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29149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7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室内机本体、位于所述室内机本体下部的出风口、位于所述出风口内的百叶组件、导风板支架及与所述导风板支架枢接的导风板,所述百叶组件位于所述导风板的内侧,所述导风板包括独立摆动的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所述上导风板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上侧壁设置,所述下导风板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下侧壁设置,当所述导风板闭合时,所述上导风板与所述下导风板之一将所述出风口覆盖。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达到了扩大送风范围,使房间温度更加均匀,及改善空调器使用舒适度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室内机本体、位于所述室内机本体下部的出风口、位于所述出风口内的百叶组件、导风板支架及与所述导风板支架枢接的导风板,所述百叶组件位于所述导风板的内侧,所述导风板包括独立摆动的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所述上导风板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上侧壁设置,所述下导风板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下侧壁设置,当所述导风板闭合时,所述上导风板与所述下导风板之一将所述出风口覆盖。由此可知,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达到了扩大送风范围,使房间温度更加均匀,及改善空调器使用舒适度的目的。【专利说明】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本技术涉及制冷
,尤其涉及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技术介绍
参见图1,现有的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蒸发器100、风轮110、位于壳体下部的百叶120、导风板支架(图中未示出)、上出风板130、下出风板140,以及与导风板支架枢接的导风板150等。其中,上出风板130与下出风板140之间形成出风口,百叶120及导风板150均位于上出风板130与下出风板140之间,且百叶120与上出风板130及/或下出风板140枢接,并位于导风板150的内侧。 为了获得较好的上下导风效果,如图1所示,导风板150通常由上下两块导风板(靠近出风口外侧的导风板151和靠近百叶120的导风板152) —体成型,由于出风口的容纳空间有限,为了满足导风板150活动范围的要求,因此将百叶120的尺寸缩小而压缩百叶120所占用的空间,这无疑会削弱百叶120的左右导风效果;同样,受到百叶120的安装空间限制,导风板151和导风板152的宽度尺寸亦受到限制,送风方向性差,难以满足大范围送风的要求,远离空调器室内机的区域不能直接受到从出风口吹出的冷风或热风的影响。由此可知,现有的空调器室内机出风口结构扫风效果差,容易造成房间温度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影响用户使用空调的舒适性。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出风口结构扫风范围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室内机本体、位于所述室内机本体下部的出风口、位于所述出风口内的百叶组件、导风板支架及与所述导风板支架枢接的导风板,所述百叶组件位于所述导风板的内侧,所述导风板包括独立摆动的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所述上导风板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上侧壁设置,所述下导风板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下侧壁设置,当所述导风板闭合时,所述上导风板与所述下导风板之一将所述出风口覆盖。 优选地,所述上导风板绕所述导风板支架转动的第一轴线,及所述下导风板绕所述导风板支架转动的第二轴线均位于所述上导风板与所述下导风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上导风板包括靠近所述出风口内侧的第一内端和靠近所述出风口外侧的第一外端,所述第一内端到所述第一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外端到所述第一轴线的距离;所述下导风板包括靠近所述出风口内侧的第二内端和靠近所述出风口外侧的第二外端,所述第二内端到所述第二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外端到所述第二轴线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上导风板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下导风板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下导风板在闭合时覆盖所述出风口,且所述上导风板被所述下导风板覆盖于所述出风口内。 优选地,所述下导风板的外表面呈弧形,且所述下导风板在闭合时,所述下导风板的外表面与所述室内机本体的前面板平滑过渡。 优选地,所述上导风板的宽度大于所述下导风板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上导风板在闭合时覆盖所述出风口,且所述下导风板被所述上导风板覆盖于所述出风口内。 优选地,所述上导风板的外表面呈弧形,且所述上导风板在闭合时,所述上导风板的外表面与所述室内机本体的前面板平滑过渡。 优选地,所述百叶组件包括连杆及若干沿水平轴线布置的导风叶片,所述导风叶片面向所述出风口的出风侧的端面呈凹弧形,所述连杆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枢接部,所述导风叶片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枢接部和第三枢接部,各个所述导风叶片的第二枢接部与所述连杆上的第一枢接部一一对应枢接,各个所述导风叶片的第三枢接部枢接在所述出风口的下侧壁上。 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其导风板包括独立摆动的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并且上导风板靠近出风口的上侧壁设置,下导风板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下侧壁设置;当空调器运行时,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绕各自的枢接轴线摆动,在进行上下导风的过程中,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占用出风口内部的空间小,给百叶组件预留了较大的活动空间,因此可通过增大百叶组件的尺寸,以改善左右导风效果;此外,当导风板闭合时,上导风板与下导风板之一将出风口覆盖,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的导风板,可增大上导风板及/或下导风板的宽度,并且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的摆动角度范围更大,送风指向精确,改善了上下导风效果;由此可知,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出风口结构扫风范围小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扩大送风范围,使房间温度更加均勻,及改善空调器使用舒适度的目的。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的导风板处于较佳制冷导风角度的位置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所示的导风板处于较佳制热导风角度的位置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所示的导风板处于最大送风角度的位置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的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的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见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本技术提供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参见图2,在一实施例中,该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室内机本体、位于所述室内机本体下部的出风口 400、位于所述出风口 400内的百叶组件、导风板支架(图中未示出)及与导风板支架枢接的导风板600,并且百叶组件位于导风板600的内侧,其中百叶组件可进行左右方向的导风,导风板600可进行上下方向的导风,结合百叶组件和导风板600的导风作用而将经由出风口 400送出的冷风或者热风导向至指定区域。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述的室内机本体包括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必备的零部件,比如图中所示的热交换器200、风轮300及壳体等,而这些零部件已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作赘述。 具体地,百叶组件包括连杆(图中未示出)及若干沿水平轴线布置的导风叶片500,导风叶片500的具体数量可根据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实际尺寸规格确定,对此不作限制。于较佳实施方式中,导风叶片500面向出风口 400的出风侧的端面530呈凹弧形,从而形成避让导风板600的避空位,以在有限的出风口 400容纳空间中安装更大尺寸的导风叶片500和导风板600,从而达到扩大扫风范围的目的。本实施例中,连杆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枢接部(图中未不出),导风叶片500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枢接部510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室内机本体、位于所述室内机本体下部的出风口、位于所述出风口内的百叶组件、导风板支架及与所述导风板支架枢接的导风板,所述百叶组件位于所述导风板的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包括独立摆动的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所述上导风板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上侧壁设置,所述下导风板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下侧壁设置,当所述导风板闭合时,所述上导风板与所述下导风板之一将所述出风口覆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龙姜风华李永镇谭周衡易万权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