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冰装置及具有该出冰装置的制冰机和冰箱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30924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7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出冰装置及具有该出冰装置的制冰机和冰箱。所述出冰装置包括壳体及与壳体配合设置的出冰机构。壳体具有两个侧壁、两个端壁以及形成在侧壁和端壁之间的容置腔。容置腔上侧倾斜设置有导板,导板下侧形成有落冰口。出冰机构具有位于导板下方的可移动冰盒、以及设置在可移动冰盒下方的滑动拉板。滑动拉板具有位于一端的第一操作部以及连接第一操作部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具有一上下贯穿的开口以及位于开口与第一操作部之间的第一挡板。所述可移动冰盒具有位于上端的入口、位于下端的出口、自入口一侧向外延伸的第二挡板、自出口另一侧向下延伸穿过开口的第二操作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出冰装置可根据需求进行不同冰量的出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出冰装置及具有该出冰装置的制冰机和冰箱。所述出冰装置包括壳体及与壳体配合设置的出冰机构。壳体具有两个侧壁、两个端壁以及形成在侧壁和端壁之间的容置腔。容置腔上侧倾斜设置有导板,导板下侧形成有落冰口。出冰机构具有位于导板下方的可移动冰盒、以及设置在可移动冰盒下方的滑动拉板。滑动拉板具有位于一端的第一操作部以及连接第一操作部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具有一上下贯穿的开口以及位于开口与第一操作部之间的第一挡板。所述可移动冰盒具有位于上端的入口、位于下端的出口、自入口一侧向外延伸的第二挡板、自出口另一侧向下延伸穿过开口的第二操作部。本技术中的出冰装置可根据需求进行不同冰量的出冰。【专利说明】出冰装直及具有该出冰装直的制冰机和冰相
本技术涉及制冰
,尤其涉及一种可根据需求量出冰的出冰装置及具有该出冰装置的制冰机和冰箱。
技术介绍
为方便人们的使用,现在市场上的大部分家用型冰箱均配备有制冰装置。当然,该制冰装置的设置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可能仅是单独配备设置的冰格件,有些则是整体配合设置有冰格件及储冰盒的制冰盒,或者还有连同注水、制冰、出冰等一体设置的制冰机。但是,现有的这些制冰装置在冰块制备完成后,均是放置在一个储冰盒中,当用户需要取冰块时,通常为打开储冰盒、并拿铲子将冰块铲出,特别是在冰格件与储冰盒上下叠置放置时,则还需要先将储冰盒拉出,然后再进行取冰,从而导致用户取冰不方便,位于下侧的冰块可能会堆积时间过久,并且采用该种方式控制取冰量也比较费力。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出冰装置及具有该出冰装置的制冰机和冰箱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根据需求进行不同冰量出冰的出冰装置及具有该出冰装置的制冰机和冰箱。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出冰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两个侧壁、两个端壁以及形成在侧壁和端壁之间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上侧倾斜设置有导板,所述导板下侧形成有落冰口 ;所述出冰装置还包括:出冰机构,具有收容于容置腔内并位于导板下方的可移动冰盒、以及设置在可移动冰盒下方的滑动拉板;所述滑动拉板具有位于一端的第一操作部以及连接第一操作部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具有一上下贯穿的开口以及位于开口与第一操作部之间的第一挡板;所述可移动冰盒具有位于上端的入口、位于下端的出口、自入口一侧向外延伸的第二挡板、自出口另一侧向下延伸穿过开口的第二操作部;在初始状态时,所述可移动冰盒位于第一挡板上侧且下端被第一挡板遮挡,第二操作部自开口靠近第一挡板的一侧向下穿出,所述落冰口与可移动冰盒的上端入口相对应;所述第二挡板在第二操作部移动至开口另一侧时遮挡所述落冰口。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设有供可移动冰盒和滑动拉板滑动的滑道。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还具有连接侧壁和端壁的底壁,所述底壁设有在初始状态下与滑动拉板的开口和可移动冰盒的出口上下对应的出冰口。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壁设有朝容置腔内突伸的滑条,所述滑道形成在滑条和底壁之间。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移动冰盒还具有朝远离第一操作部的方向延伸的限位板,在第二操作部移动至开口另一侧时,所述限位板与相对的壳体端壁相抵持。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拉板远离第一操作部的一侧还向上突设有固定柱,所述出冰机构还具有夹持固定在固定柱与可移动冰盒之间的弹性元件。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壳体远离固定柱的一侧下方设置有缺口,所述第一操作部收容在所述缺口内且呈向上突起的倒U型。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制冰机,包括位于上侧的制冰区和位于制冰区下方的储冰区,所述制冰区具有冰格件,所述冰格件具有若干呈阵列分布的制冰槽,所述制冰机还包括所述的出冰装置,所述出冰装置位于储冰区下侧并与储冰区相连通。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又一种冰箱,包括箱体、门体及所述的制冰机。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冰机设置在所述门体的内侧,并且所述储冰区沿门体厚度方向的内径为每一制冰槽宽度的广1.5倍。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出冰装置通过在初始状态下将第二操作部朝远离第一操作部的方向移动,使得可移动冰盒的下端出口与滑动拉板的开口连通时,可实现仅将可移动冰盒内的冰块排出的少量出冰目的;当在初始状态下将第一操作部向外拉,而使得滑动拉板的开口移动至可移动冰盒的下端出口位置处时,即可实现将可移动冰盒内及其上侧的冰块大量排出的大量出冰目的,由此即可根据需求进行不同冰量出冰。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冰箱的部分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技术出冰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出冰装置的部分分解图; 图4是图2中出冰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2中出冰装置的部分结构处于少量出冰状态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6是图2中出冰装置的部分结构处于大量出冰状态时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为本技术出冰装置3、具有该出冰装置3的制冰机100和冰箱的第一较佳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2至图6所示,本技术出冰装置3包括壳体31及设置在壳体31内的出冰机构32。在本技术中,所述出冰装置3具有不出冰的初始状态、仅有少量冰块排出的少量出冰状态、以及大量出冰状态。 结合图3及图4所示,所述壳体31具有两个侧壁311、设置两个侧壁311之间的两个端壁312以及形成在侧壁311和端壁312之间的容置腔310。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中一个所述侧壁311固定有若干螺钉固定柱3111,另一个所述侧壁311是通过螺钉(未图示)固定在该螺钉固定柱3111上,从而形成所述壳体31 ;另外,所述壳体31还具有设置在侧壁311和端壁312之间的底壁313。所述容置腔310上侧倾斜设置有导板31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板314成对相对倾斜设置,并且在两个导板314的下方之间形成落冰口 3140,以使得冰块(未图示)通过导板314的导引而自落冰口 3140落下。两个所述导板314的顶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端壁312上。 所述壳体31还设有沿垂直两个端壁312的方向延伸的长条状滑道315。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侧壁311的下侧设有朝容置腔310内突伸的滑条316,所述滑道315形成在滑条316和底壁313之间;该种状况下,所述底壁313设有供冰块排出的出冰口 3131。当然,本技术也可不设置所述底壁313,此时,所述滑道315可直接由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长条状滑条形成,该等滑条可直接设置在两个侧壁311下侧,同样也可达成本技术的目的。 结合图2至图6所示,所述出冰机构32具有收容于容置腔310内并位于导板314下方的可移动冰盒33、以及设置在可移动冰盒33下方的滑动拉板34。 所述可移动冰盒33具有上下贯穿的冰桶331、自冰桶331的上端一侧朝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出冰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两个侧壁、两个端壁以及形成在侧壁和端壁之间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上侧倾斜设置有导板,所述导板下侧形成有落冰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冰装置还包括:出冰机构,具有收容于容置腔内并位于导板下方的可移动冰盒、以及设置在可移动冰盒下方的滑动拉板;所述滑动拉板具有位于一端的第一操作部以及连接第一操作部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具有一上下贯穿的开口以及位于开口与第一操作部之间的第一挡板;所述可移动冰盒具有位于上端的入口、位于下端的出口、自入口一侧向外延伸的第二挡板、自出口另一侧向下延伸穿过开口的第二操作部;在初始状态时,所述可移动冰盒位于第一挡板上侧且下端被第一挡板遮挡,第二操作部自开口靠近第一挡板的一侧向下穿出,所述落冰口与可移动冰盒的上端入口相对应;所述第二挡板在第二操作部移动至开口另一侧时遮挡所述落冰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晓白党广明侯丹张延志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