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旋转液体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583936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9 1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高效旋转液体混合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可转动连接在底座(1)上的载料器(2),载料器(2)包括第一置料柱(201)和第二置料柱(202),所述的第一置料柱(201)的内壁上都设置有螺旋槽A(203),所述的第二置料柱(202)的内壁上设置有螺旋槽B(20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置料柱的内壁上设置螺旋槽,使得四周液体下降快于中心液体,从而形成四周液体向中心液体挤压的现象,形成了搅拌,加快混合速度,使得混合更加均匀;设置加热器,使得液体分子运动更加剧烈,提高混合效率;在出料门和进料门处设置气压传感器,防止载料器内部气压过大,造成载料器损坏,甚至造成工作人员受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高效旋转液体混合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可转动连接在底座(1)上的载料器(2),载料器(2)包括第一置料柱(201)和第二置料柱(202),所述的第一置料柱(201)的内壁上都设置有螺旋槽A(203),所述的第二置料柱(202)的内壁上设置有螺旋槽B(20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置料柱的内壁上设置螺旋槽,使得四周液体下降快于中心液体,从而形成四周液体向中心液体挤压的现象,形成了搅拌,加快混合速度,使得混合更加均匀;设置加热器,使得液体分子运动更加剧烈,提高混合效率;在出料门和进料门处设置气压传感器,防止载料器内部气压过大,造成载料器损坏,甚至造成工作人员受伤。【专利说明】高效旋转液体混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混合装置,特别是涉及到高效旋转液体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工业生产中,液体混合,一般都有专门的混合机,因为采用人力混合不仅效率低 下,而且混合得也不均匀,现有的混合机都是采用电机带动容器旋转,使得容器内部液体不 断翻转,从而得到混合,容器一般都是呈圆柱状的容器,转动轴为圆柱轴,虽然得到彻底的 翻动,但是所有的物料都是得到同一旋转力,使得混合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高效旋转液体混合 装置,解决现有旋转混合机混合效率低的缺陷。 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高效旋转液体混合装置,包括底座以 及可转动连接在底座上的载料器,所述的载料器由电机带动旋转,载料器包括第一置料柱 和第二置料柱,第一置料柱的一端和第二置料柱的一端呈夹角连接,从而构成一个"V"字, 第一置料柱和第二置料柱还在连接处连通,第一置料柱的另一端和第二置料柱的另一端分 别都设置有进料门,而载料器的下端尖部设置有出料门,第一置料柱的长度大于第二置料 柱,载料器的转动轴呈水平状,载料器的角平分面与转动轴垂直,所述的第一置料柱的内壁 上都设置有螺旋槽A,螺旋槽A从第一置料柱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的第二置料柱的内 壁上设置有螺旋槽B,螺旋槽B从第二置料柱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本装置中载料器用于 放置物料,载料器静止时,其V 口朝向上,物料从进料门放入载料器内,旋转时,物料则不断 翻转,第一置料柱内的物料与第二置料柱内的物料在连通处相遇,但因为两者长度不相同, 两边物料下落到连通处时势能不同,就形成了轴向逐层交替扩散混合,从而使得混合效果 非常的好,而且在置料柱的内壁上设置了螺旋槽,即螺旋槽A和螺旋槽B,液体流动时,其周 边会因为螺旋槽形成一个螺旋力,这样到底部后,周边因为螺旋力速度明显要快,是先到底 部,如V 口朝向,则是与另一股液体相撞,被迫从四周向中心运动,中心处的液体即被搅浑, 而V 口朝下,液体也是撞击到进料门,也会向中心运动,从而也形成搅拌作用,这样即使得 液体混合均匀,混合速度加快。 进一步,上述的载料器内设置有加热器,对液体进行加热,使得液体分子剧烈运 动,从而加快混合速度,加热器最好设置在载料器坚直方向上的中心部位,液体不管怎么运 动,加热器都位于液体中。 进一步,上述的进料门、出料门的内壁上都设置有气压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的信号 输出端连接到加热器,混合时,载料器内液体肯定不满,因为满满的液体难以混合,这样,进 料门在上时,内壁露出液面,出料门朝向上时,内壁也露出液面,当对液体加热时,会导致载 料器内气压上升,达到一定气压时,有可能损坏载料器,特别是进料门和出料门,所以设置 气压感应器,感应到气压过高时,即发送信号处加热器,停止加热。 进一步,上述的底座的下端设置有滚轮,方便装置的搬运。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在置料柱的内壁上设置螺旋槽,使得四周液体下降快于中心液体,从而形成四 周液体向中心液体挤压的现象,形成了搅拌,加快混合速度,使得混合更加均匀; (2)设置加热器,使得液体分子运动更加剧烈,提高混合效率; (3)在出料门和进料门处设置气压传感器,防止载料器内部气压过大,造成载料器 损坏,甚至造成工作人员受伤。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载料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载料器,3-电机,4-进料门,5-出料门,6-转动轴,7-加热器, 8-滚轮,201-第一置料柱,202-第二置料柱,203-螺旋槽A,204-螺旋槽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的结构不仅 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高效旋转液体混合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可转动连接在底座1上 的载料器2,所述的载料器2由电机3带动旋转,载料器2包括第一置料柱201和第二置料 柱202,第一置料柱201的一端和第二置料柱202的一端呈夹角连接,从而构成一个"V"字, 第一置料柱201和第二置料柱202还在连接处连通,第一置料柱201的另一端和第二置料 柱202的另一端分别都设置有进料门4,而载料器2的下端尖部设置有出料门5,第一置料 柱201的长度大于第二置料柱202,载料器2的转动轴6呈水平状,载料器2的角平分面与 转动轴6垂直,所述的第一置料柱201的内壁上都设置有螺旋槽A203,螺旋槽A203从第一 置料柱201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的第二置料柱202的内壁上设置有螺旋槽B204,螺旋 槽B204从第二置料柱202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本装置中载料器2用于放置物料,载料器 2静止时,其V 口朝向上,物料从进料门4放入载料器2内,旋转时,物料则不断翻转,第一置 料柱201内的物料与第二置料柱202内的物料在连通处相遇,但因为两者长度不相同,两边 物料下落到连通处时势能不同,就形成了轴向逐层交替扩散混合,从而使得混合效果非常 的好,而且在置料柱的内壁上设置了螺旋槽,即螺旋槽A203和螺旋槽B204,液体流动时,其 周边会因为螺旋槽形成一个螺旋力,这样到底部后,周边因为螺旋力速度明显要快,是先到 底部,如V 口朝向,则是与另一股液体相撞,被迫从四周向中心运动,中心处的液体即被搅 浑,而V 口朝下,液体也是撞击到进料门4,也会向中心运动,从而也形成搅拌作用,这样即 使得液体混合均匀,混合速度加快。 【实施例2】 如图3,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载料器2内设置有加 热器7,对液体进行加热,使得液体分子剧烈运动,从而加快混合速度,加热器7最好设置在 载料器2坚直方向上的中心部位,液体不管怎么运动,加热器都位于液体中。 本实施例中进料门4、出料门5的内壁上都设置有气压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的信号 输出端连接到加热器7,混合时,载料器2内液体肯定不满,因为满满的液体难以混合,这 样,进料门4在上时,内壁露出液面,出料门5朝向上时,内壁也露出液面,当对液体加热时, 会导致载料器2内气压上升,达到一定气压时,有可能损坏载料器2,特别是进料门4和出料 门5,所以设置气压感应器,感应到气压过高时,即发送信号处加热器7,停止加热。 本实施例中底座1的下端设置有滚轮8,方便装置的搬运。【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高效旋转液体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以及可转动连接在底座(1)上的载料器(2),所述的载料器(2)由电机(3)带动旋转,载料器(2)包括第一置料柱(201)和第二置料柱(202),第一置料柱(201)的一端和第二置料柱(202)的一端呈夹角连接,从而构成一个“V”字,第一置料柱(201)和第二置料柱(202)还在连接处连通,第一置料柱(201)的另一端和第二置料柱(202)的另一端分别都设置有进料门(4),而载料器(2)的下端尖部设置有出料门(5),第一置料柱(201)的长度大于第二置料柱(202),载料器(2)的转动轴(6)呈水平状,载料器(2)的角平分面与转动轴(6)垂直,所述的第一置料柱(201)的内壁上都设置有螺旋槽A(203),螺旋槽A(203)从第一置料柱(201)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的第二置料柱(202)的内壁上设置有螺旋槽B(204),螺旋槽B(204)从第二置料柱(202)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膨岭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锋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