相控制,不同岩相具有不同的颗粒结构、成分、构造等属性,导致其具有不同的物性特征;另一方面受储层成岩相控制,相同岩相不同成岩相的储层,其物性具有较大差异。因此,对碎屑岩优质储层的评价预测需综合考虑岩相和成岩相两方面的因素。 目前,岩相类型的划分主要是依据颗粒粒度、成分、沉积构造和颜色等特征进行划分,划分方法比较成熟。而目前国内外对成岩相的定量划分主要是依据视压实率(视压实率α =(原始孔隙体积一压实后粒间体积)/原始孔隙体积Χ100%)、视胶结率(视胶结率β =胶结物总量/ (胶结物总量+粒间孔隙体积)X 100% )、和视溶解率(视胶结率Y=溶蚀面孔率/总面孔率X100%)的大小来确定,并得到了普遍应用。但这种划分方法存在着本身的局限性:(I)计算视压实率、视胶结率和视溶解率公式的分母各不相同,采用此三个参数进行成岩相类型划分往往导致结果和实际情况不符;(2)视压实率、视胶结率和视溶解率与其对储层物性贡献大小没有对应关系。例如某储层样品颗粒压实强烈,粒间孔隙体积很小(5%)而且全部被胶结物充填,那么利用公式计算视胶结率β =胶结物总量/(胶结物总量+粒间孔隙体积)Χ100%,可知其视胶结率β为100%,应为强胶结成岩相,而实际样品应为弱胶结成岩相;又如某储层样品只存在溶蚀孔隙并且溶蚀面孔率非常小(1% ),依据视溶解率计算公式:视溶解率=溶蚀面孔率/总面孔率X100%,计算该储层视溶解率为100%,应为强溶蚀成岩相,而实际样品应为弱溶蚀成岩相。 由于岩心资料较为有限,只能确定某个深度点的岩相或成岩相类型,为了达到连续识别的目的,还需进行测井识别。针对岩相的测井识别主要是针对不同岩相典型的常规测井响应值,利用不同测井曲线的交会图法、BP神经网络法、聚类分析法、Bayes和Fisher判别法、测井曲线重构法等进行岩相的识别。针对成岩相的测井识别一般采用统计学方法和地球物理测井信息结合模式识别算法两种手段进行成岩相识别。具体识别流程为在铸体薄片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试验等手段划分成岩相类型的基础上,基于不同成岩相典型的常规测井响应值,利用不同测井曲线的交会图法、灰色关联法、概率神经网络法等技术方法建立不同成岩相的测井识别标准,从而达到对成岩相进行连续定量识别的目的。 测井曲线连续性好,其主要受储层岩相、成岩相和流体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某砂岩样品,若为钙质胶结,则测井曲线特征表现为低声波时差,低中子,高密度;若为泥质胶结,则为高伽马,低密度;若为油层,则表现为高电阻率等。目前,针对碎屑岩储层的测井识别仅仅是考虑了单一的岩相或者是成岩相的影响,而没有将两者进行综合考虑,并且针对岩相或成岩相的测井识别,仅仅是单一的测井识别方法进行判别,而没有将多种测井识别方法相结合进行综合判别。 只有将储层岩相和成岩相相结合,才能对碎屑岩沉积成岩综合相进行准确识别。根据有限的岩心分析资料来确定碎屑岩的沉积成岩综合相类型,找出对应的不同沉积成岩综合相储层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对不同沉积成岩综合相在贝叶斯判别的基础上再进行交会图识别,建立碎屑岩储层沉积成岩综合相测井识别及评价方法,无疑会对碎屑岩优质储层的评价和预测起到积极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可以准确厘定和识别碎屑岩沉积成岩综合相,实现对优质储层的预测和评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其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基于岩心的沉积成岩综合相厘定; 第二步:利用测井曲线进行沉积成岩综合相识别。 所述第一步是由以下步骤实现的: (I)在岩心详细观察描述的基础上,依据碎屑岩的沉积构造和颗粒结构特征识别岩相类型; (2)从岩心中选择代表性区域钻取样品,磨制岩石铸体薄片,利用偏光显微镜及摄像系统获取铸体薄片镜下图像,依据碎屑岩成岩作用类型以及强度、填隙物特征精细划分成岩相类型; (3)在碎屑岩岩相类型和碎屑岩成岩相类型识别的基础上,总结其沉积成岩综合相类型。 所述步骤(I)中碎屑岩的沉积构造按岩相特征分为层理构造和同生变形构造,所述层理构造包括块状层理构造、平行层理构造、粒序层理构造和交错层理构造,所述同生变形构造包括重荷模构造、包卷构造和滑塌构造。 所述步骤(I)中碎屑岩的结构特征从颗粒分选性依据分选系数Stl划分分选等级划分、颗粒粒度大小划分、岩石命名原则划分,颗粒分选性依据分选系数Stl划分分选等级中,Stl介于I?2.5,分选好!Stl介于2.5?4.0,分选中等!Stl大于4.0,分选差,碎屑的磨圆度划分为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和圆状;颗粒粒度大小:大于2mm为砾级颗粒;0.1?2mm为砂级颗粒;0.01?0.1mm为粉砂级颗粒;小于0.0lmm为粘土级颗粒;岩石命名原则:以含量大于或等于50%的粒级定岩石的主名,即基本名;含量介于25%?50%的粒级以“XX质”的形式写在基本名之前;含量在10%?25%的粒级以“含X X ”的形式写在基本名之前;含量小于10%的粒级一般不反映在岩石的名称中。 所述步骤⑵中碎屑岩成岩相类型以压实减少孔隙率α、胶结减少孔隙度β、溶蚀增加孔隙度Y分别对应的压实成岩相、压实成岩相及溶蚀成岩相划分,当α>20%时,为强压实成岩相,当20% >α >10%时,为中等压实成岩相,当10% >α时,为弱压实成岩相;当β >20%时,为强胶结成岩相,当时,为中等胶结成岩相,当10% >β时,为弱胶结成岩相;当Y >10%时,为强溶蚀成岩相,当10% > Y >4%时,为中等溶蚀成岩相,当4% >y时,为弱溶蚀成岩相。 所述步骤(3)根据划分的多种岩相类型和多种成岩相类型进行排列组合,形成多种沉积成岩综合相,其中包括不发育沉积成岩综合相。 所述第二步是对研究区常规测井曲线预处理,之后在预处理的基础上,选择对不同沉积成岩综合相类型反应敏感的测井曲线并进行测井识别,其包括如下实验步骤: ( I )先进行贝叶斯判别:挑选不同沉积成岩综合相类型的常规测曲曲线值,建立各沉积成岩综合相类型的贝叶斯判别函数,根据贝叶斯判别后验概率值最大这一判别原贝U,即所得的贝叶斯判别函数值最大,可以判别各沉积成岩综合相类型; ( II )再进行交会图识别: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碎屑岩沉积成岩综合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基于岩心的沉积成岩综合相厘定;第二步:利用测井曲线进行沉积成岩综合相识别。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艳忠操应长马奔奔葸克来周磊宋丙慧程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