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73230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0 1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滴丸机包括药液罐、滴罐和冷却柱,药液罐罐体通过进药液管路与滴罐连通,进药液管路上安装控制阀,进药液管路外具有第一保温层,滴罐罐体中安装压力传感器、高液位传感器和低液位传感器,滴罐罐体侧壁上连接压缩空气进气管,压缩空气进气管的位置高于高液位传感器、低于压力传感器,压缩空气进气管上安装电动控制阀,压力传感器、高液位传感器、低液位传感器和电动控制阀均连接控制系统,滴罐外侧设置第二保温层,滴罐罐体底部与滴罐罐体侧壁通过螺纹连接,滴罐罐体侧壁底部安装密封圈。通过本滴丸机能够使生产出的滴丸重量均匀,确保滴丸的高合格率,同时能够实现一定范围内丸重以及滴速的在线调节,无需停机,操作简便易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所述滴丸机包括药液罐、滴罐和冷却柱,药液罐罐体通过进药液管路与滴罐连通,进药液管路上安装控制阀,进药液管路外具有第一保温层,滴罐罐体中安装压力传感器、高液位传感器和低液位传感器,滴罐罐体侧壁上连接压缩空气进气管,压缩空气进气管的位置高于高液位传感器、低于压力传感器,压缩空气进气管上安装电动控制阀,压力传感器、高液位传感器、低液位传感器和电动控制阀均连接控制系统,滴罐外侧设置第二保温层,滴罐罐体底部与滴罐罐体侧壁通过螺纹连接,滴罐罐体侧壁底部安装密封圈。通过本滴丸机能够使生产出的滴丸重量均匀,确保滴丸的高合格率,同时能够实现一定范围内丸重以及滴速的在线调节,无需停机,操作简便易行。【专利说明】滴丸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滴丸机,属于滴丸生产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通常采用滴丸机生产滴丸,即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在药液罐中溶解,然后将混合药液送入滴罐中,再通过滴罐的滴头滴入与混合药液不相溶的冷却柱的冷却液中,从而迅速冷却收缩成滴丸,但目前滴丸机结构简单,主要通过滴罐的滴头内径大小来控制滴丸重量,当待生产的滴丸重量变化时,需要整体更换滴头,不能对滴丸重量进行在线调节,而且随着滴罐中药液量的减少,滴罐内压力发生变化,生产出的滴丸重量差异较明显,合格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实现滴丸重量的在线调节且生产出的滴丸重量均匀、合格率高的滴丸机。 本技术所述的滴丸机,包括药液罐、滴罐和冷却柱,药液罐罐体通过进药液管路与滴罐连通,进药液管路上安装控制阀,滴罐罐体底部安装滴头,滴头上具有滴头开关,进药液管路外具有第一保温层,滴罐罐体中安装压力传感器、高液位传感器和低液位传感器,滴罐罐体侧壁上连接压缩空气进气管,压缩空气进气管的位置高于高液位传感器、低于压力传感器,压缩空气进气管上安装电动控制阀,压力传感器、高液位传感器、低液位传感器和电动控制阀均连接控制系统,滴罐罐体顶部和滴罐罐体侧壁的外侧设置第二保温层,滴罐罐体底部与滴罐罐体侧壁通过螺纹连接,滴罐罐体侧壁底部设置密封槽,密封槽中安装密封圈。 工作原理及过程: 工作时,将药液罐中的混合药液沿进药液管路送入滴罐中,当滴罐中混合药液达到高液位时,高液位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液位信号传给控制系统,并由控制系统控制进药液管路上的控制阀关闭,混合药液不再进入滴罐中,同时滴罐内的压力传感器会将压力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并由控制系统控制压缩空气进气管上的电动控制阀的开启大小且开启滴头开关,在滴液过程中,压力传感器随时将滴罐内的压力信息传递给控制系统,并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压缩空气进气管的进气量,从而能够使滴罐内的压力值保持恒定,使生产出的滴丸重量均匀,保证了滴丸的高合格率。当滴罐中混合药液达到低液位时,低液位传感器则将该液位信号传给控制系统,并由控制系统控制进药液管路上的控制阀打开,使混合药液继续送入滴罐中,并重复上述动作。由于压缩空气进气管上的电动控制阀的开启大小可调,因此能够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实现丸重以及滴速的在线调节,无需停机,操作简便易行。 本滴丸机可以实现一定范围内丸重的在线调节,但当前、后要生产的滴丸重量相差很大时,还需要停机更换滴头,更换时,直接将滴罐罐体底部拧下,并更换另一带有不同内径滴头的滴罐罐体底部即可,操作方便,滴罐罐体侧壁底部安装的密封圈能够确保滴罐的密封性;滴罐罐体外设置的保温层能够将滴罐内的药液保温,确保最终滴丸质量。 上述的药液罐罐体内安装搅拌装置,药液罐罐体上部设置投料口,投料口上安装封堵帽,药液罐罐体上部还具有压缩空气接入口,压缩空气接入口上安装第二电动控制阀,第二电动控制阀连接控制系统,药液罐罐体的外部依次设置加热层和第三保温层。在药液罐中配备混合药液时,需要先将适量的药物从投料口投入药液罐罐体的基质中,然后通过封堵帽将投料口封堵,实现药液罐的整体密封,之后通过电机驱动搅拌装置将药物与基质充分搅拌,同时通过加热层对混合药液进行加热,便于与冷却柱的冷却液形成高低温差,便于滴丸的成型。当滴罐中的混合药液不足时,控制系统控制第二电动控制阀和进药液管路上的控制阀开启,将混合药液送入滴罐中,直至混合药液到达滴罐的高液位,然后由控制系统控制第二电动控制阀进药液管路上的控制阀关闭。 除上述外,为了方便滴头安装且调节最佳滴距,可将冷却柱安装在升降机构上。其中,升降机构可采用液压缸、气缸等。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滴丸机结构设计合理,通过本滴丸机能够使滴罐罐体压力值保持恒定,从而使生产出的滴丸重量均匀,保证了滴丸的高合格率,同时能够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实现一定范围内丸重以及滴速的在线调节,无需停机,操作简便易行。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滴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I部位的放大图。 图中:1、药液罐罐体;2、加热层;3、第三保温层;4、搅拌装置;5、压缩空气接入口 ; 6、电机;7、封堵帽;8、进药液管路;9、第一保温层;10、控制阀;11、滴罐罐体;12、冷却柱;13、升降机构;14、压缩空气进气管;15、电动控制阀;16、压力传感器;17、高液位传感器;18、滴罐罐体侧壁;19、低液位传感器;20、密封槽;21、密封圈;22、滴罐罐体底部;23、滴头;24、第二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3所示,本滴丸机包括药液罐、滴罐和冷却柱12,药液罐罐体I通过进药液管路8与滴罐连通,进药液管路8上安装控制阀10,滴罐罐体底部22安装滴头23,滴头23上具有滴头开关,进药液管路8外具有第一保温层9,滴罐罐体11中安装压力传感器16、高液位传感器17和低液位传感器19,滴罐罐体侧壁18上连接压缩空气进气管14,压缩空气进气管14的位置高于高液位传感器17、低于压力传感器16,压缩空气进气管14上安装电动控制阀15,压力传感器16、高液位传感器17、低液位传感器19和电动控制阀15均连接控制系统,滴罐罐体顶部和滴罐罐体侧壁18的外侧设置第二保温层24,滴罐罐体底部22与滴罐罐体侧壁18通过螺纹连接,滴罐罐体侧壁18底部设置密封槽20,密封槽20中安装密封圈21。 工作原理及过程: 工作时,将药液罐中的混合药液沿进药液管路8送入滴罐中,当滴罐中混合药液达到高液位时,高液位传感器17将检测到的液位信号传给控制系统,并由控制系统控制进药液管路8上的控制阀10关闭,混合药液不再进入滴罐中,同时滴罐内的压力传感器16会将压力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并由控制系统控制压缩空气进气管14上的电动控制阀15的开启大小且开启滴头开关,在滴液过程中,压力传感器16随时将滴罐内的压力信息传递给控制系统,并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压缩空气进气管14的进气量,从而能够使滴罐内的压力值保持恒定,使生产出的滴丸重量均匀,保证了滴丸的高合格率。当滴罐中混合药液达到低液位时,低液位传感器19则将该液位信号传给控制系统,并由控制系统控制进药液管路8上的控制阀10打开,使混合药液继续送入滴罐中,并重复上述动作。由于压缩空气进气管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滴丸机,包括药液罐、滴罐和冷却柱(12),药液罐罐体(1)通过进药液管路(8)与滴罐连通,进药液管路(8)上安装控制阀(10),滴罐罐体底部(22)安装滴头(23),滴头(23)上具有滴头开关,其特征在于:进药液管路(8)外具有第一保温层(9),滴罐罐体(11)中安装压力传感器(16)、高液位传感器(17)和低液位传感器(19),滴罐罐体侧壁(18)上连接压缩空气进气管(14),压缩空气进气管(14)的位置高于高液位传感器(17)、低于压力传感器(16),压缩空气进气管(14)上安装电动控制阀(15),压力传感器(16)、高液位传感器(17)、低液位传感器(19)和电动控制阀(15)均连接控制系统,滴罐罐体顶部和滴罐罐体侧壁(18)的外侧设置第二保温层(24),滴罐罐体底部(22)与滴罐罐体侧壁(18)通过螺纹连接,滴罐罐体侧壁(18)底部设置密封槽(20),密封槽(20)中安装密封圈(2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维权波涛曹景秋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复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