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类圈养防逃逸隔拦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54192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9 16: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蛙类饲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实验用蛙圈养防逃逸隔拦板。它由多个隔栏板单元构成,每一个隔栏板单元由顶轮、上三角架、中边框、中外轮、中内轮、防爬布、底轮、基墙、连接柱和下三角架构成。中边框与上三角架、下三角架共同构成一个指向右上方方向的箭头形构架。防爬布是通过无纺布和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粘合而成的柔性卷材。防爬布绕过所述顶轮、中外轮、中内轮和底轮并在竖直截面上围成闭合图形。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阻止蛇向上运动,能够起到防止蛇向外逃逸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蛙类饲养
,特别是涉及一种实验用蛙圈养防逃逸隔拦板。它由多个隔栏板单元构成,每一个隔栏板单元由顶轮、上三角架、中边框、中外轮、中内轮、防爬布、底轮、基墙、连接柱和下三角架构成。中边框与上三角架、下三角架共同构成一个指向右上方方向的箭头形构架。防爬布是通过无纺布和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粘合而成的柔性卷材。防爬布绕过所述顶轮、中外轮、中内轮和底轮并在竖直截面上围成闭合图形。本专利技术能够阻止蛇向上运动,能够起到防止蛇向外逃逸的作用。【专利说明】蛇类圈养防逃逸隔拦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蛙类饲养
,特别是涉及一种蛇类圈养防逃逸隔拦板。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养殖户在圈养蛇的过程中,经常遭遇蛇越过圈养的拦板逃逸的事件。由于 蛇是依靠摩擦力行走,其鳞甲能够和各种倾斜度的平面贴合并产生所需的摩擦力来提供其 前行的动力,因此现有的圈养栏板无论做多高、多厚都难以对蛇进行拦截。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杜绝蛇逃逸的蛇类圈养防逃逸 隔拦板。 解决本专利技术技术问题的方案是:蛇类圈养防逃逸隔拦板,由多个隔栏板单元构成, 每一个隔栏板单元由顶轮、上三角架、中边框、中外轮、中内轮、防爬布、底轮、基墙、连接柱 和下三角架构成。其中,上三角架和下三角架是具有一条共同的边框的两个三角形构架,上 三角架位于下三角架的上方,所述的共同的边框是中边框,中边框与上三角架、下三角架共 同构成一个指向右上方方向的箭头形构架。 在所述箭头形构件的左端、下端以及中边框的下端依次设置有顶轮、底轮和中内 轮,在中内轮的右上方的中边框上还设有中外轮。 顶轮、底轮、中内轮和中外轮都套于与所述箭头形构架焊接为一体的转轴上并能 够绕各自的转轴转动。 下三角架的下端与坚直的连接柱的上端焊接为一体,连接柱的下端固定于砖砌的 基墙的顶端。 防爬布是通过无纺布和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粘合而成的柔性卷材。防爬布绕过所 述顶轮、中外轮、中内轮和底轮并在坚直截面上围成闭合图形。所述的聚四氟乙烯薄膜处于 此闭合图形的外壁。其中,顶轮、中外轮和底轮在防爬布所围成的闭合图形以内,中内轮在 所述闭合图形以外。在坚直面和水平面上,中内轮均处于顶轮和底轮之间的位置。 当防爬布绕顶轮、底轮、中内轮和中外轮发生坚向运动时,顶轮、底轮、中内轮和中 外轮均能够以相同的线速度转动。 在每一个隔栏板单元中,两个箭头形构架分别位于防爬布的两侧边。 多个隔栏板单元沿着基墙的纵向排列并在地面上围合成一个封闭结构。相邻两个 隔栏板单元的所述箭头形构架彼此相贴。 采用上述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显著进步: 1.当蛇沿着基墙向上爬行时,一旦爬到防爬布上,只要蛇身要继续向上移动必定 会对防爬布施加向下的摩擦力,这种摩擦力会立即驱使顶轮、底轮、中内轮和中外轮转动, 并使防爬布向下运动,使得蛇身难以继续向上运动,这样就起到了防止蛇向外逃逸的作用。 2.由于顶轮处于中内轮的朝向所述蛇类圈养防逃逸隔拦板内部的斜向上方向,中 内轮也处于底轮的朝向所述蛇类圈养防逃逸隔拦板内部的斜向上方向,因此蛇在向上爬行 过程中,其身体没有依托物,其自身的重力缺乏支撑点,使其爬行困难,进一步起到了防止 蛇逃逸的作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相邻隔栏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中:01.顶轮02.上三角架03.中边框04.中外轮05.中内轮06.防爬布 07.底轮08.基墙09.连接柱10.下三角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蛇类圈养防逃逸隔拦板,由多个隔栏板单元构成,每一个隔栏板单元由顶轮01、上 三角架02、中边框03、中外轮04、中内轮05、防爬布06、底轮07、基墙08、连接柱09和下三 角架10构成。其中,上三角架02和下三角架10是具有一条共同的边框的两个三角形构架, 上三角架02位于下三角架10的上方,所述的共同的边框是中边框03,中边框03与上三角 架02、下三角架10共同构成一个指向右上方方向的箭头形构架。 在所述箭头形构件的左端、下端以及中边框03的下端依次设置有顶轮01、底轮07 和中内轮05,在中内轮05的右上方的中边框03上还设有中外轮04。 顶轮01、底轮07、中内轮05和中外轮04都套于与所述箭头形构架焊接为一体的 转轴上并能够绕各自的转轴转动。 下三角架10的下端与坚直的连接柱09的上端焊接为一体,连接柱09的下端固定 于砖砌的基墙08的顶端。 防爬布06是通过无纺布和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粘合而成的柔性卷材。防爬布06 绕过所述顶轮01、中外轮04、中内轮05和底轮07并在坚直截面上围成闭合图形。所述的 聚四氟乙烯薄膜处于此闭合图形的外壁。其中,顶轮01、中外轮04和底轮07在防爬布06 所围成的闭合图形以内,中内轮05在所述闭合图形以外。在坚直面和水平面上,中内轮05 均处于顶轮01和底轮07之间的位置。 当防爬布06绕顶轮01、底轮07、中内轮05和中外轮04发生坚向运动时,顶轮01、 底轮07、中内轮05和中外轮04均能够以相同的线速度转动。 在每一个隔栏板单元中,两个箭头形构架分别位于防爬布06的两侧边。 多个隔栏板单元沿着基墙08的纵向排列并在地面上围合成一个封闭结构。相邻 两个隔栏板单元的所述箭头形构架彼此相贴。 当蛇沿着基墙08向上爬行时,一旦爬到防爬布06上,只要蛇身要继续向上移动必 定会对防爬布06施加向下的摩擦力,这种摩擦力会立即驱使顶轮01、底轮07、中内轮05和 中外轮04转动,并使防爬布06向下运动,使得蛇身难以继续向上运动。 由于顶轮01处于中内轮05的朝向所述蛇类圈养防逃逸隔拦板内部的斜向上方 向,中内轮05也处于底轮07的朝向所述蛇类圈养防逃逸隔拦板内部的斜向上方向,因此蛇 在向上爬行过程中,其身体没有依托物,其自身的重力缺乏支撑点,使其爬行困难,进一步 起到了防止蛇逃逸的作用。【权利要求】1. 一种蛇类圈养防逃逸隔拦板,由多个隔栏板单元构成,每一个隔栏板单元由顶轮、 上三角架、中边框、中外轮、中内轮、防爬布、底轮、基墙、连接柱和下三角架构成,所述蛇类 圈养防逃逸隔拦板的特征是:上三角架和下三角架是具有一条共同的边框的两个三角形构 架,上三角架位于下三角架的上方,所述的共同的边框是中边框,中边框与上三角架、下三 角架共同构成一个指向右上方方向的箭头形构架,在所述箭头形构件的左端、下端以及中 边框的下端依次设置有顶轮、底轮和中内轮,在中内轮的右上方的中边框上还设有中外轮, 顶轮、底轮、中内轮和中外轮都套于与所述箭头形构架焊接为一体的转轴上并能够绕各自 的转轴转动,下三角架的下端与坚直的连接柱的上端焊接为一体,连接柱的下端固定于砖 砌的基墙的顶端,防爬布是通过无纺布和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粘合而成的柔性卷材,防爬 布绕过所述顶轮、中外轮、中内轮和底轮并在坚直截面上围成闭合图形,所述的聚四氟乙烯 薄膜处于此闭合图形的外壁,其中,顶轮、中外轮和底轮在防爬布所围成的闭合图形以内, 中内轮在所述闭合图形以外,在坚直面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蛇类圈养防逃逸隔拦板,由多个隔栏板单元构成,每一个隔栏板单元由顶轮、上三角架、中边框、中外轮、中内轮、防爬布、底轮、基墙、连接柱和下三角架构成,所述蛇类圈养防逃逸隔拦板的特征是:上三角架和下三角架是具有一条共同的边框的两个三角形构架,上三角架位于下三角架的上方,所述的共同的边框是中边框,中边框与上三角架、下三角架共同构成一个指向右上方方向的箭头形构架,在所述箭头形构件的左端、下端以及中边框的下端依次设置有顶轮、底轮和中内轮,在中内轮的右上方的中边框上还设有中外轮,顶轮、底轮、中内轮和中外轮都套于与所述箭头形构架焊接为一体的转轴上并能够绕各自的转轴转动,下三角架的下端与竖直的连接柱的上端焊接为一体,连接柱的下端固定于砖砌的基墙的顶端,防爬布是通过无纺布和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粘合而成的柔性卷材,防爬布绕过所述顶轮、中外轮、中内轮和底轮并在竖直截面上围成闭合图形,所述的聚四氟乙烯薄膜处于此闭合图形的外壁,其中,顶轮、中外轮和底轮在防爬布所围成的闭合图形以内,中内轮在所述闭合图形以外,在竖直面和水平面上,中内轮均处于顶轮和底轮之间的位置,当防爬布绕顶轮、底轮、中内轮和中外轮发生竖向运动时,顶轮、底轮、中内轮和中外轮均能够以相同的线速度转动,在每一个隔栏板单元中,两个箭头形构架分别位于防爬布的两侧边,多个隔栏板单元沿着基墙的纵向排列并在地面上围合成一个封闭结构,相邻两个隔栏板单元的所述箭头形构架彼此相贴,当蛇沿着基墙向上爬行时,一旦爬到防爬布上,只要蛇身要继续向上移动必定会对防爬布施加向下的摩擦力,这种摩擦力会立即驱使顶轮、底轮、中内轮和中外轮转动,并使防爬布向下运动,使得蛇身难以继续向上运动,这样就起到了防止蛇向外逃逸的作用,由于顶轮处于中内轮的朝向所述蛇类圈养防逃逸隔拦板内部的斜向上方向,中内轮也处于底轮的朝向所述蛇类圈养防逃逸隔拦板内部的斜向上方向,因此蛇在向上爬行过程中,其身体没有依托物,其自身的重力缺乏支撑点,使其爬行困难,进一步起到了防止蛇逃逸的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文仙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鄞州云帆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