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色感放射线性组合物、着色硬化膜、彩色滤光片、图案形成方法、彩色滤光片的制造方法、固体摄影元件以及图像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76102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着色感放射线性组合物,其包括:(A)色素多聚体、(B)颜料、(C)聚合性化合物、(D)光聚合引发剂以及(E)使一末端具有羟基的聚合物与酸酐进行反应而获得的分散树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着色感放射线性组合物,其包括:(A)色素多聚体、(B)颜料、(C)聚合性化合物、(D)光聚合引发剂以及(E)使一末端具有羟基的聚合物与酸酐进行反应而获得的分散树脂。【专利说明】着色感放射线性组合物、着色硬化膜、彩色滤光片、图案形成方法、彩色滤光片的制造方法、固体摄影元件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涉及一种适合于制造液晶显示元件或固体摄影元件等中所使用的彩色滤光片的着色感放射线性组合物、着色硬化膜、彩色滤光片、图案形成方法、彩色滤光片的制造方法、固体摄影元件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制造液晶显示装置或固体摄影元件等中所使用的彩色滤光片的方法之一有颜料分散法。作为该颜料分散法,有利用使颜料分散于各种感光性组合物中而成的着色感光性组合物,并通过光刻(photolithography)法来制造彩色滤光片的方法。S卩,使用旋转涂布机或辊涂机等将硬化性组合物涂布于基板上,使其干燥来形成涂布膜,然后对该涂布膜进行图案曝光并进行显影,由此获得经着色的像素。仅针对所期望的色相部分重复该操作,由此制造彩色滤光片。 上述方法因使用颜料,故对于光或热稳定,并且因通过光刻法来进行图案化,故充分地确保位置精度,该方法作为适合于制造彩色显示器用彩色滤光片等的方法而得到广泛利用。 另一方面,近年来,对于电荷稱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O))等固体摄影元件用的彩色滤光片,期望进一步的高精细化。伴随高精细化,存在图案的尺寸微细化的倾向,但一般认为自从前以来广泛利用的颜料分散法难以使图案的尺寸进一步微细化,而难以进一步提升分辨率。其原因之一在于:在微细的图案中,颜料粒子凝聚而形成的粗大粒子成为产生颜色不均的原因。因此,近年来,变成如下的状况:迄今为止所通用的颜料分散法未必适合如固体摄影元件般的要求微细图案的用途。 目前,使用颜料(pigment)作为着色剂来制作彩色滤光片,但正在研究使用染料(dye)来代替颜料。当使用染料时,以下所示的方面尤其成为问题。(I)通常与颜料相比,染料的耐光性、耐热性欠佳。尤其,存在如下的问题:因经常用作液晶显示器等的电极的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 I TO)进行成膜时的高温步骤,而导致光学特性变化。 (2)染料存在抑制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倾向,因此在将自由基聚合用作硬化方法的体系中,着色感光性组合物的设计中伴随困难。 尤其,当将光刻法用于彩色滤光片的制作时,以下所示的方面成为问题。 (3)通常的染料在碱性水溶液或有机溶剂(以下也简称为溶剂)中的溶解度低,因此难以获得具有所期望的光谱的着色感光性组合物。 (4)染料与着色感光性组合物中的其他成分显现相互作用的情况多,难以调节曝光部、未曝光部的溶解性(显影性)。 (5)当染料的摩尔吸光系数(ε )低时,必须添加大量的染料。因此,不得不相对地减少着色感光性组合物中的聚合性化合物(单体)或粘合剂、光聚合引发剂等其他成分,组合物的硬化性、硬化后的耐热性、显影性等下降。 由于这些问题,因此迄今为止难以使用染料来形成如下的着色图案,即微细且构成为薄膜、牢固性也优异的高精细彩色滤光片用着色图案。另外,在固体摄影元件用的彩色滤光片的情况下,要求使着色层变成I μ m以下的薄膜。因此,为了获得所期望的吸收,必须向硬化性组合物中添加相对大量的色素,而变成产生上述问题的结果。 另外,对于含有染料的着色感光性组合物已指出有如下的问题:当在成膜后实施了加热处理时,在邻接的色相(hue)不同的着色图案间或经积层而重叠的层间容易产生色移(color migrat1n)现象。除色移以外,还存在如下等问题:在低曝光量区域中,图案容易因感光度下降而剥离,或者由于有助于光刻特性的感光性成分的量相对减少,因此因过热(膜因加热而熔化的现象)或显影时的溶出等而无法获得所期望的形状或色浓度。 作为解决此种问题的方法,自从前以来提出有选择引发剂的种类或增加引发剂的添加量等各种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另外,揭示有如下的彩色滤光片的制造方法:在形成着色图案后,一面对基材进行加热一面对着色图案照射光,借此在使曝光温度上升的状态下进行聚合,而提高系统的聚合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进而,揭示有如下的彩色滤光片的制造方法:在显影处理与加热处理之间进行光照射,防止彩色滤光片的形状变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另外,揭示有通过将色素加以聚合物化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专利文献7)。 日本专利特开2005-316012号公报 日本专利第3309514号公报 日本专利特开2006-258916号公报 日本专利特开2007-139906号公报 日本专利特开2007-138051号公报 日本专利第3736221号公报 日本专利特开2000-16242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称不上可充分地形成微细的图案,而需要进一步的改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状况而完成的专利技术,其将达成以下目的作为课题。 S卩,本专利技术的第I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着色感放射线性组合物,其即便在形成微细的图案时,也可形成图案形状优异的着色图案,且图案表面粗糙及显影部的残渣得到抑制。 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2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颜色特性优异的着色硬化膜及具备该着色硬化膜的彩色滤光片。 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3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形成颜色特性优异的着色图案的图案形成方法及彩色滤光片的制造方法。 进而,本专利技术的第4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颜色特性优异的彩色滤光片的固体摄影元件及图像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或有机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 EL)显示装置等)。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专利技术人等人进行详细研究的结果,发现通过含有特定的着色成分、硬化性成分、以及特定的分散树脂的着色感放射线性组合物,可在形成微细的图案时抑制作为问题的图案形状、图案表面粗糙及显影部的残渣,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具体手段如下所述。 <1> 一种着色感放射线性组合物,其包括:㈧色素多聚体、⑶颜料、(C)聚合性化合物、(D)光聚合引发剂以及(E)使一末端具有羟基的聚合物与酸酐进行反应而获得的分散树脂。 〈2>如〈1>所述的着色感放射线性组合物,其中上述⑷色素多聚体具有源自如下的色素的部分结构,上述色素选自二吡咯亚甲基(dipyiromethene)色素、偶氮(azo)色素、蒽醌(anthraquinone)色素、三苯基甲烧(triphenyImethane)色素、二苯并哌喃(xanthene)色素、花青(cyanine)色素、方酸(squarylium)色素、喹酞酮(quinophthalone)色素、酞菁(phthalocyanine)色素及亚酞菁(subphthalocyanine)色素。 <3>如〈1>或〈2>所述的着色感放射线性组合物,其中上述(A)色素多聚体具有源自如下的色素的部分结构,上述色素选自二吡咯亚甲基色素、三苯基甲烷色素及二苯并哌喃色素。 <4>如〈1>至〈3>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着色感放射线性组合物,其包括:(A)色素多聚体;(B)颜料;(C)聚合性化合物;(D)光聚合引发剂;以及(E)使一末端具有羟基的聚合物与酸酐进行反应而获得的分散树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子祐士出井宏明人见诚一尾田和也村上阳祐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