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牦牛的受精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76897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受精率的用于牦牛的受精架。该用于牦牛的受精架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第一栏杆、第二栏杆、第三栏杆、第四栏杆、第五栏杆、第六栏杆、第一卡位板、第一限位装置、第二卡位板、第二限位装置。在使用时,将母牦牛牵入四根立柱围成的空间内并使牦牛的头部伸入第一栏杆与第二栏杆之间的间隙,接着旋转第一卡位板和第二卡位板将牦牛的身体卡住避免牦牛乱动,将第一卡位板和第二卡位板旋转到位后分别利用第一限位装置和第二限位装置将二者固定,然后进行交配受精,由于牦牛被第一卡位板、第二卡位板卡住无法动弹,可以使得交配过程顺利进行,从而提高了受精的几率。适合在牲畜养殖领域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受精率的用于牦牛的受精架。该用于牦牛的受精架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第一栏杆、第二栏杆、第三栏杆、第四栏杆、第五栏杆、第六栏杆、第一卡位板、第一限位装置、第二卡位板、第二限位装置。在使用时,将母牦牛牵入四根立柱围成的空间内并使牦牛的头部伸入第一栏杆与第二栏杆之间的间隙,接着旋转第一卡位板和第二卡位板将牦牛的身体卡住避免牦牛乱动,将第一卡位板和第二卡位板旋转到位后分别利用第一限位装置和第二限位装置将二者固定,然后进行交配受精,由于牦牛被第一卡位板、第二卡位板卡住无法动弹,可以使得交配过程顺利进行,从而提高了受精的几率。适合在牲畜养殖领域推广应用。【专利说明】用于牦牛的受精架
本技术涉及牲畜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牦牛的受精架。
技术介绍
牦牛是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草食性反刍家畜。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主要产于中国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适应高寒生态条件,耐粗、耐劳,善走陡坡险路、雪山沼泽,能游渡江河激流,有“高原之舟”之称。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牦牛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牦牛还有识途的本领,善走险路和沼泽地,并能避开陷阱择路而行,可作旅游者的前导。因此,在高寒地区,牦牛被广泛养殖。 在牦牛的养殖过程中,为了扩大养殖规模,如何提高母牦牛受精怀孕的几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母牦牛受精怀孕一般是靠自然交配,但自然交配的几率很小,这就使得母牦牛受精怀孕的几率很低,为了提高母牦牛受精怀孕的几率,现有的做法都是人为的使牦牛进行交配,为了是牦牛的交配过程能够顺利进行,通常都需要使母牦牛不能乱动,为了使母牦牛在交配受精过程中不乱动,通常都采用一个受精架,将母牦牛固定在受精架内,现有的受精架都很简陋,只是用几根栏杆围成,牦牛在交配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固定母牦牛,很容易导致交配失败,受精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受精率的用于牦牛的受精架。 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用于牦牛的受精架,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所述第一立柱的上端与第二立柱的上端通过第一栏杆相连,所述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之间还设置有与第一栏杆平行的第二栏杆,第二立柱的上端与第三立柱的上端通过第三栏杆相连,所述第二立柱与第三立柱之间还设置有与第三栏杆平行的第四栏杆,第一立柱的上端与第四栏杆的上端通过第五栏杆相连,所述第一立柱与第四立柱之间还设置有与第五栏杆平行的第六栏杆,所述第三栏杆与第五栏杆互相平行,且第三栏杆与第一栏杆互相垂直,所述第四立柱上连接有第一卡位板,所述第一卡位板通过铰链固定在第四立柱上,第一卡位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卡位板的第一限位装置,第三立柱上连接有第二卡位板,所述第二卡位板通过铰链固定在第三立柱上,第二卡位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卡位板的第二限位装置。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限位装置包括第一限位杆和第一固定立柱,所述第一固定立柱固定在第五栏杆上,第一限位杆的一端通过铰链固定在第一卡位板上,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卡圈,所述第一固定立柱能够插入第一卡圈内;所述第二限位装置包括第二限位杆和第二固定立柱,所述第二固定立柱固定在第三栏杆上,第二限位杆的一端通过铰链固定在第二卡位板上,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卡圈,所述第二固定立柱能够插入第二卡圈内。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卡位板的上端设置有保护杆,所述第二卡位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三固定立柱,所述保护杆的一端通过铰链固定在第一卡位板上,另一端设置有卡孔,所述第三固定立柱能够插入卡孔内。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卡位板的内侧端面设置有第一弧形缺口,第二卡位板的内侧端面设置有第二弧形缺口,第一弧形缺口与第二弧形缺口相对应。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栏杆、第二栏杆的长度为160cm,第三栏杆、第四栏杆、第五栏杆、第六拉栏杆的长度为120cm,第—N立板、第二卡位板的宽度为40cm。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弧形缺口、第二弧形缺口的中心距离地面的高度为55cm。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用于牦牛的受精架在使用时,将母牦牛牵入四根立柱围成的空间内并使牦牛的头部伸入第一栏杆与第二栏杆之间的间隙,接着旋转第一卡位板和第二卡位板将牦牛的身体卡住避免牦牛乱动,将第一卡位板和第二卡位板旋转到位后分别利用第一限位装置和第二限位装置将二者固定,然后进行交配受精,由于牦牛被第一卡位板、第二卡位板卡住无法动弹,可以使得交配过程顺利进行,从而提高了受精的几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用于牦牛的受精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第四立柱4、第一栏杆5、第二栏杆6、第三栏杆7、第四栏杆8、第五栏杆9、第六栏杆10、第 N立板11、第一限位装置12、第一限位杆121、第一固定立柱122、第一卡圈123、第二卡位板13、第二限位装置14、第二限位杆141、第二固定立柱142、第二卡圈143、保护杆15、第三固定立柱16、第一弧形缺口 17、第二弧形缺口 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该用于牦牛的受精架,包括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第四立柱4,所述第一立柱I的上端与第二立柱2的上端通过第一栏杆5相连,所述第一立柱I与第二立柱2之间还设置有与第一栏杆5平行的第二栏杆6,第二立柱2的上端与第三立柱3的上端通过第三栏杆7相连,所述第二立柱2与第三立柱3之间还设置有与第三栏杆7平行的第四栏杆8,第一立柱I的上端与第四栏杆8的上端通过第五栏杆9相连,所述第一立柱I与第四立柱4之间还设置有与第五栏杆9平行的第六栏杆10,所述第三栏杆7与第五栏杆9互相平行,且第三栏杆7与第一栏杆5互相垂直,所述第四立柱4上连接有第一卡位板11,所述第一卡位板11通过铰链固定在第四立柱4上,第一卡位板1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卡位板11的第一限位装置12,第三立柱3上连接有第二卡位板13,所述第二卡位板13通过铰链固定在第三立柱3上,第二卡位板13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卡位板13的第二限位装置14。该用于牦牛的受精架在使用时,将母牦牛牵入四根立柱围成的空间内并使牦牛的头部伸入第一栏杆5与第二栏杆6之间的间隙,接着旋转第一卡位板11和第二卡位板13将牦牛的身体卡住避免牦牛乱动,将第一卡位板11和第二卡位板13旋转到位后分别利用第一限位装置12和第二限位装置14将二者固定,然后进行交配受精,由于牦牛被第一卡位板11、第二卡位板13卡住无法动弹,可以使得交配过程顺利进行,从而提高了受精的几率。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装置12、第二限位装置14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只要能够将第一卡位板11和第二卡位板13分别固定即可,作为优选的方式是:所述第一限位装置12包括第一限位杆121和第一固定立柱122,所述第一固定立柱122固定在第五栏杆9上,第一限位杆121的一端通过铰链固定在第一卡位板11上,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卡圈123,所述第一固定立柱122能够插入第一卡圈123内;所述第二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于牦牛的受精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第四立柱(4),所述第一立柱(1)的上端与第二立柱(2)的上端通过第一栏杆(5)相连,所述第一立柱(1)与第二立柱(2)之间还设置有与第一栏杆(5)平行的第二栏杆(6),第二立柱(2)的上端与第三立柱(3)的上端通过第三栏杆(7)相连,所述第二立柱(2)与第三立柱(3)之间还设置有与第三栏杆(7)平行的第四栏杆(8),第一立柱(1)的上端与第四栏杆(8)的上端通过第五栏杆(9)相连,所述第一立柱(1)与第四立柱(4)之间还设置有与第五栏杆(9)平行的第六栏杆(10),所述第三栏杆(7)与第五栏杆(9)互相平行,且第三栏杆(7)与第一栏杆(5)互相垂直,所述第四立柱(4)上连接有第一卡位板(11),所述第一卡位板(11)通过铰链固定在第四立柱(4)上,第一卡位板(1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卡位板(11)的第一限位装置(12),第三立柱(3)上连接有第二卡位板(13),所述第二卡位板(13)通过铰链固定在第三立柱(3)上,第二卡位板(13)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卡位板(13)的第二限位装置(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敏何明珠龚旭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龙日种畜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