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发送、接收方法、数据发送及接收端技术

技术编号:10644639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2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发送端及接收端,所述数据发送方法包括:发送端对同一接收端的多个传输块进行编码调制,其中使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对所述多个传输块进行预编码。所述发送端将所述多个传输块映射到多个子帧的时频资源上;所述发送端发送所述多个子帧。本发明专利技术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发送端及接收端提高了多传输块传输时的系统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发送、接收方法、数据发送及接收端
技术介绍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系统的上行物理信道包括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简称为PAR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为PUS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简称为PUCCH)。LTE的上行采用单载波OFDM技术,参考信号和数据是通过TDM的方式复用在一起的。而LTE的下行物理信道包括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为PDS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简称为PDCCH)、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简称PBCH)、物理多播信道(Physical Multicast Channel,简称PM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简称PCFICH)、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简称PHICH),增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简称EPDCCH)。在LTE系统中,上行和下行控制信息由PUCCH和PDCCH分别传输。其中PUCCH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简称为UCI),包括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简称为SR)、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为PDSCH)的正确/错误应答信息(positive acknowledgement/negative acknowledgement,简称为HARQ-ACK/NACK)以及UE反馈的下行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简称为CSI)。其中,CSI又包括三种形式: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简称为CQI),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简称为PMI),秩指示(Rank Indication,简称为RI)。CSI的发送有2种方式:周期CSI与非周期CSI,其中周期CSI为eNB通过高层信令配置后,UE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以固定的方式发送CSI,而非周期CSI即eNB通过DCI触发,UE收到DCI后发送。PDCCH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简称为DCI),DCI主要用于调度PDSCH以及PUSCH,UE接收DCI后,按照DCI的指示接收演进基站(Evolved-Node B,简称eNB)发来的PDSCH,或者按照DCI的指示向eNB发送PUSCH。DCI中主要包括资源指示信息(Resource block assignment),调制与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简称MSC),下行分配索引(Downlink Assignment Index,简称DAI),信道状态信息请求(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quest),解调参考信号的循环移位以及正交掩码(Cyclic shift for DM RS and OCC index),传输块大小(Transport Block Size,简称TBS)等,UE接收上述DCI后,根据DCI的指示接收eNB发来的PDSCH,或者向eNB发送PUSCH。上述的TBS表示传输块的大小,在LTE系统中,为了提高系统频谱效率而引入了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在一个无线系统的发送与接收端都采用多天线单元,利用无线散射信道丰富的空间多维特性,以多输入端/多输出端的方式工作,达到提高系统信道容量的效果。引入MIMO之后,每个载波都支持多个传输块(Transport Block,简称TB)的复用传输,而eNB需要将每一个TB的TBS通知UE。而DAI在DCI调度UE发送上行子帧时称为UL DAI,表示UE将要发送的上行子帧中需要需要反馈的ACK的数目;而DAI在DCI调度UE接收下行子帧时称为DL DAI,表示当前子帧是调度窗中调度的第几个下行子帧。现有的LTE系统中的调度有动态调度与半静态调度两种,其中动态调度即eNB根据现有的通信需求来调度UE,即eNB发送一个DCI,UE根据当前的DCI来接收一个PDSCH或者发送一个PUSCH;半静态调度(semi-persistance scheduling,简称SPS),eNB通过DCI激活半静态调度,在半静态调度激活后,UE按照固定的间隔接收PDSCH或者发送PUSCH而无需eNB再使用DCI通知,直至eNB使用DCI去激活半静态调度为止,但现有LTE标准中,SPS调度的最大MCS限制为15。在Rel-9版本的LTE协议中,为进一步提高系统频谱效率而引入了下行SU-MIMO(Single users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现有LTE协议中eNB传输天线数量最多为8,传输的传输块数量最大为2,而在Rel-10版本的LTE协议中,引入了上行SU-MIMO技术,现有的LTE协议中UE上行传输天线数量最多为4,上行传输的传输块数量最大为2。在LTE标准中,基站可以通过一个DCI来调度一个子帧中的2个传输块的传输,被调度的2个传输块的MCS以及新数据指示(New Data Indicator,简称NDI)和冗余版本(Redundancy version,简称RV)可以分别指示。现有技术中,发送端发送多个传输块时,针对不同的传输块使用不同的预编码进行编码调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系统性能低下,不能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发送端及接收端,以解决现有多传输块传输时,系统效率低下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发送端对同一接收端的多个传输块进行编码调制,其中使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对所述多个传输块进行预编码;所述发送端将所述多个传输块映射到多个子帧的时频资源上;所述发送端发送所述多个子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发送端对同一接收端的多个传输块进行编码调制,其中使用相同的预编
码矩阵对所述多个传输块进行预编码;
所述发送端将所述多个传输块映射到多个子帧的时频资源上;
所述发送端发送所述多个子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将M个传输块
交叉映射在N个子帧的时频资源,且一个子帧中的时频资源中含有K个传输
块的部分数据,所述M、N、K为正整数,均大于或等于2,且K小于或等
于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映射到同一时频资源粒度上
的数据为同一传输块的数据,所述时频资源粒度为资源元素(RE)、符号或
子载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为所述多个传输
块设置的调制编码方式(MCS)不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映射所述多个传输块的时频
资源为没有被控制信道以及导频占据,且可用于用户数据传输的时频资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子帧的资源映射规
则相同或不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映射规则是发送端
预定义的,或所述发送端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通知接收端。
8.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多个子帧;
所述接收端确定所述多个子帧中多个传输块映射的时频资源;
所述接收端联合解调所述时频资源中的多个传输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采用迭代算法,
利用已经获得的信道频域响应联合解调所述多个传输块。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联合解调所述
时频资源中的多个传输块的步骤包括:
首个传输块解调步骤,按照预定解调顺序根据导频信号的信道频域响应
解调M个传输块中的首个传输块的数据;
信道频域响应计算步骤,将解调出来的当前传输块的数据进行编码调制,
通过信道估计得到对应该传输块中数据的信道频域响应;
后续传输块解调步骤,利用已获得的信道频域响应进行下一传输块的数
据解调;
重复进行信道频域响应计算步骤和后续传输块解调步骤直到所有传输块
解调完毕。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按照预定解调
顺序逐一解调所述时频资源中的多个传输块。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解调顺序
为编码调制方式(MCS)从低到高的顺序、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预定义
的顺序或所述发送端通过信令通知的顺序。
13.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已获得的信道频域响
应包括所有已解调的传输块的信道频域响应以及通过信道估计获得的导频所
在资源的信道频域响应。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频信号为小区专有
导频(CRS)或解调导频(DMRS)。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频域响应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树强林志嵘戴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