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冷变流器机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15251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6 1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冷变流器机柜,包括具有开口(101)的柜体(100)、设置在所述柜体(100)内的中间层器件(400)和外层器件(200),所述中间层器件(400)固定在所述柜体(100)内的柜壁上,所述风冷变流器机柜还包括可翻转的转动结构(300),所述外层器件(200)通过所述转动结构(300)安装在靠近所述开口(101)的位置处,所述转动结构(300)用于相对所述柜体(100)朝向所述开口(101)的方向翻转后使所述中间层器件(400)外露。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风冷变流器机柜可以在不拆除外层器件的情况下对中间层器件进行维护和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冷变流器机柜,包括具有开口(101)的柜体(100)、设置在所述柜体(100)内的中间层器件(400)和外层器件(200),所述中间层器件(400)固定在所述柜体(100)内的柜壁上,所述风冷变流器机柜还包括可翻转的转动结构(300),所述外层器件(200)通过所述转动结构(300)安装在靠近所述开口(101)的位置处,所述转动结构(300)用于相对所述柜体(100)朝向所述开口(101)的方向翻转后使所述中间层器件(400)外露。采用本技术提供的风冷变流器机柜可以在不拆除外层器件的情况下对中间层器件进行维护和检测。【专利说明】风冷变流器机柜
本技术涉及风冷变流器
,尤其涉及一种风冷变流器机柜。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生产对电力能源的消耗不断增加,直接导致电力系统容量的不断攀升,对功率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使得机柜、机箱内部空间越来越紧张,进而加大了装配、维护的难度。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紧凑型设计思想在未来的机柜产品设计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在大容量风冷变流器机柜内部布局中,为了提高空间利用率,通常在机柜的深度方向分两层(将不需要操作的器件放在后面,需要操作的器件放在前面)或三层(最后层布置铜排,中间层布置不需要操作的器件,最外层布置需要经常操作的器件)布置。然而,上述的器件布置方式存在以下缺陷:后侧或中间侧的器件发生故障后,很难对其进行检测;当需要更换或维护该器件时,必须先拆除前面的器件、电缆等,操作麻烦,维护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因此,提高中间层器件或后层器件的可检测性、可维护性十分重要,尤其对于在复杂环境中使用的风能变流器来说,现场环境恶劣,系统的整体的可维护性更加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中间层器件的维护和检测的风冷变流器机柜。 本技术提供一种风冷变流器机柜,包括具有开口的柜体、设置在所述柜体内的中间层器件和外层器件,所述中间层器件固定在所述柜体内的柜壁上,所述风冷变流器机柜还包括可翻转的转动结构,所述外层器件通过所述转动结构安装在靠近所述开口的位置处,所述转动结构用于相对所述柜体朝向所述开口的方向翻转后使所述中间层器件外露。 上述的风冷变流器机柜,所述转动结构呈板状,所述转动结构的一侧与所述柜体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转动结构的另一侧与所述柜体可转动地连接。 上述的风冷变流器机柜,所述转动结构呈矩形板状,所述转动结构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外层器件的板状主体、分别连接在所述板状主体的左、右侧边沿的一对转动连接部,所述板状主体中靠近上侧边沿的位置处与所述柜体紧固连接,每个所述转动连接部中靠近所述板状主体的下侧边沿的位置处与所述柜体可转动地连接。 上述的风冷变流器机柜,所述柜体上设置有固定件,所述板状主体通过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柜体可拆卸地连接。 上述的风冷变流器机柜,所述固定件为L型板状,包括与所述柜体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部和与所述板状主体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一连接部。 上述的风冷变流器机柜,所述柜体上还设置有旋转支撑件,所述转动连接部通过铰制螺栓与所述旋转支撑件可转动地连接。 上述的风冷变流器机柜,所述旋转支撑件呈L型板状,所述旋转支撑件包括与所述柜体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部和通过所述铰制螺栓与所述转动连接部可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上述的风冷变流器机柜,所述转动结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板状主体的下侧边沿的至少一个限位件,每个所述限位件用于在所述转动结构翻转后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卡持以限制翻转的角度。 上述的风冷变流器机柜,所述限位件包括垂直于所述板状主体的下侧边沿折弯形成的第一限位部和沿所述第一限位部的边沿垂直折弯形成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在所述转动结构翻转后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卡持。 实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外层器件设置在可翻转的转动结构上,从而使得位于外层器件后方的中间层器件在转动结构翻转后外露,这样就可以在不拆除该外层器件的情况下对中间层器件进行检测和维护。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提供的风冷变流器机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风冷变流器机柜中转动结构翻转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转动结构300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固定件103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旋转支撑件104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通过将外层器件设置在可翻转的转动结构上,从而使得位于外层器件后方的中间层器件在转动结构翻转后外露,这样就可以在不拆除该外层器件的情况下对中间层器件进行检测和维护。 参考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的风冷变流器机柜包括柜体100和安装在柜体100内的中间层器件400和外层器件200以及安装在柜体100中可相对柜体100翻转的转动结构300。外层器件200安装在转动结构300上,通过转动结构300与柜体10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柜体100大致呈长方体,柜体100上开设有供中间层器件400和外层器件200进出的开口 101。柜体100包括与开口 101相对的第一柜壁(未标号)以及分别邻近开口101的相对两侧的一对第二柜壁(未标号)。中间层器件400固定在第一柜壁上。转动结构300大致呈板状,其设置在开口 101处,转动结构300的一侧的两端部分别与一对第二柜壁可转动地连接,其相对的另一侧的两端部分别可拆卸地连接在一对第二柜壁上相对应的位置处。外层器件200通过该转动结构300固定在柜体100中靠近开口 101的位置处。转动结构300用于相对所述柜体100朝向开口 101的方向翻转后使中间层器件400外露。使用时,使转动结构300相对柜体100朝向开口 101的方向翻转,使得位于外层器件200后方的(即由外层器件200所遮蔽的)中间层器件400外露。可以理解的是,柜体100还可以是正方体、圆柱体等几何结构。中间层器件400和外层器件200为现有技术中风冷变流器机柜的常用器件,且对机柜本身的整体功能无任何影响,在此不再赘述。 参考图3并参阅图1,转动结构300大致呈矩形板状,包括用于安装外层器件200的板状主体301。板状主体301的上、下侧分别形成有上侧边沿302和下侧边沿307、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左、右侧边沿303。转动结构300还包括连接在板状主体301的上侧边沿302上的遮蔽部308、连接在下侧边沿307上的限位件306,以及分别连接在左、右侧边沿303上的一对转动连接部309。其中,上、下、左、右以图1所示的转动结构300的状态所对应的上、下、左、右方位为参照。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板状主体301中靠近上侧边沿302且靠近左、右侧边沿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用于与第二柜壁可拆卸地连接的一对第一螺纹安装过孔304。 板状主体300的上侧边沿302沿背向开口 101的方向垂直折弯形成遮蔽部308,该遮蔽部308用于在组装后从上方遮蔽中间层器件400,从而使其免受外界的污染。 板状主体301的下侧边沿307上设置有两个限位件306,用于限制转动结构300相对柜体100翻转的角度。在其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冷变流器机柜,包括具有开口(101)的柜体(100)、设置在所述柜体(100)内的中间层器件(400)和外层器件(200),所述中间层器件(400)固定在所述柜体(100)内的柜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变流器机柜还包括可翻转的转动结构(300),所述外层器件(200)通过所述转动结构(300)安装在靠近所述开口(101)的位置处,所述转动结构(300)用于相对所述柜体(100)朝向所述开口(101)的方向翻转后使所述中间层器件(400)外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宝军
申请(专利权)人: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