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气止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595727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30 0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气止逆装置,包括接头、阀体和弹性的密封环;该接头设装孔及吸气通道;该阀体装接在安装孔内且设分流孔,使安装孔之位于阀体之下的部分设有突变腔;该阀体外凸设有包围阀体的环形板,环形板设上下贯穿的吸气孔,阀体之环形板之下的部分和安装孔内壁构成有环形腔,吸气通道、吸气孔、环形腔和突变腔依序接通;该密封环上周缘设置在环形板和安装孔内壁间,密封环下周缘位于环形腔内且能密封连接阀体外壁以止逆或远离外壁以吸气。它具有如下优点:吸气孔和止逆面都设在阀体上,密封环和阀体之间的配合实现吸气止逆,装配密封环和阀体后即可实验二者是否配合到位,装配方便快速,可提高生产效率,并确保制程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吸气止逆装置,包括接头、阀体和弹性的密封环;该接头设装孔及吸气通道;该阀体装接在安装孔内且设分流孔,使安装孔之位于阀体之下的部分设有突变腔;该阀体外凸设有包围阀体的环形板,环形板设上下贯穿的吸气孔,阀体之环形板之下的部分和安装孔内壁构成有环形腔,吸气通道、吸气孔、环形腔和突变腔依序接通;该密封环上周缘设置在环形板和安装孔内壁间,密封环下周缘位于环形腔内且能密封连接阀体外壁以止逆或远离外壁以吸气。它具有如下优点:吸气孔和止逆面都设在阀体上,密封环和阀体之间的配合实现吸气止逆,装配密封环和阀体后即可实验二者是否配合到位,装配方便快速,可提高生产效率,并确保制程的稳定性。【专利说明】一种吸气止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吸气止逆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数据库授权公告了技术名称为"一种用于水路领域中的一种吸气止 逆装置"的技术,其专利号为CN201020185693. 3。它包括一主体和一弹性密封套。主 体内具有一水路和至少一进气孔。水路具有一进水孔和一接通进水孔的突变腔,突变腔的 截面面积大于进水孔的截面面积。进气孔具有一进气口和一出气口,进气口位于主体之外, 出气口位于突变腔。弹性密封套装接在主体之内,并适配主体的进气孔。水路之水流顺流, 则突变腔产生负压并吸附弹性密封套以使进气孔导通,以能吸气。水路之水流倒流,则水路 水压作用于弹性密封套内侧面以使弹性密封套密封进气孔。弹性密封套一端装接在主体内 的内架之上,外端密封支座之上,以实现吸气止逆。由于吸气止逆是通过弹性密封套的外端 和支座配合实现,而配合是否装配准确,只有在装配后才能通过实验获知,因此装配不便, 可能实现装配不到位现象,可能出现倒流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吸气止逆装置,其克服了
技术介绍
中一种吸气止逆装置所 存在的不足。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种吸气止逆装置,包括接头(10)、阀体(20)和弹性的密封环(30);该接头(10) 设上下贯穿的安装孔(11)及贯穿安装孔(11)内外的吸气通道(12);该阀体(20)装接在 安装孔(11)内且设上下贯穿的分流孔(21),且安装孔(11)之位于阀体(20)之下的部分设 有突变腔(13);该阀体(20)外凸设有包围阀体(20)的环形板(22),该环形板(22)设上下 贯穿的吸气孔(23),该阀体(20)之环形板(22)之下的部分和安装孔(11)内壁构成有环 形腔(40),该吸气通道(12)、吸气孔(23)、环形腔(40)和突变腔(13)依序接通;该密封环 (30)上周缘设置在环形板(22)和安装孔(11)内壁间,该密封环(30)下部(31)位于环形 腔(40)内,且通过密封环(30)弹性变形以能密封连接阀体(20)外壁或远离阀体(20)外 壁。 一实施例之中:该环形板(22)和阀体(20)间构成一能接通吸气通道(12)的吸气 腔(24),该吸气孔(23)上端口接通吸气腔(24)。 -实施例之中:该阀体(20)环形凹设有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之下槽壁构成上述 的环形板(22),该环形凹槽构成上述的吸气腔(24),该环形凹槽的槽口对应接通吸气通道 (12)内端口。 -实施例之中:该分流孔(21)之截面小于突变腔(13)之截面。 -实施例之中:该安装孔(11)具有位于环形板(22)之下的大孔段(111),该大孔 段(111)之内壁和阀体(20)之位于环形板(22)之下的部分的外壁间隔,该大孔段(111) 之下端位于阀体(20)之下端面之下。 一实施例之中:该安装孔(11)具有位于环形板(22)之下的大孔段(111)及连接 大孔段(111)且位于大孔段(111)之下的小孔段(112),该大孔段(111)内径大于阀体(20) 之位于环形板(22)之下的部分的外径,该小孔段(112)内径小于位于环形板(22)之下的 部分的外径,该大孔段(111)和小孔段(112)间形成第一阶梯面(113),该阀体(20)下端面 和第一阶梯面(113)上下间隔。 一实施例之中:该安装孔(11)内设一朝上的第二阶梯面(114),该环形板(22)固 定撑设在第二阶梯面(114)之上。 一实施例之中:该密封环(30)之上端口(32)密封介于环形板(22)和安装孔(11) 内壁,该密封环(30)具有密封夹紧在环形板(22)下端面外圈和第二阶梯面之间的部分 (33)。 一实施例之中:该接头(10)之上端设一上连接结构(14),该接头(10)之下端设 一下连接结构(15)。 本技术方案与
技术介绍
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吸气路包括吸气通道、吸气孔、环形腔和突变腔,密封环上周缘设置在环形板和 安装孔内壁间,密封环下周缘位于环形腔内且能密封连接阀体外壁以止逆或远离外壁以吸 气,其中吸气孔和止逆面都设在阀体上,密封环和阀体之间的配合实现吸气止逆,装配密封 环和阀体后即可实验二者是否配合到位,装配方便快速,可提高生产效率,并确保制程的稳 定性。 2、阀体环形凹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之下槽壁构成上述的环形板,环形凹槽构 成上述的吸气腔,环形凹槽的槽口对应接通吸气通道内端口,装配方便,结构紧凑、简单。 3、安装孔内设一朝上的第二阶梯面,环形板固定撑设在第二阶梯面之上,方便固 定阀体。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图1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吸气止逆装置的主视图。 图2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吸气止逆装置的仰视图。 图3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吸气止逆装置的阀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4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吸气止逆装置的密封环的立体示意图。 图5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吸气止逆装置的剖面分解示意图。 图6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吸气止逆装置的剖面示意图,此时处于停水状 态。 图7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吸气止逆装置的剖面示意图,此时处于吸气状 态。 图8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吸气止逆装置的剖面示意图,此时处于止逆状 态。 【具体实施方式】 请查阅图1至图8, 一种吸气止逆装置,包括接头10、阀体20和弹性的密封环30。 该接头10设上下贯穿的安装孔11及贯穿安装孔11内外的吸气通道12 ;该阀体 20装接在安装孔11内且设上下贯穿的分流孔21,该分流孔21之截面小于突变腔13之截 面,使安装孔11之位于阀体20之下的部分设有突变腔13,当水流自分流孔21进入突变腔 13时由于面积突变使得水流产生负压,使得突变腔13产生负压,在负压作用下能从外界吸 入空气,空气和水流混合产生吸气混合水(气泡水)。,节水、使用舒适。 该阀体20外凸设有包围阀体20的环形板22,该环形板22设上下贯穿的吸气孔 23,该阀体20之环形板22之下的部分和安装孔11内壁构成有环形腔40,该吸气通道12、 吸气孔23、环形腔40和突变腔13依序接通;该密封环30上周缘密封固接在环形板22和 安装孔11内壁间,该密封环30下部31位于环形腔40内且能实现如下功能:如图7,通水 时突变腔13内产生负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气止逆装置,包括接头(10)、阀体(20)和弹性的密封环(30);该接头(10)设上下贯穿的安装孔(11)及贯穿安装孔(11)内外的吸气通道(12);该阀体(20)装接在安装孔(11)内且设上下贯穿的分流孔(21),且安装孔(11)之位于阀体(20)之下的部分设有突变腔(13);其特征在于:该阀体(20)外凸设有包围阀体(20)的环形板(22),该环形板(22)设上下贯穿的吸气孔(23),该阀体(20)之环形板(22)之下的部分和安装孔(11)内壁构成有环形腔(40),该吸气通道(12)、吸气孔(23)、环形腔(40)和突变腔(13)依序接通;该密封环(30)上周缘设置在环形板(22)和安装孔(11)内壁间,该密封环(30)下部(31)位于环形腔(40)内,且通过密封环(30)弹性变形以能密封连接阀体(20)外壁或远离阀体(20)外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诗港龚海浪陈名豪周华松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松霖科技有限公司周华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