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77914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9 1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器,其包括空调外壳、设置于所述空调外壳内的风道组件、换热器组件及开设于所述空调外壳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立式空调器还包括冷藏箱,所述风道组件及所述换热器组件安装于所述冷藏箱的顶部,所述冷藏箱支撑所述风道组件与所述换热器组件,所述冷藏箱包括前框、安装于所述前框上的箱体及安装于所述前框上的装饰件。立式空调器的冷藏箱作为风道组件、换热器组件的支撑,即,冷藏箱支撑空调的主要部分,实现了冷藏箱与空调的结合,节省了室内空间的占用面积,为中小面积的商品房的房主提供了更多的可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器,其包括空调外壳、设置于所述空调外壳内的风道组件、换热器组件及开设于所述空调外壳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立式空调器还包括冷藏箱,所述风道组件及所述换热器组件安装于所述冷藏箱的顶部,所述冷藏箱支撑所述风道组件与所述换热器组件,所述冷藏箱包括前框、安装于所述前框上的箱体及安装于所述前框上的装饰件。立式空调器的冷藏箱作为风道组件、换热器组件的支撑,即,冷藏箱支撑空调的主要部分,实现了冷藏箱与空调的结合,节省了室内空间的占用面积,为中小面积的商品房的房主提供了更多的可用空间。【专利说明】立式空调器
本技术属于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立式空调器。
技术介绍
在当今的家庭生活中,立式空调器与冷藏箱逐渐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家用电器。 但是,对于现有家庭来说,室内空间有限,而立式空调器与冷藏箱均会占用室内一定的有效 面积,在现今房价的趋高,大部分城市人只能买得起中小面积的商品房,而减少家用电器的 占用空间是每个房主迫切需要的,特别是立式空调器与冷藏箱的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空调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立式空 调器与冷藏箱各占有空间而使室内空间被占用过多的问题。 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立式空调器,其包括空调外壳、设置于所述空调外 壳内的风道组件、换热器组件及开设于所述空调外壳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立式空调 器还包括冷藏箱,所述风道组件及所述换热器组件安装于所述冷藏箱的顶部,所述冷藏箱 支撑所述风道组件与所述换热器组件,所述冷藏箱包括前框、安装于所述前框上的箱体及 安装于所述前框上的装饰件。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相对两侧的前部向外延伸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前 框后部的对应边沿部通过凸凹配合方式定位,所述前框的相对两外侧设置有卡槽部,所述 装饰件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卡钩及第二卡钩,所述第一卡钩卡设于所述卡槽部,所述第二卡 钩穿卡于所述箱体与所述前框的凸凹定位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钩与所述第二卡钩均包括相对设置且相隔的两个卡条,两 个所述卡条于各自的自由端部相背拱起而形成拱起部,两个所述卡条的所述拱起部是可收 拢的。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上部前侧搭接于所述前框的上部外侧,所述箱体的下部前 侧搭接于所述前框的下部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上部前侧与所述前框的上部外侧之间的搭接方式为所述箱 体的上部内侧凹设有第一搭接槽,所述前框的上部外侧的后缘设置有第一搭接沿,所述第 一搭接沿卡设于所述第一搭接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下部前侧与所述前框的下部外侧之间的搭接方式为所述前 框的下部外侧的后缘部凹设有第二搭接槽,所述箱体的下部内侧朝内凸设有台阶且于所述 台阶下形成一个凹陷,所述台阶卡设于所述第二搭接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前框的下部外侧向外凸出形成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抵顶于所述 凹陷的底面。 进一步地,所述凹陷的底面呈倾斜状,所述前框的下部外侧的后缘部的厚度由内 向外呈渐窄的趋势。 进一步地,所述立式空调器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前框上的内胆,所述前框包括围合 成一个空间的四个边框板及由该四个边框板的前部内侧向内延伸的四个支撑板,所述内胆 前部伸入所述空间内,所述内胆前部的至少相对的两个边沿搭接并预固定于对应的所述支 撑板上,所述内胆位于所述前框与所述箱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外壳的侧部延伸至所述冷藏箱的底部并支撑安装于所述冷藏 箱的所述箱体上。 本技术中,立式空调器的冷藏箱作为风道组件、换热器组件的支撑,即,冷藏 箱支撑空调的主要部分,实现了冷藏箱与空调的结合,节省了室内空间的占用面积,为中小 面积的商品房的房主提供了更多的可用空间。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立式空调器的正视图。 图2是图1的立式空调器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立式空调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的立式空调器的冷藏箱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3的立式空调器的冷藏箱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5的立式空调器的前框的立体图。 图7是图5的立式空调器的前框和内胆的组装后正视图。 图8是图7的立式空调器的前框和内胆组装后的沿线A-A的剖视图。 图9是图8的剖视图中的圆圈B处的放大图。 图10是图8的剖视图中的圆圈C处的放大图。 图11是图7的立式空调器的前框和内胆组装后的沿线D-D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1的圆圈E处的放大图。 图13是图5的预固定件的立体放大图。 图14是图5的立式空调器的前框和内胆组装后的另一角度的正视图。 图15是图14的立式空调器的前框和内胆组装后沿线F-F的剖视图。 图16是图15的圆圈G处的放大图。 图17是图15的圆圈Η处的放大图。 图18示出了图3的立式空调器的冷藏箱、空调侧板的立体分解图。 图19示出了图3的立式空调器的冷藏箱的前框、箱体及装饰件的组装剖视图。 图20是图19的局部放大图。 图21是图3的立式空调器的冷藏箱的前框、内胆及箱体的立体组装图。 图22是图18的冷藏箱的前框、内胆、箱体及装饰件的立体组装图。 图23是图3的立式空调器的冷藏箱的前框、内胆及箱体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组装 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立式空调器100包括空调外壳 200、设置于所述空调外壳200内的风道组件104、换热器组件105及开设于所述空调外壳 200上的进风口(图未示)和出风口(图未示)。所述立式空调器100还包括冷藏箱106。 所述冷藏箱106包括前框10、内胆20、箱体30及安装于所述内胆20与所述箱体 30之间以将该内胆20内的热量传递至该箱体30之外的制冷装置(图未示)。所述内胆20 安装于所述前框10上,所述前框10的底部支撑于所述箱体30的底部且所述前框10支撑 所述内胆20及所述制冷装置的重量,所述前框10的底部设置有底框板12,所述底框板12 来回弯折形成加强筋结构120。 前框10通过加强筋结构120支撑于箱体30的底部,该加强筋结构120增强了前 框10的支撑能力,使其能够支撑内胆及制冷装置的重量。 所述风道组件104及所述换热器组件105安装于所述冷藏箱106的顶部,所述冷 藏箱106支撑所述风道组件104与所述换热器组件105。所述空调外壳200支撑于所述冷 藏箱106上。由此,冷藏箱106承载了风道组件104、所述换热器组件105及空调外壳200 的重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外壳200包括面板101、背板102及两个侧板103,所述面 板101、所述背板102、两个侧板103围合成一腔体(未标示)。所述背板102及两个侧板 103合围于所述冷藏箱106的两侧部及背部,两个所述侧板103延伸至所述冷藏箱106的底 部,两个所述侧板103支撑安装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空调器,其包括空调外壳、设置于所述空调外壳内的风道组件、换热器组件及开设于所述空调外壳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空调器还包括冷藏箱,所述风道组件及所述换热器组件安装于所述冷藏箱的顶部,所述冷藏箱支撑所述风道组件与所述换热器组件,所述冷藏箱包括前框、安装于所述前框上的箱体及安装于所述前框上的装饰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贤华钟志尧刘冲王锋珂方康乐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