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钢专利>正文

双球聚能光磁电互补四效太阳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34999 阅读:4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2 1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双球聚能光磁电互补四效太阳炉,属太阳能和电磁应用技术新领域。该太阳炉包括由立式支架支撑的储热罐及其内置的环形真空管束和与环形真空管束密封连通的外置球形风动力旋转高倍聚光镜的真空聚能反应釜所组成的光聚变太阳炉及通过供水盘管和回水盘管为其提供预热水的单级或多级强磁旋流自发电制热装置,其中强磁旋流自发电制热装置各单级连接位置可随机组合或互换,连接方式可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结合或大小齿轮增速连接,装配级数可根据制热要求调节,各级之间设置利于形成螺旋旋流的斜向射流孔互相连通。该太阳炉具有光磁电互补连续制热的优势,为生活和工业供热及集成化太阳能热电厂开创了理想的换代技术和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球聚能光磁电互补四效太阳炉
: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双球聚能光磁电互补四效太阳炉,属太阳能和电磁应用技术新领域。
技术介绍
:维系家庭、企业、厂矿、国家、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热量,几乎各行各业的用热需求无不依靠各种燃煤、燃油、燃气锅炉提供热源。此类制热技术和制热设施,需要耗费大量生物燃料,并由此产生过量碳排放,造成了地球环境的重度污染,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亟待低碳和无碳制热技术产品的创新。电力制热设施清洁高效,但却加大了制热成本。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太阳能制热设施走进千家万户,不但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有效地保护了环境。但太阳能供应不连续,且容量受限,阴雨天难以保证用热需求。对比各种供热设施,人们希望技术进步能提供一种无碳制热,一次投入,终生受益的新型制热装置。近年来,一种“聚能光斑”理论引起广泛关注。研究表明:一个直径1m,面积0.78m2,温度在2000℃左右的太阳能“聚能光斑”,其光热发电量可供2万户人家使用1年。即使将光斑直径缩小为20cm,温度在300-400℃之间,也可以安装相当于6kw左右的太阳能聚光电池,年发电量在14000kwh左右,足以解决近10个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球聚能光磁电互补四效太阳炉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球聚能光磁电互补四效太阳炉,其特征在于:该太阳炉包括由立式支架支撑的储热罐(2)及其内置的环形真空管束(3)和与环形真空管束(3)密封连通的外置球形风动力旋转高倍聚光镜(8)的真空聚能反应釜(7)所组成的光聚变太阳炉(A)及通过供水盘管(4)和回水盘管(5)为其提供预热水的单级或多级强磁旋流自发电制热装置(B),其中强磁旋流自发电制热装置(B)各单级连接位置可随机组合或互换,连接方式可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结合或大小齿轮增速连接,装配级数可根据制热要求调节,各级之间设置利于形成螺旋旋流的斜向射流孔互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球聚能光磁电互补四效太阳炉,其特征在于:该太阳炉包括由立式支架支撑的储热罐(2)及其内置的环形真空管束(3)和与环形真空管束(3)密封联通的外置球形风动力旋转高倍聚光镜(8)的球形真空聚能反应釜(7)所组成的光聚变太阳炉(A)及通过供水盘管(4)和回水盘管(5)为其提供预热水的单级或多级强磁旋流自发电制热装置(B),其中光聚变太阳炉(A)的球形风动力旋转高倍聚光镜(8)在有光照的任意时刻聚焦于球形真空聚能反应釜(7)外表面,激发釜内超导介质真空相变,通过与其密封联通的环形真空管束以汽化、蒸发、凝结、回流方式与管外预热水构成垂直循环超导换热对流网;其中强磁旋流自发电制热装置(B)各单级连接位置随机组合或互换,连接方式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结合,根据制热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钢
申请(专利权)人:王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