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灯泡形的照明灯以及具备照明灯的照明装置,尤其是涉及照明灯的框体内的亮灯电路、配线的配置。
技术介绍
在LED灯泡中存在如下结构:具备将电解电容配置于电源基板的灯头侧的电源电路(与亮灯电路同义),在向圆筒形的框体部内配置电源电路时,将输入电源线与输出电源线配置成使得它们在空中交叉,其中,利用输入电源线将灯头与电源基板连接,利用输出电源线将电源基板与LED组件连接。由此,电源电路的设计自由度得以提高(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还存在如下照明装置:具备不将电容安装于电源电路基板而是将其保持于保持部件的电源电路(与亮灯电路同义),并配置成使得将灯头与电源电路基板连接的供电线穿过保持部件。由此,能够可靠地维持电容的保持状态,并且无需扭绕供电线便能够将保持部件装配于灯头,从而组装性得以改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9848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46574号公报虽然现有技术作为将电路部件配置于灯泡形灯的框体内部的狭小空间的技术而起到某种程度的效果(灯的小型化、组装性的提高等),但是,因作为从灯头向亮灯电路供给商用电力的供电线而使用带绝缘包覆的导线,故从降低制造成本的观点来看还存有问题。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LED灯泡中,作为输入电源线的一对线材与作为输出电源线的一对线材配置为彼此接近,为了确保线材间的绝缘而需要对上述这些线材施加绝缘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明灯,其特征在于,具备:用于收纳光源的框体;亮灯电路,该亮灯电路收纳于所述框体内、且对所述光源供给电力;第一以及第二供电线,该第一以及第二供电线的至少一部分未被施加绝缘包覆,通过该第一以及第二供电线而将动作电压供给至所述亮灯电路;以及非导电性的遮蔽部件,该遮蔽部件介于所述第一供电线与所述第二供电线之间,且配设为与所述第一供电线的所述一部分与所述第二供电线的所述一部分中的至少一方对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8.19 JP 2013-1693421.一种照明灯,其特征在于,具备:
用于收纳光源的框体;
亮灯电路,该亮灯电路收纳于所述框体内、且对所述光源供给电力;
第一以及第二供电线,该第一以及第二供电线的至少一部分未被施
加绝缘包覆,通过该第一以及第二供电线而将动作电压供给至所述亮灯
电路;以及
非导电性的遮蔽部件,该遮蔽部件介于所述第一供电线与所述第二
供电线之间,且配设为与所述第一供电线的所述一部分与所述第二供电
线的所述一部分中的至少一方对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蔽部件在所述框体内的所述第一供电线与所述第二供电线
中的至少一方的供电线的全长上介于所述第一供电线与所述第二供电
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亮灯电路具有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形成有配线图案、且供电
子部件安装,
所述第一供电线从所述电路基板的一侧与所述配线图案连接,所述
第二供电线从所述电路基板的另一侧与所述配线图案连接,
所述遮蔽部件是所述电路基板的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亮灯电路具有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形成有配线图案、且供电
子部件安装,
所述第一供电线从所述电路基板的一侧与所述配线图案连接,所述
第二供电线从所述电路基板的另一侧与所述配线图案连接,
所述遮蔽部件是所述电路基板的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具有对所述亮灯电路进行收纳的树脂框体,
所述遮蔽部件是从所述树脂框体的内侧面延伸的遮蔽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具有对所述亮灯电路进行收纳的树脂框体,
所述遮蔽部件是从所述树脂框体的内侧面延伸的遮蔽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亮灯电路具有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形成有配线图案、且供电
\t子部件安装,
所述框体具有对所述亮灯电路进行收纳的树脂框体,
所述第一供电线从所述电路基板的一侧与所述配线图案连接,所述
第二供电线从所述电路基板的另一侧与所述配线图案连接,
所述遮蔽部件包括所述电路基板以及从所述树脂框体的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野彰久,佐藤典文,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三菱电机照明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