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极板加酸装置及加酸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576925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9 1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存储蓄电池加工领域。一种蓄电池极板加酸装置,包括极板传送带、一对分布在极板传送带上下方的压辊、雾化室、两根设有若干第一喷孔的喷酸管和使酸从所述第一喷孔喷出的气雾形成机构,所述两根喷酸管位于所述雾化室内且分布在所述极板传送带的上下方,所述压辊位于所述雾化室的外部,所述雾化室设有极板进口和极板出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降低极板表面硫酸铅层的厚度和提高极板表面质量的蓄电池极板加酸装置及加酸方法,解决了现有的极板加酸过程中极板表面会产生压辊布纹、表面不平整、渗透短路、硫酸铅层厚和铅膏流失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存储蓄电池加工领域。一种蓄电池极板加酸装置,包括极板传送带、一对分布在极板传送带上下方的压辊、雾化室、两根设有若干第一喷孔的喷酸管和使酸从所述第一喷孔喷出的气雾形成机构,所述两根喷酸管位于所述雾化室内且分布在所述极板传送带的上下方,所述压辊位于所述雾化室的外部,所述雾化室设有极板进口和极板出口。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降低极板表面硫酸铅层的厚度和提高极板表面质量的,解决了现有的极板加酸过程中极板表面会产生压辊布纹、表面不平整、渗透短路、硫酸铅层厚和铅膏流失的问题。【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蓄电池的基本构成为箱体、蓄电池盖和极板。在中国专利号为ZL2005100611114、 【公开日】为2006年4月12日、名称为"一种铅酸蓄电池胶体极板及其制造工艺"的专利文件 中公开了一种蓄电池的极板和极板的加工方法。在中国专利号为ZL2009100746726、【公开日】 为2009年10月28日、名称为"可消除极板裂纹的阀控式铅酸蓄电池极板制备方法"的专 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蓄电池极板的制备方法。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3106059502、【公开日】 为2014年4月30日、名称为"蓄电池极板淋酸装置"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蓄电池极板 加工时进行加酸的装置。正如以上各专利公开的那样,现有的铅酸蓄电池极板在涂填后都 要在极板表面加上稀硫酸,以防止极板在固化阶段表面产生裂纹。现有的极板进行加酸的 方法为将酸仅淋在上压辊或同时淋在上下压辊上,然后通过压辊压实极板的过程中将酸转 移到极板表面,也即本质上是采取浸渍或者说是印刷的方式在极板的表面进行加酸。现有 的加酸设备和方法存在以下不足:压辊被淋酸后,表面会快速生成硫酸铅层,导致极板表面 有较清晰的压辊布纹;下压辊上会粘联有铅泥,导致极板经压辊压实后极板反面粘带有大 量的铅泥、以致极板不平整和内化成电池后易导致活性位置渗透短路;会将极板表面的铅 膏冲刷掉而导致浪费;极板表面生产的硫酸铅层厚,导致电池充电化成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降低极板表面硫酸铅层的厚度和提高极板表面质量的蓄 电池极板加酸装置及加酸方法,解决了现有的极板加酸过程中极板表面会产生压辊布纹、 表面不平整、渗透短路、硫酸铅层厚和铅膏流失的问题。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蓄电池极板加酸装置,包括极板 传送带、一对分布在极板传送带上下方的压辊、雾化室、两根设有若干第一喷孔的喷酸管和 使酸从所述第一喷孔喷出的气雾形成机构,所述两根喷酸管位于所述雾化室内且分布在所 述极板传送带的上下方,所述压辊位于所述雾化室的外部,所述雾化室设有极板进口和极 板出口。使用时,极板在极板传送带的作用下经极板进口进入雾化室、然后从极板出口流 出,气雾形成机构使酸以气态或雾的形式从喷酸管的第一喷孔中排出,酸雾接触到极板时 而液化粘附到极板表面上产生反应而实现对极板进行酸化。雾化室起到限制排出的酸雾向 外扩散的作用、防止污染环境和保护作用人员的健康。雾化形成机构可以为现有的喷雾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喷孔为圆孔,所述第一喷孔的直径为0. 2?0. 5毫米。能够使 得雾化形成机构仅设计为一台泵就能够使得从第一喷孔中排出的酸呈雾状。 作为优选,所述极板传送带包括一对纵梁和若干位于一对纵梁之间的输送辊,所 述输送辊转动连接于所述纵梁,所述雾化室设置于所述输送辊中的相邻的两根输送辊之 间。能够有效避免酸喷到极板传送带上,从而起到进一步节约酸的用量、延长极板传送带的 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清洁程度和极板品质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气雾形成机构包括出口端同所述喷酸管连接在一起的压缩空气形 成机构和将酸输送给所述喷酸管的酸输送泵。结构简单。 作为另一优选,所述气雾形成机构包括导热油箱和酸输送泵,所述导热油箱内设 有加热器、盘管和若干个串联连接在一起的喷淋式气化室,所述喷淋式气化室包括气化腔 和一端穿设在气化腔内的喷淋管,所述气化腔的内表面构成气化面,所述气化腔设有气化 室出口,所述喷淋管位于气化腔外的一端设有气化室入口、位于气化腔内的部分上设有第 二喷孔,所述盘管的进口端同所述酸输送泵的出口连接在一起、出口端同所述喷淋式气化 室中的第一个喷淋式气化室的气化室入口连接在一起,所述喷淋式气化室中的最后一个喷 淋式气化室的气化室出口同所述喷酸管连接在一起。使用时,将导热油加添到导热油箱内, 通过加热器对导热油进行加热,酸液在酸输送泵的作用下进入盘管而被导热油加热,然后 经气化室进口进入喷淋管而喷淋到气化腔的内表面(即气化面)上,气化腔由于受到导热油 的加热处于热的状态、使得喷到气化面上的酸液被气化,喷淋过程中可能由于没有碰到气 化面或气化面提供的热量不够等因素导致酸液有部分没有被气化的现象产生,在进入下一 级喷淋式气化室时没有气化的酸液被进一步气化,最后使得酸液以气态进入喷酸管而从第 一喷孔中流出,气态酸流出后产生部分液化而形成酸雾、酸雾接触到极板表面而进一步液 化为酸液而粘附在极板表面上。能够使得酸能够更为均匀且完整地加到极板表面上,且所 形成的硫酸铅层的厚度薄。降低了酸的用量、提高极板的品质。 蓄电池极板加酸装置还包括位于导热油箱上方的导热室,所述导热室底壁内表面 呈倾斜状态,所述导热室和导热油箱之间通过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连通,所述第一油管的 上端口位于导热室底壁高端、下端口位于导热油箱顶壁,所述第二油管的上端口位于导热 室底壁低端、下端口低于第一油管的下端口。能够有效防止导热油产生喷油现象。当导热 油品质不良而产生喷油现象时,油经第一油管而进入导热室被降温去沸、然后迅速下流而 经第二油管回流到导热油箱内,从而起到防止喷油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油管呈倾斜状态,所述第一油管的倾斜角为度为40°? 70°。能够有效防止导热油产生假喷油现象。 蓄电池极板加酸装置还包括使导热油在导热油箱的下部空间和上部空间之间进 行循环的导热油循环泵,所述加热器位于导热油箱的下部、喷淋式气化室和加热盘管位于 导热油箱的上部。现有的对同一箱体内的流体进行加热的惯用手段都为将加热器放置在容 器的底部而通过流体自然对流的方式使得容器内流体各个部分的温度保持一致,该方法对 于上部不停地进行热量流失(酸液气化时吸收掉)且有物体阻碍流动的结构时、则导热的及 时性会较差。本技术方案能够克服上述问题,使导热油箱内的喷淋式气化室及盘管受热均 匀,有效杜绝导热油喷油现象。 作为优选,所述极板进口设有降温通道。能够使得极板进入雾化室时被降温,从而 又有利于促使气体的酸液化到极板表面上。 一种蓄电池极板加酸方法,通过使酸形成酸雾或酸气后直接喷到极板的表面上方 式进行加酸。 本专利技术具有下述优点:极板上下表面都能够被均匀地接触到酸而生成硫酸铅层; 能够避免在压辊上形成铅泥,压辊对极板进行压实时不会在极板表面上产生压辊布纹、不 会导致极板表面不平整和渗透短路现象;能够节约酸的用量;极板表面生产的硫酸铅层的 厚度薄,使得电池充电化成上容易;对空气的污染小。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蓄电池极板加酸装置实施例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电池极板加酸装置,包括极板传送带和一对分布在极板传送带上下方的压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雾化室、两根设有若干第一喷孔的喷酸管和使酸从所述第一喷孔喷出的气雾形成机构,所述两根喷酸管位于所述雾化室内且分布在所述极板传送带的上下方,所述压辊位于所述雾化室的外部,所述雾化室设有极板进口和极板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森
申请(专利权)人:超威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