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厚度变化的纤维复合成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99835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30 13:42
一种具厚度变化的纤维复合成品,包含:一个树脂部、至少一个基材层,以及至少一个增厚层,该树脂部包括一个第一表面、一个第二表面、一个邻近该第一表面的主结构区,以及一个位于该主结构区及该第二表面间的增厚区。该基材层及该增厚层都是由纤维材料制成,并且包覆在该树脂部内,其中,该基材层对应该树脂部的主结构区,而该增厚层的面积小于该基材层的面积,并对应该树脂部的增厚区。通过该增厚层使该树脂部的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间产生厚度变化,可以方便在该树脂部的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上形成具有深度变化的纹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厚度变化的纤维复合成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纤维复合成品,特别是涉及一种以纤维为主要材料,并为多层式结构的具厚度变化的纤维复合成品。
技术介绍
以往纤维复合材料在制造时,通常先将纤维编织成布料,再将该布料预浸在例如环氧树脂等等的黏结液体中,当含浸的树脂固化后,就可以形成具有预定厚度及硬度的纤维复合材料。使用时可以依据运用场合需求不同,将数层纤维复合材料叠黏在一起,以形成具有厚度的纤维复合成品。以往纤维复合成品虽然可以提供预期的硬度及结构强度,但是在运用时,经常需要在成品的表面印制例如:商标、图案等等与商品销售有关的凹凸纹路,当以往纤维复合成品的层数不足时,要在成品上压印出凹凸的纹路相当的困难,压印的纹路也很不明显。若是纤维复合成品的层数较多时,虽然可以使压印的纹路较为立体、清晰,但为了在局部区域形成凹凸纹路,必需增加整体的厚度,不但组合后的重量大,制造成本也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厚度变化,并可在增加有限重量及成本的情况下,提高纹路的立体感及清晰度的纤维复合成品。本专利技术的纤维复合成品包含:一个树脂部,以及包覆在该树脂部内的至少一个基材层、至少一个增厚层。该树脂部具有一个第一表面、一个第二表面、一个邻近该第一表面的主结构区,以及一个位于该主结构区及该第二表面之间的增厚区。而该基材层及该增厚层都是由纤维材料制成,其中,该基材层对应包覆在该树脂部的主结构区内,该增厚层的面积小于该基材层的面积,并包覆在该树脂部的增厚区内。本专利技术的纤维复合成品,该纤维复合成品包含数片间隔设置的增厚层,所述增厚层的面积由邻近该基材层的一侧逐渐地往该树脂部的第二表面缩小。本专利技术的纤维复合成品,该纤维复合成品包含数片间隔设置且面积相同的基材层。本专利技术的纤维复合成品,该树脂部为环氧树脂,而该纤维复合成品还包含一片结合在该树脂部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的其中之一上的第一薄膜表层,该第一薄膜表层由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所制成。本专利技术的纤维复合成品,该纤维复合成品还包含一片结合在该树脂部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的另一个上的第二薄膜表层,该第二薄膜表层由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所制成。本专利技术的纤维复合成品,所述基材层的纤维选自于:碳纤维、玻璃纤维,或前述材料的组合,所述增厚层的纤维选自于: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或前述材料的组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该增厚层使该树脂部的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间具有厚度变化,并且可以在增加有限重量及制造成本的情况下,增进设在该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的纹路的立体感及清晰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纤维复合成品的一个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图2是沿图1中Ⅱ-Ⅱ线所取的剖视图;图3是立体分解图,辅助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制造过程;图4是制造流程图,也是用来辅助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制造过程;图5是类似图2的剖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纤维复合成品的一个第二较佳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纤维复合成品1的一个第一较佳实施例适合运用在各行各业中,例如该纤维复合成品1可以运用在鞋子上,也可运用在高尔夫球袋、电子商品等的外壳的制造上,也就是说,只要商品需要具有适当的硬度,并且需要在局部区域设置凹凸的文字、图案等的立体纹路,都可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纤维复合成品1。在以下的说明中,只以鞋子的零件作说明。本实施例的纤维复合成品1包含:一个由环氧树脂所组成的树脂部11、两个面积相同并间隔设置地包覆在该树脂部11内部的基材层12、数个面积小于所述基材层12的面积并间隔设置地包覆在该树脂部11内部的增厚层13,以及与该树脂部11结合固定的一个第一薄膜表层14、一个第二薄膜表层15。本实施例的树脂部11具有一个第一表面111、一个与该第一表面111间隔设置的第二表面112、一个邻近该第一表面111的主结构区113,以及一个位于该主结构区113及该第二表面112之间并由该主结构区113往该第二表面112浮凸地包覆增厚层13的增厚区114。该第二表面112具有至少一个相对该增厚区114的纹路115,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纹路115是由数个突出的区域构成一个星星的造型,但该纹路15也可以是内凹的结构,或者是不同的图形或文字。本实施例所述基材层12是由纤维编织而成的布料,其在该树脂部11的主结构区113内,较佳地,所述基材层12选自于结构强度较佳的纤维,具体例如:碳纤维、玻璃纤维,或前述材料之组合。而所述增厚层13也是由纤维编织而成的布料,较佳地,该增厚层13选自于结构强度相对较低的纤维,具体例如:聚酯(polyester)纤维、聚酰胺纤维(Nylon)等的人造纤维,或前述材料之组合。上述增厚层13的面积由邻近所述基材层12的一侧逐渐地往该树脂部11的第二表面112缩小。本实施例的第一薄膜表层14结合在该树脂部11的第一表面111上,第二薄膜表层15结合在该树脂部11的第二表面112上。第一薄膜表层14及第二薄膜表层15都是由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hermoplasticurethaneelastomer,简称TPU)所制成,所述第一薄膜表层14及第二薄膜表层15不但可以和例如:环氧树脂制成的树脂部11稳固的结合,也可以和橡胶、聚氨酯(polyurethane,简称PU)、聚酰胺纤维等等的材料稳固地结合,因此,前述第一薄膜表层14及第二薄膜表层15的材料选择,可以提高该纤维复合成品1与其他物品的结合强度。参阅图2、3、4,本实施例该纤维复合成品1在制造时,首先根据性质的需要,选择由碳纤维或玻璃纤维编织而成的布料为基底,并将该布料预浸在环氧树脂溶液后烘干,再裁切成两片第一预浸布16备用,另外,选择由聚酯纤维或聚酰胺纤维等的人造纤维制成的布料为基底,并且将布料预浸在环氧树脂溶液后烘干,再裁切成数片面积不同的第二预浸布17备用。接着,将所述第一预浸布16及所述第二预浸布17上下堆叠在一起,并且覆盖该第一薄膜表层14及该第二薄膜表层15而形成一组合体,最后将该组合体摆放在一个加工模具(图未示)内进行热压加工,就可以完成本实施例该纤维复合成品1的制造。在热压加工的过程中,相邻的第一预浸布16及第二预浸布17的环氧树脂会相结合,并因此形成本实施例的树脂部11,而所述第一预浸布16的布料,会成为本实施例的基材层12,所述第二预浸布17的布料也会形成本实施例的增厚层13,至于本实施例的树脂部11的纹路115则是对应加工模具的凹凸内模面。也就是说,本实施例通过堆叠在所述基材层12上且面积缩小的增厚层13,来使得该树脂部11具有该主结构区113及该增厚区114。由于前述增厚区114在厚度相对增加的情况下,压印在该树脂部11的增厚区114上的纹路115的深度可以增加,故本实施例可以在该纤维复合成品1的局部区域形成立体且清晰的纹路115。本实施例所述的基材层12的数量也可以只有一层,并不以具有两层为必要,而该增厚层13的数量也是根据所需厚度的变化而定,也就是该增厚层13的数量也不以实施例所揭露的为限。参阅图5,本专利技术纤维复合成品1的一个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构造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类似,不同的地方在于:该树脂部11具有一个主结构区113,以及两个间隔设置的增厚区114,也就是说,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具厚度变化的纤维复合成品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厚度变化的纤维复合成品,包含:一个树脂部,以及至少一个基材层,该树脂部具有一个第一表面、一个第二表面,以及一个邻近该第一表面的主结构区,该基材层包覆在该树脂部的主结构区内,并为纤维材料所制成;其特征在于:该树脂部还具有一个位于该主结构区及该第二表面之间的增厚区,该纤维复合成品还包含至少一个包覆在该树脂部的增厚区内的增厚层,该增厚层为纤维材料制成且面积小于该基材层的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厚度变化的纤维复合成品,包含:一个树脂部,以及至少一个基材层,该树脂部具有一个第一表面、一个第二表面,以及一个邻近该第一表面的主结构区,该基材层包覆在该树脂部的主结构区内,并为纤维材料所制成;其特征在于:该树脂部还具有一个位于该主结构区及该第二表面之间的增厚区,该纤维复合成品还包含数片间隔设置的包覆在该树脂部的增厚区内的增厚层,该增厚层为纤维材料制成且面积小于该基材层的面积,所述增厚层的面积是由邻近该基材层的一侧逐渐地往该树脂部的第二表面缩小;该树脂部为环氧树脂,该纤维复合成品还包含一片结合在该树脂部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的其中之一上的第一薄膜表层,该第一薄膜表层由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所制成;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登波
申请(专利权)人:天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