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子自旋共振仪的装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606977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5 17: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子自旋共振仪的装样方法,属于年代学领域。包括:步骤1:将样品装入样品管中,其中样品高度为L;步骤2:将样品管放入度量套管中,当L<h时,使得样品管在度量套管中的插入长度为a+L/2;当L≥h时,使得样品管在度量套管中的插入长度为a+h/2,其中,h为电子自旋共振仪的谐振腔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a为谐振腔中心到电子自旋共振仪的样品管夹持部分顶端的距离;步骤3:在相邻于度量套管顶端的位置处将定位器固定在样品管上;步骤4:将样品管从度量套管中取出并放入到电子自旋共振仪中。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能够使样品在谐振腔中处于最佳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属于年代学领域。包括:步骤1:将样品装入样品管中,其中样品高度为L;步骤2:将样品管放入度量套管中,当L<h时,使得样品管在度量套管中的插入长度为a+L/2;当L≥h时,使得样品管在度量套管中的插入长度为a+h/2,其中,h为电子自旋共振仪的谐振腔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a为谐振腔中心到电子自旋共振仪的样品管夹持部分顶端的距离;步骤3:在相邻于度量套管顶端的位置处将定位器固定在样品管上;步骤4:将样品管从度量套管中取出并放入到电子自旋共振仪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能够使样品在谐振腔中处于最佳位置。【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属于年代学领域。
技术介绍
对于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研究叠合盆地内物质的分布规律和形成演化而言,构造年代学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可以用来指导叠合盆地的油气勘探。地壳或沉积盆地在构造活动或形成演化的过程中常常形成具有年代学效应的矿物或流体,研究这些矿物或流体的年代学特征对探讨构造形成和改造的年代和期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上述构造年代学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以矿物、流体在特定条件下释放的具有年代学意义的物理、化学信号特征的精确测试等为依据。电子自旋共振仪是实现构造年代学研究的重要设备之一,由它激发并测定的电子自旋信号强度反映了样品中未成对电子的浓度,地质样品中的未成对电子由沉积埋藏后围岩中放射性元素的辐射形成,具有时间累积效应,可为裂缝、断层和溶蚀期次的划分和定年提供依据。 在该研究领域内,目前常采用的方法是,首先将粉末或流体样品装入样品管中,然后将样品管置入谐振腔内,谐振腔样品中的未成对电子在磁场和微波电场的双重作用下,吸收一定频率的微波能量实现由低能级到高能级的跃迁,被吸收微波的频率和能量在被探测器检测到后,表现为电子自旋信号强度,可反映样品中未成对电子的浓度。 为了得到准确性较高的测试数据,样品需放置在电子自旋共振仪的谐振腔的适当位置处,最佳位置通常为中心。由于样品管的入口位置在平面上位于谐振腔的中央,所以可以保证样品处在谐振腔的水平中心位置处。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样品管进入谐振腔的竖直(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深度通常难以精确判定。尤其是在大部分情况中,电子自旋共振仪中的谐振腔及样品管夹持部分均由不透明材质制成,这导致无法通过肉眼观测到样品的位置。当然,即使能够用肉眼进行观测,也很难保证其精确性。 因此,迫切需要提供一种装样方法,其可以快捷准确地将样品放入谐振腔的竖直方向上的中央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可以快捷准确地将样品放入电子自旋共振仪谐振腔在竖直方向上的最佳位置处,例如中央位置,来获取准确的测试数据。 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变体,还可以使得样品在竖直方向上处于谐振腔内的任何位置,只要根据谐振腔的构造知晓待测样品的最佳位置,就能够获取最佳测量效果。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包括:步骤1:将样品装入样品管中,其中样品高度为L ;步骤2:将样品管放入度量套管中,当L < h时,使得样品管在度量套管中的插入长度为a+L/2 ;当L > h时,使得样品管在度量套管中的插入长度为a+h/2,其中,h为电子自旋共振仪的谐振腔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a为谐振腔中心到电子自旋共振仪的样品管夹持部分顶端的距离;步骤3:在相邻于度量套管顶端的位置处将定位器固定在样品管上;步骤4:将样品管从度量套管中取出并放入到电子自旋共振仪中,并通过将定位器卡在电子自旋共振仪的样品管夹持部分顶端处来固定样品管的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度量套管为长度为a+(h/2)的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管状体,度量套管上设有从上向下标示的刻度,最上端标示为O。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度量套管的在竖直方向上与最上端距离a的位置处作显目标记。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2的L彡h的情况中,将样品管插入直至度量套管的底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2的L < h的情况中,将样品管插入直至样品的中心位于显目标记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器构造为能够夹紧在样品管的外周面上的具有弹性的环状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度量套管的内径比样品管的外径大1mm。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对材质要求极低,因为度量套管不需要直接置于电子自旋共振仪之中。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适用于任何此类的电子自旋共振仪,只需通过在度量套管的透明材料上标出刻度来调整样品管的插入长度。结合样品管中的样品高度和所选择的插入长度,样品的中心可以与最佳位置处准确重合。同时可适当更换定位器的类型,以利于生产。 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各种技术上可行的方式组合以产生新的实施方案,只要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仅为非限定性的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电子自旋共振仪的装样装置10。其中图1左侧显示了常用的电子自旋共振仪的谐振腔和样品管夹持部分,右侧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共振仪的装样装置10。 在图中,相同的构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详细地介绍本专利技术。 图1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电子自旋共振仪的装样装置10。其中,图1左侧显示了常用的电子自旋共振仪的谐振腔(下)和样品管夹持部分(上),右侧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共振仪的装样装置10。 图1左侧显示的共振仪可以例如为布鲁克公司生产的电子自旋共振仪。在图1所示的示意性结构中,共振仪的谐振腔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为h,样品管中只有进入谐振腔的部分为有效测量样品。谐振腔中心O到样品管夹持部分(位于谐振腔上方的长度为a-h/2的部分)顶端的距离为a。 通常情况下,电子自旋共振仪中的谐振腔和样品管夹持部分均由不透明材质制成,所以当样品管从夹持部分插入后,操作者无法观察样品管进入谐振腔的长度,从而不容易确定样品是否在竖直方向上位于适当的位置处以保证实验结果的精准;退一步讲,即使能够通过肉眼观察,也难以避免较大的误差。以上述结构为基础,本专利技术设计的装置10和相应的方法可保证样品管在插入后使得有效样品处在谐振腔的最佳位置,例如中心位置O。在下面将要介绍的实施例中,例如样品的最佳位置为谐振腔中心,则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即要使得样品管插入电子自旋共振仪后,样品的中心与谐振腔的中心重合。 图1的右侧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10。装置10包括通常用来在电子自旋共振仪中盛放被测样品的样品管2、用来套在样品管2之外的度量套管I以及用来固定样品管2的位置的定位器3。 定位器3例如可以为能够夹紧式连接到样品管2的外周面上的具有弹性的环状体,用于卡在电子自旋共振仪的样品管夹持部分的样品递送入口处,或者相邻于度量套管I卡在其上端。通过重力和定位器3,可以将样品管2相对于电子自旋共振仪或者度量套管I固定,以确认插入长度。 在一个例子中,定位器3能够沿样品管2的轴向方向相对于样品管2移动或相对于样品管2固定,从而达到上述目的。在另一个例子中,定位器3可以从样品管2上自由地移除或固定在样品管2上。 参照图1,度量套管I套在样品管2外部。定位器3紧邻着度量套管I卡在其上部。定位器3可固定在样品管2的不同位置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电子自旋共振仪的装样方法,包括:步骤1:将样品装入样品管中,其中样品高度为L;步骤2:将样品管放入度量套管中,当L<h时,使得所述样品管在度量套管中的插入长度为a+L/2;当L≥h时,使得所述样品管在度量套管中的插入长度为a+h/2,其中,h为电子自旋共振仪的谐振腔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a为谐振腔中心到电子自旋共振仪的样品管夹持部分顶端的距离;步骤3:在相邻于度量套管顶端的位置处将定位器固定在样品管上;步骤4:将样品管从度量套管中取出并放入到电子自旋共振仪中,并通过将定位器卡在所述电子自旋共振仪的样品管夹持部分顶端处来固定所述样品管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之钧周雁邱登峰樊德华汪新伟张荣强李双建孙冬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