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02961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1:28
一种球拍,其包括:拍杆;拍框,所述拍框接合至所述拍杆的纵向顶端侧;以及手柄,所述手柄接合至所述拍杆的纵向后端侧,其中,所述拍框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从内周面穿透至外周面,用于供拍线穿过;所述通孔具有形成于宽度方向和通孔穿透方向之间的第一角度,该第一角度小于第二角度,该第二角度形成在宽度方向与通孔设置处的内周面的法线方向之间,所述通孔用于供拍线沿着垂直于球拍击打面上的纵向方向的宽度方向穿过,所述通孔位于相对于所述拍框的中心的纵向顶端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球拍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专利技术要求申请号为2013-109183、2013年5月2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作为优先权,该申请的内容在此参考引入。
本专利技术涉及球拍,比如用于羽毛球的球拍。
技术介绍
用于羽毛球等的球拍通常具有拍杆,拍框和手柄,该拍框接合拍杆的纵向顶端侧,该手柄接合拍杆的纵向后端侧,并且沿该拍框的圆周方向设有用于拍线穿过的多个孔(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将拍线穿线,使得在拍框内纵向延伸的拍线区域的多条竖直拍线在垂直于纵向的宽度方向彼此间开对齐,并且在宽度方向延伸的拍线区域的多条水平拍线在纵向彼此间开对齐。从而,形成网状击打表面。[专利文献1]公开号为2000-42145的日本专利申请。采用该球拍,使拍框面积变小,使得高速旋转成为可能,并且可以提高扣球时羽毛球的速度。但是,拍框面积变小时,最佳击球点也变小,并且可控性下降。此外,众所周知,用拍框内的上部分(纵向顶端侧区域)扣球会增加羽毛球的速度,并且特别地,有经验的选手在击打时倾向于使用拍框内的上部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些方面的优势在于,可能将最佳击球点扩展至框架内的纵向顶端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球拍,其包括:拍杆;拍框,所述拍框接合至所述拍杆的纵向顶端侧;以及手柄,所述手柄接合至所述拍杆的纵向后端侧,其中,所述拍框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从内周面穿透至外周面,用于供拍线穿过;所述通孔具有形成于宽度方向和通孔穿透方向之间的第一角度,该第一角度小于第二角度,该第二角度形成在宽度方向与通孔设置处的内周面的法线方向之间,所述通孔用于供拍线沿着垂直于球拍击打面上的纵向方向的宽度方向穿过,所述通孔位于相对于所述拍框的中心的纵向顶端侧。以下将结合本说明书的描述和附图,来阐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附图说明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及其优势,结合附图,进行描述;其中图1为羽毛球球拍的正视图和透视图;图2为所述球拍的拍框的上半部的正视图;以及图3A和图3B为展示了由于拍线孔的穿透方向的差异产生的水平拍线的可移动范围的差异的图。具体实施方式通过本说明书和附图的描述,至少令以下内容变得清晰。结合说明书和附图的描述,至少令以下内容变得清晰。换句话说,一种球拍,其包括:拍杆;拍框,所述拍框接合至所述拍杆的纵向顶端侧;以及手柄,所述手柄接合至所述拍杆的纵向后端侧,其中,所述拍框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从内周面穿透至外周面,用于供拍线穿过;所述通孔具有形成于宽度方向和通孔穿透方向之间的第一角度,该第一角度小于第二角度,该第二角度形成在宽度方向与通孔设置处的内周面的法线方向之间,所述通孔用于供拍线沿着垂直于球拍击打面上的纵向方向的宽度方向穿过,所述通孔位于相对于所述拍框的中心的纵向顶端侧。采用这种球拍,可以使沿宽度方向在拍框内纵向顶端侧区域穿线的拍线可移动范围变长。因此,击打时,可以使拍框内纵向顶端侧区域的拍线的变形量变大,并且可以扩展拍框内纵向顶端侧的最佳击球点。采用这种球拍,沿纵向的拍线不穿过通孔,该通孔用于拍线沿宽度方向穿过,并且该通孔具有比第二角度更小的第一角度。根据这种球拍,拍框的钻孔工序可以轻易进行。采用这种球拍,该第一角度为零度。根据这种球拍,可以更肯定地扩展拍框内纵向顶端侧的最佳击球点。采用这种球拍,该通孔不设置在相对于拍框的中心的纵向后端侧,该通孔用于拍线沿宽度方向穿过,该通孔具有比第二角度更小的第一角度。根据这种球拍,可以阻止拍框内纵向后端侧的最佳击球点变得比所需的更宽。采用这种球拍,通孔的穿透方向沿着内周面上设置通孔位置的法线方向延伸,该通孔用于供拍线沿纵向穿过。根据这种球拍,可以阻止最佳击球点在纵向扩展超出所需。===关于球拍1===下面将以羽毛球球拍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球拍的示例,阐述实施例。图1为羽毛球球拍(下文为球拍1)的正视图和透视图。注意,左边的图为正视图而右边的图为透视图。图2为球拍1的拍框10的上半部的正视图。该球拍1具有拍杆20、拍框10、手柄30、拍线40和护线管50,拍框10接合拍杆20的纵向顶端侧,手柄30接合拍杆20的纵向后端侧,拍线40在拍框10的内侧拉紧,并且拍线40穿过护线管50。在阐述中,垂直于球拍1的击打面(沿击打面的平面上)的纵向的方向称为宽度方向,而垂直于球拍1的击打面的方向称为厚度方向。拍框10的形状为在纵向延伸的大致椭圆形。此外,拍框10设有多个拍线孔11(对应于通孔),拍线孔11之间沿着拍框10的圆周方向,在拍框10的几乎整个周长中彼此间开,拍线孔11用于拍线40穿过,并且该拍线孔11从拍框的内周面10a穿透至拍框的外周面10b。如图2所示,护线管50具有圆柱部51和头部52,并且所述圆柱部51和所述头部52设有用于拍线40穿过的孔。护线管50的圆柱部51穿过拍线孔11,该圆柱部51的顶端从拍框10的内周面10a伸出,并且头部52咬合拍框10的外周面10b。此外,当拍线40在拍框10中拉紧时,例如,从拍框10的内侧穿过所述拍线孔11(护线管50)至拍框10的外侧的拍线41沿拍框10的外周面10b折回,并且重复拍线穿过下一个拍线孔11(护线管50)的动作。结果,在所述拍框10的内侧,沿宽度方向的拍线40的区域的多条“水平拍线41”在纵向彼此间开地穿线,并且沿纵向与水平拍线41相交的拍线40的区域的多条“竖直拍线42”在宽度方向彼此间开地穿线。从而形成网状击打面。注意,在拍框10纵向顶端侧区域,在外周面10b设有凹进部12,在所述凹进部12设有拍线孔11的开口,从而使所述拍线40在所述凹进部12折回。===关于拍线孔11===图3A和图3B为展示了由于拍线孔11的穿透方向的差异产生的水平拍线41的可移动范围的差异的图。采用球拍1,通过使面积的拍框10(拍框10和击打面的面积)变小,旋转时空气阻力下降,并且高速旋转成为可能,从而可以提高扣球时的羽毛球速度。但,在拍框10的面积变小的情况下,最佳击球点也变小,并且可控性下降。最佳击球点是击打时排斥力高并且振动小的区域。采用大致椭圆形的拍框10,穿过侧边(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和纵向的中心部分)的水平拍线41比穿过纵向的两端部分的水平拍线41更长,并且穿过顶部(纵向顶端侧和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的竖直拍线42比穿过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的竖直拍线42更长,并且击打拍框10内的中心部分时,所述拍线40的变形量大,从而使所述拍框10内的中心部分变成最佳击球点。另一方面,已知通过用所述拍框10纵向顶端侧区域扣球来提高羽毛球的速度,并且特别地,在击打时,有经验的选手倾向于使用所述拍框10内纵向顶端侧区域。因此,在该实施例中球拍1目的是将最佳击球点扩展至所述拍框10内的纵向顶端侧。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由宽度方向和定位在相对于所示拍框10的中心O的纵向顶端侧的拍线孔11的穿过方向形成的、水平拍线41穿过的多条拍线孔11的角度θ1(在下文也称为"穿透角度",并对应于第一角度)比由宽度方向和拍框10的内表面10a设置拍线孔11的位置的法线方向(内周面10a的切线的垂直方向)形成的角度θ2(在下文也称为“正常角度”,对应于第二角度)更小。具体地,总共8个拍线孔11(在下文也称为“水平拍线孔”)的穿透角度θ1比正常角度θ2更小,所述8个拍线孔11为在纵向对齐的水平拍线41的、用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球拍

【技术保护点】
一种球拍,其包括:拍杆;拍框,所述拍框接合至所述拍杆的纵向顶端侧;以及手柄,所述手柄接合至所述拍杆的纵向后端侧,其中,所述拍框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从内周面穿透至外周面,用于供拍线穿过;所述通孔具有形成于宽度方向和通孔穿透方向之间的第一角度,该第一角度小于第二角度,该第二角度形成在宽度方向与通孔设置处的内周面的法线方向之间,所述通孔用于供拍线沿着垂直于球拍击打面上的纵向方向的宽度方向穿过,所述通孔位于相对于所述拍框的中心的纵向顶端侧。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5.23 JP 2013-1091831.一种球拍,其包括:拍杆;拍框,所述拍框接合至所述拍杆的纵向顶端侧;以及手柄,所述手柄接合至所述拍杆的纵向后端侧,其中,所述拍框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从内周面穿透至外周面,用于供拍线穿过;用于供沿着垂直于球拍击打面上的纵向方向的宽度方向的拍线穿过的所述通孔中,位于比所述拍框的中心更靠所述纵向顶端侧的位置上的通孔具有形成于宽度方向和通孔穿透方向之间的第一角度,该第一角度小于第二角度,该第二角度形成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中阳介大谷和也
申请(专利权)人:尤尼克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