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秋莲专利>正文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制药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10644307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2 1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制药用途,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配比是黄芪60份,丹参30份,地龙20份,桃仁10份,赤芍15份,川芎15份,何首乌30份;进一步,所述的原料药组成还可加入钩藤20份,甘草5份;再进一步,可加入石决明30份,郁金15份,石菖蒲1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备方法是将各配比组成的原料药,按照本领域常规的操作方法制备而成各种口服制剂。实践用药证明,本发明专利技术组合物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具备产业化推广的潜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制药用途。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发病率逐渐升高。在祖国医学中脑血管疾病属于“中风”范畴。由于其发病突然,起病急骤,变化多端,与风“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名中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或不能语,伴有面色恍白、气短乏力、自汗、舌暗淡、苔白腻、脉沉细。其具有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医疗费用的特点。据统计,中风患者存活者中50%~70%遗留有严重残疾,即使存活的患者,也可能伴有身体功能障碍。治疗后遗留下半身不遂、麻木、疼痛等为恢复期。中风恢复期是急性期到后遗症期的过渡时期,此期虽已渡过危险期,但仍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且有复发的可能,长时间服用西药进行治疗,会对患者产生依赖性和损伤,不利于病人的康复。而传统的中医药在对此类疾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本病在中医属于“中风”的范畴,始见于《内经》,认为中风的发生与体质、饮食、精神刺激、烦劳过度等原因关系密切。如《灵枢·刺节真邪》“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素问·通评虚实论》:“仆击,偏枯……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本病的病位在脑,病机较为复杂,常涉及心、肝、肾脾及经络、血脉。病机有年老体衰,肝肾阴虚,肝阳偏亢,阳化风动,血随气逆而发病;患者形体肥胖,形胜气弱,或嗜食肥甘厚味,脾健运失司,湿聚痰生,阻滞经络,而发昏仆、僻不遂;或因五志过急,引动心火,风火相煽,气血上逆发病;或患者素体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侵,痹阻经络气血,筋脉肌肉失儒而导致半身不遂。虽然病机复杂,但不外乎风、火、痰、淤、虚、气等六种,六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成本病。中医药在治疗此类疾病中,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临床证型以风痰阻络、阴虚阳亢、气虚血瘀、痰淤阻络、痰热腑实为主。风痰阻络以熄风化痰通络为治则,阴虚阳亢证用滋阴潜阳,熄风通络为治则;气虚血瘀益气活血,通经活络为治则;痰淤阻络用活血化瘀,祛痰通络为治则;痰热腑实祛痰通腑泄热为治则,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标本兼治,以达去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的处方组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该中药组合物在制备中风恢复期及中风先兆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它是按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组成:黄芪60份,丹参30份,地龙20份,桃仁10份,赤芍15份,川芎15份,何首乌30份。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重量配比还可以是:钩藤20份,甘草5份。再进一步,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重量配比较选地方案为:石决明30份,郁金15份,石菖蒲15份。以上所述组合物中的原料药的名称、来源、功用等,其均是依据现行中国药典中记载的内容。本专利技术的处方是根据多年临床观察,中风的前期阶段除血管因素外,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血瘀的病理变化。方用丹参、赤芍、川芎、桃仁活血化瘀为主,配以大量黄芪,意在补气行血加强药物化瘀作用,使经络顺畅,血归常道。何首乌益肝肾之阴,降低血脂及血粘度,使血行阻力减少,流速加快,杜绝血栓之形成。石决明、钩藤、地龙三药镇肝潜阳、熄风降压。配郁金、石菖蒲化瘀滞、清痰火,祛湿开窍,甘草调和诸药,全方配伍共起活血化瘀、补气滋阴通络之功效。上述所有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均是能够按照如下方案操作:取所述配比组成的原料药,混合,然后按照本领域常规的制剂方法处理,即可。进一步地,所述常规的制剂方法是采用粉碎、100目过筛、混匀后,即可。最终按照如上所述的方法,并加入常见的药用辅料制备成人体可接受的常规口服制剂,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等。其中对于常见的药用辅料,如矫味剂、润滑剂、粘合剂等。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或根据上述方法制得的中药制剂在制备治疗中风恢复期及中风先兆药物中的应用。具体实施方式此处,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此处内容公开的启示下,但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实质范围内,所作的任何改变、等同替换和改进,例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专利技术药物的质量检测方法中,对于所给出的某些具体数值进行适当的修改也有可能达到实现质量控制的目的。这些均应当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应当理解,此处提供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指导性的,而不应当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方案的限制。以下是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具体实施例,用于阐述本申请文件中所能解决技术问题及其所述药物的有益效果,这些实施例包括本专利技术组合物的处方配比,制备方法及其临床用药研究等,以便有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全面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实施例1⑴处方配比组成:黄芪60g、丹参30g、地龙20g、桃仁10g、赤芍15g、川芎15g、何首乌30g;⑵制备方法:取⑴中所述配比组成的原料药,混合,然后按照如下常规的制剂方法处理:采用常规粉碎、100目过筛,混合均匀后;⑶将上述⑵中所得的药物中间品,加入常见的药用辅料,最终制成颗粒剂、片剂、丸剂、胶囊剂、口服制剂。实施例2⑴处方配比组成:黄芪60g、丹参30g、地龙20g、桃仁10g、赤芍15g、川芎15g、何首乌30g、钩藤20g、甘草5g;⑵制备方法:取⑴中所述配比组成的原料药,混合,然后按照如下常规的制剂方法处理:采用常规粉碎、100目过筛,混合均匀后;⑶将上述⑵中所得的药物中间品,加入常见的药用辅料,最终制成颗粒剂、片剂、丸剂、胶囊剂等口服制剂。实施例3⑴处方配比组成:黄芪60g、丹参30g、地龙20g、桃仁10g、赤芍15g、川芎15g、何首乌30g、钩藤20g、甘草5g、石决明30g、郁金15g、石菖蒲15g;⑵制备方法:取⑴中所述配比组成的原料药,混合,然后按照如下常规的制剂方法处理:采用常规粉碎、100目过筛,混合均匀后;⑶将上述⑵中所得的药物中间品,加入常见的药用辅料,最终制成颗粒剂、片剂、丸剂、胶囊剂等口服制剂。实施例4⑴处方配比组成:红花12g、乳香10g、没药10g、三七6g、桃仁10g、土鳖虫10g、自然铜6g、生地黄15g、玄参15g、穿山甲10g、血竭10g;⑵制备方法:取⑴中所述配比组成的原料药,混合,然后按照如下常规的制剂方法处理:采用常规粉碎、100目过筛,混合均匀后;⑶将上述⑵中所得的药物中间品,加入常见的药用辅料,最终制成颗粒剂、片剂、丸剂、胶囊剂等口服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组成:黄芪60份,丹参30份,地龙20份,桃仁10份,赤芍15份,川芎15份,何首乌3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组成:黄芪60份,丹参
30份,地龙20份,桃仁10份,赤芍15份,川芎15份,何首乌30份。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药的组成配比,再进一
步加入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钩藤20份,甘草5份。
3.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药的组成配比,再进一
步加入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石决明30份,郁金15份,石菖蒲15份。
4.制备一种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军刘秋莲
申请(专利权)人:刘秋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