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成专利>正文

智能脑室或血肿的灌注引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711683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脑室或血肿的灌注引流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其输入端与键盘电路的输出端相连,其输出端分别与第一、二步进电机驱动电路、显示电路的输入端相连,第一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步进电机M1相连,第二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三步进电机M2、M3相连,第一步进电机M1与注射器推动传动装置相连,第二步进电机M2与灌注管开关装置相连,第三步进电机M3与引流管开关装置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医护人员每次进行注药及开放引流的徒手操作,首次剂量调整放置注射器内后,余下的操作均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全智能化操作,医护人员的职责就是负责记录引流的量和性状,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
,尤其是一种智能脑室或血肿的灌注引流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颅内出血,特别是自发性颅内出血,如高血压脑出血,在颅内形成血肿或破入脑室,神经外科应用微创手术来清除血肿,即采用血肿或脑室定位穿刺后,植入带三通的引流管,手术后将含一定浓度尿激酶的生理盐水经引流管注入到脑室或血肿部位,作用一段时间后,将溶解的血肿再经引流管引流到引流袋中,引流一定时间后,再注入含一定浓度尿激酶的生理盐水到脑室或血肿部位,作用一段时间后,再将溶解的血肿再经引流管引流到引流袋中,每天根据情况要重复3至4次,一般手术后这样的治疗要3至5天才能清除血肿,然后拔除引流管。上述所有操作全部由医护人员手工操作,如果同时有几个类似病人需要这种方式的治疗,不但要记录注入时间还要记录引流的时间,由于每个病人的血肿量不同,且注入药物时间及引流时间也不同,同时全靠手工操作,增加了操作过程中的污染机会,大大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每次注药或灌注都由医护人员操作、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量、减少每次操作带来的污染的智能脑室或血肿的灌注引流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脑室或血肿的灌注引流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其输入端与键盘电路的输出端相连,其输出端分别与第一、二步进电机驱动电路、显示电路的输入端相连,第一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步进电机M1相连,第二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三步进电机M2、M3相连,第一步进电机M1与注射器推动传动装置相连,第二步进电机M2与灌注管开关装置相连,第三步进电机M3与引流管开关装置相连,灌注管开关装置、引流管开关装置的前端均安装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注射器推动传动装置包括注射器,其针管插入灌注管的一端端部,灌注管从灌注管开关装置内穿过,引流管的下端接引流袋,引流管从引流管开关装置内穿过,三通管将穿刺管、灌注管、引流管的上端连通。 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与晶振电路相连,所述显示电路采用液晶显示器,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入输出端与外存储器的输入输出端相连,电源电路分别向液晶显示器、晶振电路、键盘电路、第一、二、三步进电机驱动电路供电。 所述中央处理器采用单片机AT89C51, 第一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由第一L297芯片和第一L298N芯片组成,单片机AT89C51的33、34、35、36、37、38、39引脚分别与第一L297芯片的10、11、15、17、18、19、20引脚相连,第一L297芯片的4、5、6、7、8、9引脚分别与第一L298N芯片的IN1、IN2、IN3、IN4、ENA、ENB引脚相连,第一L297芯片的13、14引脚分别与第一L298N芯片的1、15引脚相连,第一L298N芯片的2、3引脚与第一步进电机M1相连;第二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由第二L297芯片和第二L298N芯片组成,单片机AT89C51的10、11、12、13、14、15、16引脚分别与第二L297芯片的10、11、15、17、18、19、20引脚相连,第二L297芯片的4、5、6、7、8、9引脚分别与第二L298N芯片的IN1、IN2、IN3、IN4、ENA、ENB引脚相连,第二L297芯片的13、14引脚分别与第二L298N芯片的1、15引脚相连,第二L298N芯片的1、2引脚与第二步进电机M2相连,第二L298N芯片的3、4引脚与第三步进电机M3相连。 所述注射器安装在推进板上,推进板上安装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上安装螺纹杆固定装置,第一螺纹杆从第一螺纹杆齿轮内穿过,第一螺纹杆齿轮与第一步进电机齿轮固连,第一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步进电机齿轮配合。 所述灌注管开关装置包括灌注管套筒,灌注管从灌注管套筒内穿出,灌注管套筒的一侧内壁上开设供第二螺纹杆横向穿过的螺纹孔,第一橡皮垫安装在第二螺纹杆一端端部上,第一橡皮垫上安装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螺纹杆的另一端从第二螺纹杆齿轮内穿过,第二螺纹杆齿轮与第二步进电机齿轮固连,第二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步进电机齿轮配合。 所述引流管开关装置包括引流管套筒,引流管从引流管套筒内穿出,引流管套筒的一侧内壁上开设供第三螺纹杆横向穿过的螺纹孔,第二橡皮垫安装在第三螺纹杆一端端部上,第二橡皮垫上安装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三螺纹杆的另一端从第三螺纹杆齿轮内穿过,第三螺纹杆齿轮与第三步进电机齿轮固连,第三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三步进电机齿轮配合。 所述单片机AT89C51的1—8脚、32—39脚均与键盘电路相连,所述键盘电路由按键S1—S8组成。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由单片机智能控制步进电机,来控制灌注及引流,能定时、定量、定速智能调节向脑室或血肿灌注,其引流也是定时、定速智能调节,达到无人看守,灌洗液所需浓度事先调好,装入注射器中,当灌注时外引流为关闭状态,设置一定时间后,外引流自动开放,引流脑室或血肿内被溶解的血液或冲洗液,设置外引流到一定时间后自动关闭,然后再自动灌注时进行下一个周期,达到无需每次注药或灌注由医护人员操作,减轻医护人员劳动量,减少每次操作带来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框图。 图2是图1中中央处理器、第一、二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图1中中央处理器和键盘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图1中第一步进电机M1和注射器推动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第二步进电机M2和灌注管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第三步进电机M3和引流管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智能脑室或血肿的灌注引流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1,其输入端与键盘电路4的输出端相连,其输出端分别与第一、二步进电机驱动电路2、3、显示电路的输入端相连,第一步进电机驱动电路2的输出端与第一步进电机M1相连,第二步进电机驱动电路3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三步进电机M2、M3相连,第一步进电机M1与注射器推动传动装置5相连,第二步进电机M2与灌注管开关装置6相连,第三步进电机M3与引流管开关装置7相连,灌注管开关装置6、引流管开关装置7的前端均安装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1的输入端相连,如图1所示,压力传感器用于将灌注管27及引流管28的压力信息反馈至包括中央处理器1,即时调整步进电机的进程。 如图7所示,所述注射器推动传动装置5包括注射器9,其针管插入灌注管27的一端端部,灌注管27从灌注管开关装置6内穿过,引流管28的下端接引流袋30,引流管28从引流管开关装置7内穿过,三通管29将穿刺管31、灌注管27、引流管28的上端连通。图7中的穿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智能脑室或血肿的灌注引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处理器(1),其输入端与键盘电路(4)的输出端相连,其输出端分别与第一、二步进电机驱动电路(2、3)、显示电路的输入端相连,第一步进电机驱动电路(2)的输出端与第一步进电机M1相连,第二步进电机驱动电路(3)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三步进电机M2、M3相连,第一步进电机M1与注射器推动传动装置(5)相连,第二步进电机M2与灌注管开关装置(6)相连,第三步进电机M3与引流管开关装置(7)相连,灌注管开关装置(6)、引流管开关装置(7)的前端均安装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1)的输入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脑室或血肿的灌注引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处理器(1),其输入端与键盘电路(4)的输出端相连,其输出端分别与第一、二步进电机驱动电路(2、3)、显示电路的输入端相连,第一步进电机驱动电路(2)的输出端与第一步进电机M1相连,第二步进电机驱动电路(3)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三步进电机M2、M3相连,第一步进电机M1与注射器推动传动装置(5)相连,第二步进电机M2与灌注管开关装置(6)相连,第三步进电机M3与引流管开关装置(7)相连,灌注管开关装置(6)、引流管开关装置(7)的前端均安装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1)的输入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脑室或血肿的灌注引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推动传动装置(5)包括注射器(9),其针管插入灌注管(27)的一端端部,灌注管(27)从灌注管开关装置(6)内穿过,引流管(28)的下端接引流袋(30),引流管(28)从引流管开关装置(7)内穿过,三通管(29)将穿刺管(31)、灌注管(27)、引流管(28)的上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脑室或血肿的灌注引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器(1)的输入端与晶振电路相连,所述显示电路采用液晶显示器,所述中央处理器(1)的输入输出端与外存储器的输入输出端相连,电源电路分别向液晶显示器、晶振电路、键盘电路(4)、第一、二、三步进电机驱动电路供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脑室或血肿的灌注引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器(1)采用单片机AT89C51, 第一步进电机驱动电路(2)由第一L297芯片和第一L298N芯片组成,单片机AT89C51的33、34、35、36、37、38、39引脚分别与第一L297芯片的10、11、15、17、18、19、20引脚相连,第一L297芯片的4、5、6、7、8、9引脚分别与第一L298N芯片的IN1、IN2、IN3、IN4、ENA、ENB引脚相连,第一L297芯片的13、14引脚分别与第一L298N芯片的1、15引脚相连,第一L298N芯片的2、3引脚与第一步进电机M1相连;第二步进电机驱动电路(3)由第二L297芯片和第二L298N芯片组成,单片机AT89C51的10、11、12、13、14、15、16引脚分别与第二L297芯片的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成
申请(专利权)人:朱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