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棒驱动机构及其与控制棒的连接方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02061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包括机座、电机、传动杆、空心轴、顶推杆及至少三个抓手;空心轴与机座固定连接,空心轴的内壁设置有螺纹区,顶推杆的侧壁设有外螺纹,顶推杆容置于空心轴内并与螺纹区螺纹配合,电机固定于机座并驱使传动杆转动,传动杆的下端伸入空心轴内并与顶推杆周向定位地连接,抓手枢接于空心轴的侧壁,且抓手的下端形成向空心轴的中心轴线延伸并倾斜向下的卡勾面,顶推杆向下顶推抓手的上端并驱使至少三个抓手的卡勾面共同夹持控制棒。本控制棒驱动机构与控制棒的装拆便捷,并能有效降低控制棒脱扣的危险性。相应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与控制棒的连接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棒驱动机构及其与控制棒的连接方式
本专利技术属于控制棒驱动机构
,尤其涉及一种能够防止意外脱扣的控制棒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核反应堆堆芯的起停及功率控制均是通过控制棒驱动机构带动控制棒上下运动进出堆芯来实现的,控制棒驱动机构与控制棒之间通过一定结构连接。需要正常停堆时,控制棒驱动机构将控制棒逐步插入燃料组件而中止链反应;需要紧急停堆时,控制棒驱动机构与控制棒断开连接,控制棒依靠自身重力快速插入燃料组件内。如图1中所示,控制棒1的上端形成有一上抓头11及一下抓头12,而上抓头11与下抓头12的侧壁均由两段锥面上下连接而成,上段锥面由上而下向外侧扩张,而下端锥面由上而下向内侧收缩。控制棒1的下端为采用能吸附中子的材质制成的主体13。以目前应用最多的压水堆核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与控制棒的连接形式为例,其采用可拆接头与控制棒上端进行连接,其中可拆接头是一种两瓣的弹性片,安装在驱动杆组件上,可拆接头的端头结构与控制棒上端的结构形状对应并与控制棒连接,驱动杆组件中的一个胀头在弹簧力作用下,将可拆接头的两瓣弹性片胀紧,使其端头与控制棒联扣。当需要拆卸控制棒(即脱扣)时,需要专有的工具(如申请号为CN201010564489.7,公开日为2012年05月30日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公开的反应堆控制棒组件的应急脱扣装置)提起驱动杆组件中的拆卸杆,来带动胀头上提,从而使可拆接头的两瓣弹性片在控制棒的自重作用下向内收缩,从而使控制棒自动滑落。对于这种结构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在正常运行时,胀头在弹簧作用下一直顶着端头,可以使可拆接头与控制棒紧紧连接。但是当出现意外工况时,比如有较大的冲击载荷时,控制棒上端会挤压端头向上运动,恶劣情况下可能出现控制棒与可拆接头端头脱开的情况,导致意外脱扣。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与控制棒的装拆方便,并能够降低控制棒意外脱扣风险的控制棒驱动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控制棒的装拆方便,并能够降低控制棒意外脱扣风险的控制棒驱动机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与控制棒的连接方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包括机座、电机、传动杆、空心轴、顶推杆及至少三个抓手;所述空心轴与所述机座固定连接,所述空心轴的内壁设置有螺纹区,所述顶推杆的侧壁设有外螺纹,所述顶推杆容置于所述空心轴内并与所述螺纹区螺纹配合,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机座并驱使所述传动杆转动,所述传动杆的下端伸入所述空心轴内并与所述顶推杆周向定位地连接,所述抓手枢接于所述空心轴的侧壁,且所述抓手的下端形成向所述空心轴的中心轴线延伸并倾斜向下的卡勾面,所述顶推杆向下顶推所述抓手的上端并驱使至少三个所述抓手的所述卡勾面共同夹持控制棒。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专利技术中采用在所述抓手上设置所述卡勾面来夹持所述控制棒,只要所述抓手的上端被向下顶推,至少三个所述抓手的下端相互靠近,就能共同夹持控制棒,使控制棒与所述控制棒驱动机构连接,而欲将控制棒拆卸时,只需解除对所述抓手的顶推即可,所述控制棒便能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滑动并推动所述抓手转动而脱离倾斜向下的所述卡勾面。另外,由于顶推所述抓手的所述顶推杆由所述传动杆驱动转动,而所述传动杆又由所述电机驱动,当电机断电时,存在自锁而不会发生反转,因此所述传动杆被锁定而不能转动,即此时所述顶推杆也被锁定而无法产生上下移动,从而能够保持对所述抓手上端的抵顶,进而保证抓手对控制棒的稳固夹持,降低控制棒从抓手中意外脱扣的风险。较佳地,所述传动杆的上端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杆的下端形成第一连接部,所述顶推杆的上端形成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中的一者为横截面呈非圆形的杆体,另一者为横截面呈与所述杆体相应的非圆形的凹槽。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横截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横截面的形状为相应的非圆形,并且其中一者为杆体,另一者为凹槽,因此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互套接后,可以实现周向定位而将所述传动杆的转动传递给所述顶推杆。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为横截面呈多边形的杆体,所述第二连接部为横截面呈多边形的凹槽。较佳地,所述控制棒驱动机构还包括一螺母,所述螺母形成所述螺纹区,所述螺母固定于所述空心轴内并位于所述空心轴上端,所述顶推杆上端的侧壁设置外螺纹并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所述传动杆穿入所述螺母内。在所述空心轴内固定所述螺母,可以实现所述顶推杆与所述空心轴的螺纹连接,并且不需要在所述空心轴的内壁加工螺纹,简化了制造工艺。较佳地,所述顶推杆的下端形成向所述顶推杆的中心轴线延伸并倾斜向下的锥形面。所述锥形面的存在便于所述顶推杆向下顶推所述抓手。具体地,所述抓手的上端形成与所述锥形面相抵顶的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锥形面配合,增大所述顶推杆与所述抓手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所述顶推杆对所述抓手的抵顶更加稳固。较佳地,至少三个所述抓手沿所述空心轴的周向均匀分布设置。将所述抓手均匀分布设置,能够对所述控制棒施加平衡的夹持力,避免控制棒被夹持时产生晃动。较佳地,所述空心轴的侧壁开设至少两个呈贯穿设置的安装孔,所述抓手枢接于所述安装孔内。具体地,所述安装孔的下侧壁远离所述空心轴的中心轴线的一侧凸伸形成与所述抓手下端的外侧抵顶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的作用是限制所述抓手的下端向外摆动的幅度,当所述抓手下端与所述限位凸起抵触后,所述抓手的下端便不能再继续往外摆动。具体地,所述控制棒驱动机构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空心轴外并遮盖所述安装孔及所述抓手。所述套筒一方面起到遮盖作用,以保护内部的抓手等部件,另一方面也起到与所述限位凸起类似的限位作用,防止所述抓手的摆动幅度超出所述安装孔外。更进一步地,所述空心轴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套筒内壁对应设置螺纹并螺纹连接到所述空心轴上。通过在所述空心轴设置外螺纹,使套筒在空心轴上的安装和拆卸更加便捷。较佳地,所述空心轴的下端内壁形成向所述空心轴的中心轴线延伸并倾斜向上的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在所述控制棒驱动机构欲抓取控制棒时,起到导向作用,其与控制棒下抓头的斜面相互配合,而将控制棒的上抓头顺利导向进入所述空心轴内。较佳地,所述控制棒驱动机构还包括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传动地连接与所述电机与所述传动杆之间。所述减速机构的作用是将电机的转速改变到实际所需要的转速,并且所述减速机构可以是蜗轮蜗杆式的减速机构,这样的减速机构具有自锁作用,从而能够结合电机的自锁,形成双重自锁,确保在断电工况下,控制棒难以从抓手中脱扣。相应地,为实现另一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所述控制棒驱动机构与控制棒的连接方式,所述控制棒上端形成有上抓头,所述连接方式具体为: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传动杆正转时,所述传动杆带动所述顶推杆正转,所述顶推杆转动的同时藉由与所述螺纹区的螺纹配合在所述空心轴内向下移动并向下顶推所述抓手的上端,使所述抓手的下端相互靠拢,所述卡勾面夹持所述上抓头;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传动杆反转时,所述传动杆带动所述顶推杆反转,所述顶推杆转动的同时藉由与所述螺纹区的螺纹配合在所述空心轴内向上移动并脱离所述抓手的上端,所述控制棒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挤开所述卡勾面而与所述抓手分离。本连接方式中抓头与控制棒的装拆更加便捷,且通过电机的自锁作用,能够降低控制棒从抓手中脱扣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控制棒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控制棒驱动机构及其与控制棒的连接方式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电机、传动杆、空心轴、顶推杆及至少三个抓手;所述空心轴与所述机座固定连接,所述空心轴的内壁设置有螺纹区,所述顶推杆的侧壁设有外螺纹,所述顶推杆容置于所述空心轴内并与所述螺纹区螺纹配合,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机座并驱使所述传动杆转动,所述传动杆的下端伸入所述空心轴内并与所述顶推杆周向定位地连接,所述抓手枢接于所述空心轴的侧壁,且所述抓手的下端形成向所述空心轴的中心轴线延伸并倾斜向下的卡勾面,所述顶推杆向下顶推所述抓手的上端并驱使至少三个所述抓手的所述卡勾面共同夹持控制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电机、传动杆、空心轴、顶推杆及至少三个抓手;所述空心轴与所述机座固定连接,所述空心轴的内壁设置有螺纹区,所述顶推杆的侧壁设有外螺纹,所述顶推杆容置于所述空心轴内并与所述螺纹区螺纹配合,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机座并驱使所述传动杆转动,所述传动杆的下端伸入所述空心轴内并与所述顶推杆周向定位地连接,所述抓手枢接于所述空心轴的侧壁,且所述抓手的下端形成向所述空心轴的中心轴线延伸并倾斜向下的卡勾面,所述顶推杆向下顶推所述抓手的上端并驱使至少三个所述抓手的所述卡勾面共同夹持控制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的上端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杆的下端形成第一连接部,所述顶推杆的上端形成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中的一者为横截面呈非圆形的杆体,另一者为横截面呈与所述杆体相应的非圆形的凹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横截面呈多边形的杆体,所述第二连接部为横截面呈多边形的凹槽。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棒驱动机构还包括一螺母,所述螺母形成所述螺纹区,所述螺母固定于所述空心轴内并位于所述空心轴上端,所述顶推杆上端的侧壁设置外螺纹并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所述传动杆穿入所述螺母内。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杆的下端形成向所述顶推杆的中心轴线延伸并倾斜向下的锥形面。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手的上端形成与所述锥形面相抵顶的斜面。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三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朝晖周建明吕永红王晓白冰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