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多用途胃肠适形隧道,解决了现有的营养管插入到胃肠道后,不能应承胃肠蠕动力的缺陷,导管上连接有可扩张的薄膜通道,薄膜通道朝向导管插入端的端部与导管相固定,并在该端部开设有至少一个出口,薄膜通道的入口端通过入口扩张器与导管相固定;入口扩张器为充气式弹性体或者记忆合金体,入口扩张器处于收缩状时紧贴导管壁,入口扩张器扩张后撑开薄膜通道。薄膜通道随导管插入胃肠道后,入口扩张器将薄膜通道的入口撑开,将入口扩张器固定到合适的位置,口腔咀嚼的食物就可以从入口进入,再从薄膜通道的出口排出,合理确定薄膜通道出口的位置就能将食物输送到合适的位置,在补充营养的同时还能发挥咀嚼的生理功能。【专利说明】多用途胃肠适形隧道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多用途胃肠适形隧道。
技术介绍
现有国内外生产销售的可插进胃肠道的营养管、引流管、给药管、压迫止血管种类 繁多,功能各异。虽然各种管道都有其自身特色优点和适用范围,但是也存在一些共同的不 足之处。各种管道外径多为5-7mm,内径就鲜有超过5mm的,作为肠内营养管道只能滴入特 制的价格昂贵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用途胃肠适形隧道,包括插入胃肠腔道内时起引导的中空的导管(9),其特征在于导管上连接有可扩张的薄膜通道(7),薄膜通道朝向导管插入端的端部与导管相固定,并在该端部开设有至少一个出口(14),薄膜通道朝向导管尾端的端部通过入口扩张器(6)与导管相固定,该端部形成薄膜通道入口(17);入口扩张器为充气式弹性体或者记忆合金体,入口扩张器处于收缩状时紧贴导管壁,入口扩张器扩张后撑开薄膜通道并形成入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平,铁炜炜,雷桂梅,吴俊兰,李宁,
申请(专利权)人:李振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