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36052 阅读:3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2 11:37
一种破泡器,包括筒状的外壳,其中外壳的两端分别连接与外壳内腔连通的进口以及出口,所述外壳内腔自进口至出口方向依次通过中间轴安装破刀和连续的螺旋翅片;所述的破刀为均匀固定在中间轴上并延伸至外壳内表面的多个刀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合理计算,通过改变螺旋翅片的数量来改变介质通过破泡器的长度,将管道内较大的气泡粉碎成小颗粒的液泡(灰泡)改变介质流向,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处理效果好、免维护的优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破泡器,包括筒状的外壳,其中外壳的两端分别连接与外壳内腔连通的进口以及出口,所述外壳内腔自进口至出口方向依次通过中间轴安装破刀和连续的螺旋翅片;所述的破刀为均匀固定在中间轴上并延伸至外壳内表面的多个刀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合理计算,通过改变螺旋翅片的数量来改变介质通过破泡器的长度,将管道内较大的气泡粉碎成小颗粒的液泡(灰泡)改变介质流向,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处理效果好、免维护的优点。【专利说明】破泡器
本技术涉及管道输送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应用于含油气水三相介质混合管线、固井泥浆管线、破乳剂输送管线等输送介质内含较大气泡管道的破泡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油田井口处的原油、钻井时出口的泥浆、破乳剂,在管线内运作时都会产生大颗粒的气泡,这种气泡对下游处理设备有着较大的破坏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比较简单、实用性较强的破泡机构。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筒状的外壳,其中外壳的两端分别连接与外壳内腔连通的进口以及出口,所述外壳内腔自进口至出口方向依次通过中间轴安装破刀和连续的螺旋翅片;所述的破刀为均匀固定在中间轴上并延伸至外壳内表面的多个刀片。 以上方案进一步改进为: 所述的进口为变径结构。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合理计算,通过改变螺旋翅片的数量来改变介质通过破泡器的长度,将管道内较大的气泡粉碎成小颗粒的液泡(灰泡)改变介质流向,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处理效果好、免维护的优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2中的B-B剖面图; 图中:1、进口,2、破刀,3、外壳,4、螺旋翅片,5、出口,6、刀片,7、中间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3, —种破泡器,包括筒状的外壳3,其中外壳3的两端分别连接与外壳内腔连通的进口 I以及出口 5,且进口为变径结构;外壳内腔自进口至出口方向依次通过中间轴7安装破刀2和连续的螺旋翅片4 ;破刀2为均匀固定在中间轴7上并延伸至外壳3内表面的多个刀片6。进口 1、破刀2、外壳3、螺旋翅片4、出口 5在同一个轴线上。 在工作过程中,进口 I通过法兰与管道连接,通过变径结构将介质流速加大,经过破刀2后先将液体人为的进行分割,然后改变螺旋翅片4的数量改变介质通过破泡器的长度,将管道内较大的气泡粉碎成小颗粒的液泡(灰泡),同时改变介质流向。 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有可能对具体尺寸,或者局部结构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破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的外壳,其中外壳的两端分别连接与外壳内腔连通的进口以及出口,所述外壳内腔自进口至出口方向依次通过中间轴安装破刀和连续的螺旋翅片;所述的破刀为均匀固定在中间轴上并延伸至外壳内表面的多个刀片;:所述的进口为变径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口为螺旋气道结构。【文档编号】B01D19/02GK203935645SQ201320866635【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6日 【专利技术者】刘腾飞, 赵义彬, 毕征, 张松松, 张加新, 韩明明 申请人:山东科瑞油气工艺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破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的外壳,其中外壳的两端分别连接与外壳内腔连通的进口以及出口,所述外壳内腔自进口至出口方向依次通过中间轴安装破刀和连续的螺旋翅片;所述的破刀为均匀固定在中间轴上并延伸至外壳内表面的多个刀片;:所述的进口为变径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腾飞赵义彬毕征张松松张加新韩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瑞油气工艺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