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专门饲养种鸭雏的饲养棚,包括墙壁(1)、拱形棚盖(4)、通道和饮水区(6),其特点是:通道是架设在空中的轨道(14),轨道(14)上面配装有可滑动的滑车(15),饮水区(6)与鸭雏生活区(5)隔一道隔墙(7),饮水区(6)的地面上方设有支架(11),上面覆盖网帘(10),饮水器放在网帘(10)上,隔墙(7)设有开口(8),开口(8)设有多级台阶(9),台阶(9)接连饮水区(6)。其有益效果是:取消地面通道增加鸭雏活动面积;设置隔墙和网帘使饮水区清洁干爽,避免污染生活区;设置通风管路,使新鲜空气在上空混合后均匀下落,保证棚内的空气质量和温度均衡,显著提高了种鸭雏的生存环境,死亡率由17%降至3%以下,饲养成本大幅下降,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专门饲养种鸭雏的饲养棚,包括墙壁(1)、拱形棚盖(4)、通道和饮水区(6),其特点是:通道是架设在空中的轨道(14),轨道(14)上面配装有可滑动的滑车(15),饮水区(6)与鸭雏生活区(5)隔一道隔墙(7),饮水区(6)的地面上方设有支架(11),上面覆盖网帘(10),饮水器放在网帘(10)上,隔墙(7)设有开口(8),开口(8)设有多级台阶(9),台阶(9)接连饮水区(6)。其有益效果是:取消地面通道增加鸭雏活动面积;设置隔墙和网帘使饮水区清洁干爽,避免污染生活区;设置通风管路,使新鲜空气在上空混合后均匀下落,保证棚内的空气质量和温度均衡,显著提高了种鸭雏的生存环境,死亡率由17%降至3%以下,饲养成本大幅下降,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专利说明】种鸭雏饲养棚
本技术涉及一种养鸭设施,即一种专门饲养种鸭雏的饲养棚。
技术介绍
集中饲养种鸭是保证养鸭业品种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而采用先进的饲养棚舍则是饲养种鸭的关键环节。目前,大型种鸭雏饲养棚多由前后左右四面墙壁和棚盖围成,前面的墙壁开有入口,两侧墙壁设有通风窗,棚内设有暖器和供水设施。这种饲养棚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空间利用差,地面的面积挤占严重。为了便于人员操作,保证棚内的温度和空气质量,种鸭棚必须具有一定的高度,可是目前鸭棚内的空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棚内的地面是种鸭雏活动的场所,可是为了向棚内输送垫料、输出粪便污物等,在棚内地面的一侧还要留有一条能够走车的通道,占用了有限的地面。二是在地面的另一侧设有一条饮水区,设有多个饮水器和排水槽,由于鸭雏有戏水习性,饮水区常被弄湿弄脏,并且把水及污物带入鸭雏生活区,影响鸭雏的生活质量。三是现有种鸭雏饲养棚主要通过调整窗口的缝隙进行通风换气,比较繁琐,不易掌握,而且很不均匀,风口附近温度较低,鸭雏易患感冒,而窗口远处的空气往往交换不彻底,棚内自然产生的氨气和C02等有害气体浓度偏高,不利于鸭雏的生长。由于上述原因,目前种鸭雏的死亡率高达17%左右,收益率普遍偏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面利用率高、饮水区清洁卫生、通风换气均匀柔和、室内温度比较均衡、种鸭雏生长旺盛、成活率高、饲养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的种鸭雏饲养棚。 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研制一种种鸭雏饲养棚,包括前后左右四面墙壁和墙壁上面的拱形棚盖,棚内设有通道和饮水区,其特点是:所说的通道是架设在空中的轨道,轨道上面配装有可滑动的滑车,所说的饮水区与鸭雏生活区有一道隔墙相隔,饮水区的地面上方设有支架,支架上面覆盖网帘,饮水器放在网帘之上,隔墙设有开口,开口里面设有可供鸭雏行走的多级台阶,台阶低侧是鸭雏生活区,台阶高侧接连饮水区的网帘。 所说的左右两侧墙壁上部开有多个进风口,进风口内接有进风管,进风管向内上方斜向延伸。 所说的进风口外侧装有进风机。 所说的左右两侧墙壁,其中一侧墙壁的中下部开有多个引风口,引风口上装有引风机。 所说的饲养棚里面设有多组暖气片和供热管路,每组暖气片的一侧都设有吹风机。 所说的饲养棚里面设有多个温度、湿度、氨气浓度、C02浓度指标的传感器,各个传感器均与计算机控制系统相联系。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取消了地面通道,增加了鸭雏活动面积;设置隔墙和网帘,使饮水区清洁干爽,避免了生活区的污染;设置新型通风管路,使新鲜空气在上空混合后均匀下落,既保证了棚内的空气质量,又不影响棚内温度的均衡,从而显著提高了种鸭雏的生存环境,死亡率由17%降至3%以下,。采用上述方案的实验鸭棚面积和鸭雏饲养量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饲养成本大幅下降,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第二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是第二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是第三种实施例的框图。 图中可见:墙壁1,暖气片2,窗口 3,棚盖4,生活区5,饮水区6,隔墙7,开口 8,台阶9,网帘10’支架11,排水槽12,饮水钵13,轨道14,滑车15,棚门16,内门17,引风机18,引风口 19,进风机20,进风口 21,进风管22,混合区23。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种实施例:如图1、2所示的种鸭雏饲养棚和现有的同类鸭棚有许多共同之处,也是由前后左右四面墙壁I和拱形棚盖4围成,在前墙壁设有棚门16和内门17,在棚内还设有暖气片2等设施,棚内的地面分为种鸭雏活动的生活区5和饮水区6,生活区5是种鸭雏活动的主要场地,一侧的饮水区6设有饮水钵13,是种鸭雏饮水的地方。所不同的有以下两点: 一、在棚内的地面上,取消了原来的通道,而在种鸭雏的生活区5的上方架设了轨道14,轨道14上面装配有滑车15。这种滑车15完全能够替代原来的推车,进行垫料、粪便等物料的输送作业,人员可以站在车上,也可以走在地面上,工作方便而省力。这样做的结果是扩大了鸭雏生活区的面积,也可以增加鸭雏的数量,也相当于降低了供热和人工成本。 二、棚内一侧的饮水区6与生活区5之间设有一道很矮的隔墙7,隔墙7中间设有开口 8,开口 8设有可供种鸭雏行走的台阶9,鸭雏可以通过台阶到饮水区6来饮水。此外,在饮水区6通过多个支架11支撑着网帘10,饮水钵13放在网帘10的上面,饮水的鸭雏在网帘10上面行走,所拖带的脏水及粪便都落在网帘10之下,随水冲入排水槽12后排出棚夕卜。这就避免了脏水污物对生活区5的污染,改善了鸭雏的生活环境。当然,开口 8的数量可根据情况设定,也可以备用多个,视情况开启。 第二种实施例:图3、图4所不,在第一种实施例的基础上,对原来的通风换气方式进行了改进。过去,需要换气时由人员打开墙壁上的窗口 3,外面的空气就可以进入棚内,棚内的废气也可以交换到棚外。这种做法的不足是,空气直接进入棚内,使窗口 3附近的温度急速下降,鸭雏容易受凉感冒。同时换气的作用也不均匀,有的地方废气长时间积累而无法排出,氨气、C02等有害气体超标,造成鸭雏中毒生病甚至死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实施例在左右墙壁上部开有多个进风口 21,进风口 21外面装有进风机20,进风口 21里面接有进风管22,进风管22沿着棚盖4向内上方斜向延伸,端口距离棚盖4中线至少1000mm。这样做的目的是,进风方向为斜上方,首先冲击棚盖4,两边的进风先在棚盖4的中下部汇合,形成紊流后再向四周扩散,最后落到下方,即可避免气流直接冲击鸭雏,实现了均匀的换气过程。 为了保证新鲜空气能够均匀下行,最好在鸭棚的墙壁周围设置排风装置,适当的向外排风,在鸭棚下层造成适当的负压。具体做法如图3所示,在左侧墙壁的中下部开有多个引风口 19,引风口 19上装有向外引风的引风机18。这样,就可以将鸭棚下部的空气按照人的意愿有序的向外排放,使棚下部保持适当的负压,以使上面的新鲜空气能够平稳下移,满足鸭雏的呼吸需要。同时,由于鸭棚内的热气要向上移动,在下部适度排放热量损失较小。 实验证明,采用上述技术后,鸭雏的平均死亡率由原来的17%下降到3%以下。加之扩大生活区5的面积,增加饲养量,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第三种实施例:如图5所示,在第一种实施例或者前两种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专门饲养种鸭雏的饲养棚,包括前后左右四面墙壁(1)和墙壁(1)上面的拱形棚盖(4),棚内设有通道和饮水区(6),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通道是架设在空中的轨道(14),轨道(14)上面配装有可滑动的滑车(15),所说的饮水区(6)与鸭雏生活区(5)有一道隔墙(7)相隔,饮水区(6)的地面上方设有支架(11),支架(11)上面覆盖网帘(10),饮水器放在网帘(10)之上,隔墙(7)设有开口(8),开口(8)里面设有可供鸭雏行走的多级台阶(9),台阶(9)低侧是鸭雏生活区(5),台阶(9)高侧接连饮水区(6)的网帘(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颖,霍晓伟,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民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