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凹印色组的柔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07795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5 1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凹印色组的柔印机,包括凹印色组、凹印色组底座、多个柔印色组和多个柔印色组底座,多个柔印色组底座相互连接组成印刷生产线的底座,柔印色组底座顶端设置有凸台形状的卡键,凹印色组底座底部设置有底座卡槽,凹印色组底座通过底座卡槽卡于一个柔印色组底座顶端的卡键上的到固定,凹印色组底座上设置有凹印色组,其余柔印色组底座的卡键上均设置有柔印色组。通过在柔印机上加装一个独立的凹印色组,在不改变原柔印机底座结构的情况下,形成了一个带有凹印色组的柔印机,该柔印机克服了单一的柔版印刷机在现代印刷中的局限性,满足了包装产品上的图案、文字效果的印刷要求。同时实现了柔印、凹印结合的联机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凹印色组的柔印机,包括凹印色组、凹印色组底座、多个柔印色组和多个柔印色组底座,多个柔印色组底座相互连接组成印刷生产线的底座,柔印色组底座顶端设置有凸台形状的卡键,凹印色组底座底部设置有底座卡槽,凹印色组底座通过底座卡槽卡于一个柔印色组底座顶端的卡键上的到固定,凹印色组底座上设置有凹印色组,其余柔印色组底座的卡键上均设置有柔印色组。通过在柔印机上加装一个独立的凹印色组,在不改变原柔印机底座结构的情况下,形成了一个带有凹印色组的柔印机,该柔印机克服了单一的柔版印刷机在现代印刷中的局限性,满足了包装产品上的图案、文字效果的印刷要求。同时实现了柔印、凹印结合的联机方式。【专利说明】—种带有凹印色组的柔印机
本技术属于印刷设备
,涉及一种带有凹印色组的柔印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柔印机就只能进行柔印,因而印刷方式比较单一,由于单一的柔版印刷机在现代印刷中的局限性,其在包装产品上的图案、文字效果利用单一的印刷方式达不到要求,因此就需要一种可以实现凹印和柔印相结合的机器,来满足印刷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带有凹印色组的柔印机,实现了柔印、凹印结合,满足了印刷要求。 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带有凹印色组的柔印机,包括凹印色组、凹印色组底座、多个柔印色组和多个柔印色组底座,多个柔印色组底座相互连接组成印刷生产线的底座,柔印色组底座顶端设置有凸台形状的卡键,凹印色组底座底部设置有底座卡槽,凹印色组底座通过底座卡槽卡于一个柔印色组底座顶端的卡键上的到固定,所述的凹印色组底座上设置有凹印色组,其余柔印色组底座的卡键上均设置有柔印色组。 所述的凹印色组包括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烘箱,下部分为带有凹印板和操作面板的操作箱体,所述的烘箱中设置有多个过纸辊,所述的操作箱体中设置有冷却辊、压印辊和多个过纸辊,所述的操作箱体中还设置有刮墨刀。 所述的凹印色组底座上设置有过纸辊,所述的凹印色组底座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技术提供的带有凹印色组的柔印机,通过在柔印机上加装一个独立的凹印色组,并通过设置一个与柔印色组底座相匹配的凹印色组底座,在不改变原柔印机底座结构的情况下,形成了一个带有凹印色组的柔印机,该柔印机克服了单一的柔版印刷机在现代印刷中的局限性,满足了包装产品上的图案、文字效果的印刷要求。同时实现了柔印、凹印结合的联机方式。 同时,由于凹印色组底座与柔印色组底座相匹配,因此使得该凹印色组可以任意替换柔印机上的柔印色组。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带有凹印色组的柔印机的凹印色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带有凹印色组的柔印机的凹印色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带有凹印色组的柔印机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凹印色组;2为凹印色组底座;3为底座卡槽;4为过纸辊;5为卡键;6为柔印色组底座;7为柔印色组;8为冷却辊;9为压印辊;10为刮墨刀;11为烘箱;12为烘箱外壳;13为操作面板;14为凹印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至图3,一种带有凹印色组的柔印机,包括凹印色组1、凹印色组底座2、多个柔印色组7和多个柔印色组底座6,多个柔印色组底座6相互连接组成印刷生产线的底座,柔印色组底座6顶端设置有凸台形状的卡键5,凹印色组底座2底部设置有底座卡槽3,凹印色组底座2通过底座卡槽3卡于一个柔印色组底座6顶端的卡键5上的到固定,所述的凹印色组底座2上设置有凹印色组1,其余柔印色组底座6的卡键5上均设置有柔印色组7。 其中,凹印色组安装时将其凹印色组底座2的底座卡槽3滑入柔印色组底座6上的卡键中来实现固定连接,该凹印色组的抽屉式安装操作简便,灵活,实用性强。 同时,所述的凹印色组I包括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烘箱11,下部分为带有凹印板14和操作面板13的操作箱体,所述的烘箱11中设置有多个过纸辊4,所述的操作箱体中设置有冷却辊8、压印辊9和多个过纸辊4,所述的操作箱体中还设置有刮墨刀10 ;所述的凹印色组底座2上设置有过纸辊4,所述的凹印色组底座2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凹印色组完全按照凹印机的结构原理制造,按照凹版印刷的原理,制作一套或多套凹印色组,该凹印色组具有独立的控制操作系统,因此不打乱原柔版印刷机的控制系统。在不改变原柔版印刷机整体结构性能的情况下,使得该柔印机整体配合良好,控制精准,操作方便。同时,凹印色组采用最新的无轴伺服系统,动力完全脱离原柔印机的传动系统,且采用独立的套准系统。因此凹印色组能和原柔印色组相互倒换,以适应不同产品的印刷要求。 本技术使用的凹印色组为现有的独立的凹印机,因此本技术对其具体结构做一简要介绍: 其中,该凹印色组它主要由传动、墨槽、刮墨、压辊升降及烘箱构成,各个系统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I)传动系统 传动系统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无轴传动技术,每一色组的版辊轴都有独立的伺服电机传动。由于不是采用有轴而独立传动故减少了传统齿轮及同步带传动所产生的传动误差,提高套印精度。因为采用的是电子齿轮轴传动的方式,所以在二次套印时,材料的伸缩变化可以通过补偿电子齿轮传动比的方式来吻合回一样的长度后再进行自动套准控制。 (2)油墨循环系统 油墨循环系统是印刷质量好坏的关键部位之一。它主要由墨栗、墨槽、副墨槽、升降机构、进墨管及回墨管等组成。通过操作面板的方孔把墨槽机构整个可以抽拿出来;用墨槽升降手柄转动升降螺杆可使墨槽停留在任意高度,来满足不同版径的要求。印刷时,只需打开墨栗电机开关,墨栗就可连续向墨槽供应油墨,多余的油墨又会流回墨桶,使油墨在墨槽和墨桶之间循环流动,让油墨流动而不至于沉淀及凝结,大大提高了印刷效果。 (3)刮刀系统 刮墨系统亦为印刷质量好坏的一个关键部位。它主要由刮刀板、前后调节螺杆、上下调节手柄等组成。印刷前,先将刮刀刮刀合压,让刮刀片紧贴于版面,调节前后调节手柄及刮刀升降手轮,调整好刮刀角度,使刮刀与版面保持50?70度左右角度(由于使用的每种油墨特性不一样,刮刀的角度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以印刷出来的效果为准);如有一边未刮净,则可通过刮刀架两边的前后调节手柄来分别予以调节,直到调整到需要的效果。本系统还通过一偏心轴由版辊电机驱动使刮刀沿版辊作轴向往复窜动,对印刷过程中刮刀拉丝起到很好的消除作用。 (4)压辊系统 该系统是决定印刷图案清晰程度及印刷效果的关键部位。整个机构的上下移动是通过沿着高精度的直线导轨运动,另外再加上齿轮齿条平衡机构来保证两边的印刷压力及动作一致。整个合压机构考虑到胶辊上下时可能会对材料的张力产生影响,所以特别设计了材料的前后补偿装置,合压升降时前后材料的张力不会发生改变;印刷时,可通过操作控制台上的印刷合压按钮来控制。如印出的图案附墨少,印不实,则适当加大压力(在操作面有调压阀,单独可调)以予消除。 (5)烘道系统 烘道系统借鉴国外先进机型的烘干方式,主要有循环风机、加热管、风箱等几部分组成。循环风机保证烘干系统里面的温度一致,加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凹印色组的柔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凹印色组(1)、凹印色组底座(2)、多个柔印色组(7)和多个柔印色组底座(6),多个柔印色组底座(6)相互连接组成印刷生产线的底座,柔印色组底座(6)顶端设置有凸台形状的卡键(5),凹印色组底座(2)底部设置有底座卡槽(3),凹印色组底座(2)通过底座卡槽(3)卡于一个柔印色组底座(6)顶端的卡键(5)上的到固定,所述的凹印色组底座(2)上设置有凹印色组(1),其余柔印色组底座(6)的卡键(5)上均设置有柔印色组(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蔚力耿军蒋喜全张秦龙卢军红李刚郭嫚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金叶丝网印刷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